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来自军营的传奇女子,实际上已经以自己的全部热忱和强烈的使命感,托起了民族医药事业的一片蓝天,并将继续为此殚精竭虑。 -----“中华儿女20年杰出人物”颁奖词 这是一张端庄、秀丽的面庞:诚恳、真挚的神情中,闪烁着睿智、邃远的目光。 这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探寻之路:一位年轻的部队女卫生员历经艰辛跋涉,成长为荣膺世界传统医学终身成就奖的医学博士。 这是一片令人叹服的辉煌业绩:研制国家级新药4项,获专利8项,中成药30余种,发表科研论文160余万字;在全国创办11家医药企业,上百家专科门诊,形成科研、医疗、生产、营销、传媒“一条龙”。 这是一位让无数病患感恩至深的白衣天使:行医40多年来,累计治疗类风湿患者达60余万人;向社会各界捐资逾千万。 这是一个被社会各界授予崇高荣誉的医界楷模:曾获“全军军队院校科技开发成果展览会”首届科研成果金奖,全国“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首届最具责任感企业家,中国民族医药继承与创新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人物,与共和国60年共成长——中华儿女商界英杰等19项荣誉称号的获得者。 她,就是现任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副会长、中华儿女理事会副理事长、吉林省英平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英平风湿病医院院长、著名类风湿病专家——吴英萍。 从部队卫生员成长为军医:上善若水,怀德抱朴 1972年,出身于老红军之家的吴英萍,带着对未来的期盼,英姿勃勃地踏进了绿色的军营。看着镜子里的一身戎装,她暗自描绘出一片美丽的憧憬——早日实现小学作文中要做一名军医的梦想。 这梦想是从部队卫生员开始的。 16岁,正值花季般的年龄,却要担负起琐碎繁重的工作,倒班、换岗,注射、包扎,看起来也是为患者服务,但与妙手回春的医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难能可贵的是,吴英萍既不嫌脏怕累,也不敷衍偷懒,她心里明白:凡想成大事,先做有心人。每当医生们诊断、治疗的时候,她都在一旁仔细听,认真记,一有空隙,便向有经验的医师虚心请教,甚至暗暗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为使实践经验尽快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她孜孜以求地开始了漫长、系统的学习过程。 心无旁鹜的吴英萍差不多用了相当于“八年抗战”的时间,先后在空军军医学校、长春职工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高级研修班学习、深造。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与实践,吴英萍终于实现了她儿时要当一名白衣天使的梦想,风华正茂的她,充满自信地走进长春208医院,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军医。而吴英萍之所以下定决心钻研类风湿病,起源于一个孩童发自内心的企盼与哀求。 一天,医院里住进了一个仅有8岁的小女孩儿,她稚嫩的小脸儿由于高烧不退总是烧得通红,眉宇之间紧锁着无助与悲伤。当时她患风湿病已有一年,可是看了多家医院都不见好转,这才辗转来到208医院医院。那天,她紧紧拉着吴英萍的手说:“阿姨,我不怕打针,也不怕吃最苦的药,您有什么办法就快拿出来给我治吧,治好了我就能上学了。” 吴英萍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却一时无语,因为无论如何她也不能让孩子知道:小女孩得的这种病是类风湿,连国际上都叫它“不可知不可治之症”,也就是令人痛苦难耐的“第二癌症”啊!吴英萍深为自己是医生却爱莫能助而懊恼,而小女孩儿那企盼的眼神也从此深深烙在她的心坎上。几乎就在那一刻,一个宏愿突然在她的胸中迸发:不搬开横亘在医学之路中间的这块顽石,枉为红军的后代,徒有普救苍生的一腔热血! 原来,吴英萍的父亲是位老红军,曾经跟随毛泽东翻雪山,过草地,从红小鬼到司令员,他闯过无数道险关,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百折不挠是他的性格特征,坚韧如钢是他的精神写照。所有这一切,都默默遗传给了吴英萍,也融化在她的血脉中。 从此,多少个不眠之夜,吴英萍都在灯下苦苦寻觅着治疗类风湿病的方法,立志攻克这医学上的世界性难题。 十年磨一剑,破解世界性医学难题 所谓“类风湿”,《黄帝内经》称其为“骨痹”,是一种类风湿关节炎的简称,临床表现为关节僵直,筋骨痉挛,肌肉萎缩,严重者会变成一具活的“木乃伊”。为了攻克类风湿病,吴英萍曾经想到过西医,西医理论中也有“金字塔形”的治疗手段,但是经过仔细对比研究,她发现西医虽然在药剂成分、量化控制方面比较科学,但最大的问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使用药物不分敌我一律杀伐,这会造成患者本来脆弱的免疫系统的进一步下降,而且攻克类风湿病的路子太窄,难于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两相比照,中医则将人体看作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采取的是辨证施治的方法,利用天然药物则能从整体上形成人体功能上的双向调节,且不会产生副作用。 无数次辗转反侧之后,吴英萍最终把希望寄托在祖国的传统中医学上。于是,《黄帝内经》《痹症专集》《神农本草经》《千家妙方》《药典》这些天书一样的医药学经典,被一一置放在她的案头。在那个刚刚“解冻”不久的开放年代,面对新生活的召唤,许多女孩,尤其是漂亮女孩也许正偷偷地忙于跳舞、唱歌、谈恋爱,而吴英萍却像武侠迷看金庸小说一样,把这些枯燥难懂的医书当成“葵花宝典”天天读、夜夜看、时时想、悄悄记。与此同时,她也积极汲取西医诊治的科学方法,一有空就跑大医院,或者到省市图书馆检索研究当代国内外有关类风湿病的新论著、新成果和最新报道。她还利用出差和休假的机会,走访有关专家和天下名医。 历经多年的积累与刻苦钻研,吴英萍终于在该病的病理病因和治疗之间找到了“玄机”。她认识到:虽然医学界对类风湿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但寒冷、潮湿、创伤、营养不良和精神等因素是引发该病的诱因。而常规治疗方法由于缺乏特异性,常以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来治疗该病,虽然暂时可以达到止痛、消肿的作用,但不可能根治此症,还极易出现反复。于是,吴英萍根据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天人合一”、“阴阳燮和”的哲学思想和中外医药学的最新成果,依照系统论中关于结构决定功能,以及人类基因工程学的原理,结合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将类风湿病做了详细的分类和分型。为此,她甄选了三百余种中医验方、秘方和一百多个西医单方,开始了异常艰苦但却充满挑战性的研究工作。 经过试验——观察——对比,对比——试验——观察,吴英萍历经无数次失败的煎熬之后,终于在1989年,成功研制出能够激发人体应激防卫效应,有效调节免疫功能的“英平诸痹灵”系列抗风湿纯中药制剂。 这一科研成果一经面世,立刻轰动全军,并受到业界与同行的高度关注与肯定。鲜花与掌声也纷至沓来。1993年,吴英萍获“全军军队院校科技开发成果展览会”首届科研成果金奖;1995年,她又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药品研制成功后,吴英萍并未止步,她又在冥心苦索:能不能将中西医理论与现代高科技有机结合,再创出一套能够与“英平诸痹灵”配套的独特治疗体系呢?经过艰苦摸索,吴英萍又进一步揭开了治疗类风湿病的面纱,成功发明了主体、客体、免调、外治、功能之“五要素”和激惹、截断、清源、纠变、扶正之“五层次”及血疗、免疗、钙疗、药疗、中药“五方位”的五位一体之“五五五治痹法则”,又将药理疗法、心理疗法、物理疗法、营养调理和功能锻炼综合运用,接续创建出“英平风湿骨病治疗体系”这一“绿色综合疗法”。 这项被业界称之为中国风湿治疗骨病领域综合治疗第一品牌的治疗方法面世仅仅几年,便使内地及港澳台地区及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等30多万风湿病患者直接受益。 “十年磨一剑”的吴英萍以她出众的睿智和非凡的坚持,终于完成了从部队卫生员到军医的角色转变与事业提升的过程。为此,她本人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以及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的亲切接见,经沈阳军区批准,她本人荣立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并被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同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 新兴医药企业掌门人,谋心者,以谋天下 鲜花与掌声并未使吴英萍迷醉,在众多国内外医药企业纷纷高价竞争她的药方专利或高薪聘请她本人的巨大诱惑面前,吴英萍始终镇定自若,心静如水,她心里明白:要做大事,就必须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前方。 1989年,在部队首长的支持下,吴英萍满怀信心又有些忐忑不安地离开了长春208医院,回到86047部队卫生科,正式创建“长春市英平类风湿医院”。从此,她开始把“平生为人民”作为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座右铭。 为了早日实现医院的正常运行,也为了使广大患者尽快享用“英平风湿骨病治疗体系”和“绿色综合疗法”。颇具生活情趣的吴英萍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和休闲娱乐,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吴英萍的父亲临终前一直处于病危状态。每当父亲醒来,都会向女儿投以期待的目光,吴英萍的心里充满了内疚和苦涩。可她又实在没法放下院里的工作和备受疾病折磨的病人不管。每天处理完繁重的工作,她都要跑到父亲的病床前。一次,她从外地巡诊回来,没顾上回家,就直奔父亲所住的医院,刚一进门,泪水便止不住地往下流。苍白、瘦弱的老父亲的气管已被切开,浮肿的脸上泛着青光。吴英萍走近父亲轻轻地说:“爸爸,我回来了。”父亲那微弱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欢喜。他仔细端详着女儿,两行老泪顿时流落枕旁,吴英萍的心都碎了。 应当说,父亲的确是有理由为自己的女儿感到欢欣与骄傲的,正是在那段时间里,女儿顶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经与同事合作,成功地研制出“手相全息诊疗仪”,通过手体同步检测,对早期快速诊断有特殊意义。这一项目一经问世就通过了国家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 吴英萍与全国血磁研究中心合作,以法拉第定律与生物分子磁极化效应相关论为主研课题,首次公开了人体运动导体内闭合磁场变化可诱导机体免疫功能以及遗传物质DNA与染色体的改变,进一步揭示了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这一发现,为类风湿病治疗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特别是将钙酸疗法、免疫疗法与血氧疗法三法合一,为各种类风湿患者带来了福音。 20年多年来,吴英萍每年都巡诊在全国各地,每个月至少有10个以上的夜晚是在火车上度过的,也就是每个月都要在火车上进行一次“二万五千里长征”,每10年的行程总计即可达百万公里以上,相当于绕地球20多圈。多少次,由于水土不服、过度劳累或说话太多,导致她高烧,低血糖,中气不足,可一想到每天等待她的至少100多个病号那期待的眼神,吴英萍常常是含着喉片说话,打着吊瓶出诊。一次巡诊途中,吴英萍的脚踝严重骨折,仍忍着剧痛,拄着双拐按时会诊,第二天又坐着轮椅乘飞机赶往下一个城市的治疗中心为患者把脉问诊,多少次感动得患者哽咽难言,热泪盈眶。 2002年,吴英萍决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她要把从部队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更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从此,她为之奋斗的事业也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吴英萍完成以她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吉林省英平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组建,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队伍,购置了与国际水平同步的质量控制和检测设备,生产的药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司研发的国家级新药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多项,同时被列为国家级火炬项目。也是在这一年,公司正式通过国家GMP认证。至此,吴英萍成功地将传统中医系统理论精髓与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实现了中医诊断科技化和中成药生产现代化,临床中成药运用系统辨证化。 正是由于这样突出的贡献,吴英萍得到了社会和各有关方面的广泛承认,先后担任国家卫生部直属的中国保健协会副会长兼国际风湿病保健科研中心主任,全国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客座教授,世界中医学会会员等职务。 作为一名出色的主任医师、教授,吴英萍依然像部队的指挥员一样,每月巡诊在全国各地;作为论著甚丰的医学专家、研究员,她又有最新研究成果即将面世;作为蜚声遐迩的优秀企业家,她运筹帷幄,力使集科研、生产、销售、医疗服务、信息咨询为一体的吉林省英平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作为社会知名人士,她的诸多义举,不断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美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