出生于洞庭湖畔的我,似是冥冥之中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各种风景,尤爱湖光水色之秀美。6岁时随父定居武昌,全家初次游览东湖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时值初夏,粉荷绿叶,茫茫蔚蓝,无边无际,水清见鱼,远处群鸟纷飞偶有啼鸣,近处游人手掬湖水仰天而饮,众兄弟姐妹欢欣雀跃:好美啊!自那日起,我便憧憬能时时见着东湖,饮东湖之水,住东湖之滨。 从桃李年华以第一志愿被武汉大学生物系录取,及至近古稀之年一直与武大毗邻而居,竟真的成就了我与东湖的终生之缘。 我爱东湖,这个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不仅在大武汉的雨水调蓄、生态平衡、淡水养殖及水源保证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尤以秀美景色丰富着广大市民的生活,更以勃勃生机给历史悠久的武汉大学注入了青春活力! 记忆中的大学生活无不映衬着东湖丽影:出武大老斋舍,沿湖滨教工宿舍步行不出千米,视野刹那间开阔,碧波粼粼的湖面,清澈见底的湖水,蜿蜒曲折的湖岸,拂岸而立的垂柳,水天茫茫,不由得心旷神怡!春之朝,朗朗书声伴微风鼓浪;夏之晨,与学友戏水东湖,归来时的歌声无不欢畅;秋之夕,与好友流连湖畔,青春的企盼在余晖中荡漾;冬日寻梅,飒飒寒风中迎来春的希望;四季均有皮划艇健儿驰骋水面,日日迎来游客络绎不绝……东湖生态常给我们以惊喜,在教授带领下,我们在珞珈山麓的“间隙性水域”曾寻觅到玲珑小巧、五彩缤纷的丰年虫及水螅等无脊椎动物,室友们亲昵地唤前者为“小金鱼”,养在寝室里观赏,其乐融融……这就是50年前的自然东湖。 时光荏苒,不论我在哪里,都恋着这美丽的湖泊。稍得空闲,会携一双儿女泛舟湖上,沉醉于错落有致的湖光山色,享受大自然的赐予。近十几年来,落日的余晖里总少不了绕膝的孙儿,与爷爷奶奶嬉戏于东湖之滨的身影。岁月流逝,美丽记忆已日益难觅:泛黄的湖水,疯长的蓝藻,面积的缩小,水质的下降,还有那些因生存危机而抛尸湖面的鱼儿们,曾经秀美的母亲湖在呻吟、流泪……遗憾与无奈盘踞心头,希望见证过我们火热青春与大学生活的东湖恢复往昔的自然风貌,早已成为藏匿在我心中的梦想。 值得欣慰的是,武汉市人民政府顺应民意,30余年来励精图治,始终不懈地治理东湖,并已初见成效。如投资过亿的截污工程及富营养化的水体改造,终于让东湖的水质回升啦!欣喜之余,又逢楚河汉街开业,全长2.2公里,连通东湖与沙湖的“楚河”,启动了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构成了“引江济湖,湖湖连通”的格局,竟然使东湖曾经的一汪“死水”开始变活了! 尤其振奋人心的是,国内最长的、全封闭式湖底隧道已于2012年10月27日在东湖底下破土动工!隧道建设将最大限度地保持东湖的自然风貌,一个“国际知名生态湖泊风景名胜区”将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已被列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漫步在景观大道上,人居和谐的旋律渐渐飘荡在我耳旁。梦想照进现实,恰如幸福来敲门,那感觉真好!不由想起朱德同志60年前畅游东湖时的题词:“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定比西湖强。” 天蓝、地绿、水净的东湖,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让个人的美梦,融合于大众的、国家的和民族的梦境之中,一起放飞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