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0岁的黄炳新在完成了自己航空生涯三级跳后,迎来自己的又一个飞跃——担任西安中飞航空俱乐部名誉主任,目标为:“让中国人都飞起来!” 黄炳新是位传奇人物,在中国航空界和军事迷中,他的名字和事迹恐怕没人不知道。而在世界航空领域,他的名气比国内还大。 黄炳新有着40年飞行经历,他是新机试飞员,也是试飞管理者。历任空军试飞团团长、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试飞员学院院长、兰州军区空军参谋长助理、中飞航空俱乐部名誉主任。 黄炳新是我国从事科研试飞时间最长、承担科研试飞架次最多的试飞员。他先后担任我国自行研制的两种新型战机——歼八-Ⅱ和飞豹的首席试飞员,飞出了我国自行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的最大、最小飞行速度和升限;他承担过我国改制和研制的20多种飞机的科研试飞,包括从歼-5到歼-8系列的所有歼击机以及歼轰-7系列;在国庆50周年庆典时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战机中,黄炳新参与鉴定和定型试飞的,占到90%。黄炳新的飞行特点是胆大心细、判断准确,他19次正确处置空中重大险情,被誉为“与魔鬼打交道的英雄”;在40年飞行生涯中,他没有发生一起飞行事故,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荣立空军二等功两次,三等功11次……1988年,时任军委主席邓小平亲笔签署命令,授予黄炳新“试飞英雄”荣誉称号和空军“一级英模勋章”;1991年,他成为我国首批“功勋飞行员”…… 生命三级跳之一 ——让自己飞起来 1948年10月,黄炳新出生在河南安阳。 1964年,16岁的黄炳新参军,成为陆军38军11师一名战士。但是,黄炳新的梦想是当飞行员。上初中时,他在书上看到我国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的事迹,说:“我很羡慕他,也想开飞机,想开战斗机。”从那时开始,想当飞行员的梦想在他脑海里深深扎根。 黄炳新是幸运的,1966年,航校在陆军部队招收飞行学员。黄炳新看到了实现梦想的曙光,马上报了名。经过层层严格筛选,黄炳新终于如愿以偿。1966年8月,他成为空军第三飞行学院一名学员。 黄炳新爱飞行,为了让自己飞起来,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从理论学习到飞行训练,从初教机到高教机,每个环节他都努力做到最好。1968年10月,20岁的黄炳新以最优异成绩完成了航校的学习和训练,成为空军部队的正式飞行员。 黄炳新爱飞行,他的目标不仅仅是飞起来,而是做最优秀的飞行员,做像张积慧那样的空中英雄。为此,他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理想和目标,刻意培养自己学习中执著钻研、求真求实和飞行中胆大心细、沉着勇敢的品格。1972年5月,中国试飞院的试飞基地(空军试飞团前身)为承担新的科研试飞任务在空军部队挑选试飞员时,黄炳新以“最优秀飞行员”身份入选。从此开始他英雄之路的跋涉。 生命三级跳之二——中国的试飞英雄 科研试飞是确定一款新型飞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关键步骤,试飞员是探索性飞行,其驾驶飞机是别人从没飞过的。每款新机研制出来,需要进行上千次试飞,才能定型、装备。从试验样机到装备部队,一款战机成熟和定型,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因此,试飞员与飞行员的飞行任务和责任完全不同。 这种不同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试飞员和飞行员所做工作不同。同样是驾驶飞机在蓝天飞翔,试飞员驾驶的飞机没有定型,要承担试验任务,需要通过试飞员在空中承担实验任务,将该型号飞机经过各类检验、鉴定,定型后送交工业部门进行生产,所以,飞行带有探索性质。而部队飞行员驾驶飞机已经成型,主要是做些训练、作战和与训练作战有关的飞行。另一方面,试飞员在科研试飞中会遇到很多风险和未知因素,尤其在新机和一些预先研究方面,很多东西必须通过试飞员的手转化为成型的技术或者成型的装备后,才能交给部队。 作为部队飞行员,不需要了解飞机具体结构。飞行时,可以默认飞机完好。一旦在空中遇到特殊情况,飞行员只需按照《飞机手册》规定进行处理。如果无法处理,可以跳伞逃生。对于试飞员,面对的是一架对其习性尚无所知的全新战机,他们的工作,就是在实际驾驶中探索战机的品质和性能,感知其机动能力,熟悉其武器系统和操控环节,并帮助飞机设计师和试飞工程师完成对新机改进、调试直至最后定型、装备部队。部队飞行员使用的《飞机手册》上的每条规定和边界值,都是试飞员飞出来的。因此,试飞员不但要了解飞机性能、结构,还要清楚正在试验的飞机在什么位置配备了什么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对飞机会有什么影响。如果不清楚,在空中出现问题时,甚至不知道怎么和地勤人员讲清楚。 黄炳新很清楚,战斗机飞行员是充满危险和挑战的职业,被誉为空军“王牌”,而战斗机试飞员则堪称“王牌中的王牌”,因为他们所驾驭的,是普通飞行员从没飞过的、最先进、最前沿的新机型,责任重于泰山。因此,从他到试飞团开始,就养成了良好习惯,认真对待每次学习和训练,细心感受每个科研项目。科研人员都说,黄炳新对新机的感悟非常准确,他的飞行后表述对调整下阶段试飞很有帮助。 黄炳新很清楚,新机的每次飞行试验,都是“刀锋上的舞蹈”。 能驾驭国家最先进的战机刺破长空,能参与国家新研制飞机的鉴定定型,不但需要过硬的飞行技术,更要有超常心理素质,不但要胆大,更要心细。他常说,试飞员不怕死很重要,但能够飞出极限并拿到数据更重要。 黄炳新飞行40年,试飞过20多种战斗机,但从来没有过弃机跳伞,只要有1%希望,他都会设法把飞机飞回来。他是我国遭遇空中险情最多的试飞员,曾将几乎漏光油的飞机安全带回机场,曾为查找飞机强震动原因带未知风险试飞。创造了驾驶失去方向舵飞机安全返航世界纪录,也创造了遭遇几十次空中风险均化险为夷的试飞奇迹。 一生中,他只写过一次遗书,那是在承担飞豹原型机首飞时。 新机“首飞”,就是试飞员和新机“第一次亲密接触”。任何新研制飞机,虽然定型试飞更复杂、风险更大,但其首飞,都是了不起的。 1988年,黄炳新担任了我国“飞豹”原型机的首飞。 此时,黄炳新已是空军试飞团团长,飞豹飞机首飞任务由他承担,他很清楚自己的责任,所以下定决心:如果飞机在空中出现大的意外,尽量不跳伞,设法将飞机迫降回来。飞机不损毁,才可能进行数据分析和进一步完善修改。他说:“哪怕自己成为一颗流星,也要在夜空留下光芒。”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黄炳新做好了牺牲准备。他有生第一次给妻子写下遗书,遗书只有三句话,一是即使我这次牺牲了,也是为了国防发展,是值得的;二是里面的钱是我牺牲前最后一次党费,请转交给党组织;三是我是为国捐躯,你千万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1988年12月14日,飞豹首次升空。起飞前,满头银发的飞豹总设计师陈一坚紧握黄炳新的手:“拜托你飞我设计的飞机-----” 黄炳新认真回答:“您放心,只要飞机空中不解体,两台发动机有一台转,哪怕其它仪表全失灵,我也保证把它开回来!”陈一坚眼泪涌了出来。 谁也没想到,飞豹刚上天就遭遇致命险情! 按首飞计划,飞机要在1000米高度左转平飞,然后在机场上空绕行一周返回。正当黄炳新完成绕行准备降落时,机身剧烈颤抖起来,接着,速度表失灵、警告灯不停闪烁、仪表板上多个仪表不显示…… 弃机跳伞应算是此时最保险的选择了,但黄炳新丝毫没动这个念头。他深知,研制了十多年的飞豹不能前功尽弃,中国歼击轰炸机研制进程不能往后推迟,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他紧握驾驶杆操纵飞机降落,此时,强烈震动使他根本看不清仪表板,他完全凭经验和感觉飞行。终于,机场跑道越来越近,他正准备放下起落架和减速板,突然飞机再次强烈震动,无线电高度表被震落,仪表板上各种仪表指针在震动中乱晃。他接着听到一阵“哗啦啦”响声,许多仪表纷纷落地。 飞机降落,机务人员拉开座舱盖时惊呆了:仪表板上超过2/3的仪表拖着五颜六色的导线,狼狈地躺在驾驶室地板上…… 1993年夏,一架歼8-II飞机出厂试飞时空中解体,飞行员当场牺牲。出于安全考虑,部队暂缓接机,数十架飞机窝在了厂里。 故障在哪里?技术人员在飞机残骸中找,设计师在图纸上找,均未找到,只能在飞行中找了。歼8-II飞机定型试飞时,黄炳新是首席试飞员,此时,他临危受命,再次担当重任。 9月11日,军队、航空厂所数十位专家云集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机场,现场解决故障。黄炳新在空中按要求进行故障复现,连飞13次,终于找到问题症结,为我国抢救了一个机种。后来用他的飞行结论修改了《飞行员手册》,保证了此后歼8-II飞机的飞行安全。 生命三级跳之三——培养一支英雄团队 1985年,黄炳新出任空军试飞团团长,而后又任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副院长,其间,他以身作则,承担了许多风险科目试飞,还成功组织和指挥了很多重大型号飞行。更难得的,是培养了一支英雄试飞团队。他采用送试飞员出国学习、在科研试飞中压担子等方法,培养出一大批优秀试飞员。 1998年5月开始,他受命担任中国试飞员学院院长。中国试飞员学院建于1994年,是国家教委批准、以培养国家急需的新一代高层次试飞人才为宗旨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军用飞机、民用飞机、直升机合格硕士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1998年至2003年,黄炳新担任院长时,正是试飞员学院最困难时期,由于学院飞机少,学员无机可飞,人心不稳。黄炳新采取将学员送到民航学院和海南航空公司学习、飞行等办法,为学员增加飞行时间、积累飞行经验和提高飞行技术、提升全面素质打下良好基础。我国近年定型和正在鉴定试飞中的飞机,包括歼击机、运输机、三代机、舰载机、民机以及直升机的首席试飞员,几乎都做过他的学生。如今,这些曾经的学员都是中国试飞员队伍中的精英。 生命的重大飞跃——让中国人都飞起来 黄炳新因年龄原因停飞后,他的心并没有停飞。他是中国试飞院高级顾问,一直参与新一代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的培养。他不但经常到航空大学为学生授课和演讲,还经常受邀参加中航工业其他单位的新机首飞和试飞的组织、指挥、协调。他参与了西安中飞航空俱乐部有限公司的筹建,并于正式运营后担任了俱乐部名誉主任,承担着增强全民航空意识、普及航空知识、培训私人飞行驾照、开展个人娱乐飞行等任务。他要将飞行技术传授给飞机设计师、商界精英、大学生及普通百姓,他要让中国人都飞起来。 从“让自己飞起来”到“让中国人都飞起来”,这是何等巨大的飞跃?需要怎样宽大的胸怀?完成了自己飞行梦想的黄炳新,开始了又一轮跋涉。 “让中国人都飞起来”,是中国实现航空大国、航空强国的需要,也是发展通用航空的需要。西方航空强国的飞行员,大多是在会飞的老百姓,即拥有私人飞行驾照的人中选拔,而我国,根本没有会飞的老百姓,拥有“私人飞行驾照”更是一个空白。 西安中飞航空俱乐部有限公司坐落在中国航空城西安阎良,是中国惟一拥有技术机构提供支持,专业提供高端飞行技术的会员制俱乐部,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惟一一家具有飞行驾照培训资质的专业机构。公司于2006年12月取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2007年12月通过民航适航当局的运行合格审定,2008年开始正式运营。 在这里,不但可与令人敬仰的“试飞英雄”、中国顶级试飞大师零距离接触,可以参加自驾飞行营活动,还可以考取私人飞机驾照并被介绍参加飞行商照学习及被推荐进入各地通用航空公司工作机会。 黄炳新欣慰地告诉笔者,目前,已有近百人在中飞俱乐部取得私人飞机驾照,其中有40多人取得飞行商照,开始从事飞行员工作。现在,每年有2000多人在俱乐部进行飞行体验,其中很多人有计划考取私人飞机驾照。他说,让普通百姓体验飞行乐趣、实现翱翔蓝天梦不是难事,“让中国人都飞起来”才是最艰巨的任务。我愿为这个艰巨任务发挥我的余热和能力,我愿将我的飞行知识和经验传给大众,我愿在“让中国人都飞起来”进程中做个奉献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