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下午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凤凰网邀请了国家行政管理学院教授汪玉凯、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周为民,第一时间解读全会公报。
解读要点: 第一,明确了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也就是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这方面,有两个概念是第一次提出,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二是要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这两个概念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总目标做了定位。 第二,此次提出的改革方案是全方位的,既不是经济的,也不是政治的,而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的全方位改革。这沿袭了了十八大的改革思路,是在十八大改革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内涵更加丰富,内容更加着实的改革方案。 第三,此次三中全会公报特别强调注重法律权威、加快完善司法制度改革、保证司法独立、审查独立。中国要走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建设法制中国概念,这是一个新方向。我们要建立法制社会、法制中国,如果不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不能有保证司法制度的公正性、独立性,社会公平就很难得到保障。 第四,此次全会公报反映出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过去我们强调,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此次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第五,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这方面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于按照这样一种推进改革的精神,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对所有制问题的认识。 第六,在组织架构上有了重大突破,建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过去主要是在发改委里讨论改革问题,而这一次在各方面达成共识的层面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推进深化改革,这一组织构架上的创新影响深远。 最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意味着中央将全面综合处理国家安全问题,这对中国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