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威海市老干部志愿者协会成立,作为全市老干部志愿服务工作指导机构,统领全市280余支老干部志愿服务队伍,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次。 2020年,在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各级老干部志愿者力量更是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助力复工复产,参加志愿服务累计超过2万人次。在抗疫情和保发展的最前线,用担当诠释了奉献本色。 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4000余名成员正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践行着这句口号。 “银发力量”筑牢“红色堡垒” 2月13日晚7时许,老干部志愿者赛自泉与老伴准时抵达小区防控卡点,他们的工作要求严格,内容却十分琐碎:核查车辆通行证件、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尽管料峭春寒,年近花甲的他却做得一丝不苟,细致入微。小区报名的志愿者很多,对两人来说,能被选中成为志愿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我是党员,我想尽一份力!”“组织放心,家里都安排好了!”“社区需要人手,我一定做好个人防护,让我上吧!”……这些和赛自泉一样的声音也出现威海各个社区,在织牢社区防疫网络的工作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社会维稳的红色堡垒,离不开生活必需服务的有序运行,为了确保疫情防控不减压、百姓生活有保障,许多老干部志愿者们也在这个冬天完成了一样又不一样的坚守。 从医30多年,威海市立医院消化内一科原主任乔秀丽心中一直有一个信条:以病人为中心。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刻,她依旧坚守在为群众服务的第一线。被返聘为威海市立医院健康管理科内科主任医师张文强,疫情期间勇挑重担,不但出色地完成了科室各专业组成人员合理化、科学化培养的重任,更积极投身各科室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为群众提供了优秀的医疗环境,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除了线下时常出现的“银发力量”,更多老干部志愿者们利用线上渠道,宣传防疫知识,带头抵制谣言。专业知识的老干部志愿者还亲自编写强身健体的中药药方,号召大家科学应对疫情,做好自我防护。这些宣传为疫情防控工作营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体现了老干部志愿者团队非凡的“银发力量”。 复工、复产、复学,识途“老马”助力 换季,意味着加强病虫害防治、统筹灌溉、修建施肥,是果蔬种植产业最忙碌、最紧张的时候。今年早春,文登区的果农们却并不紧张。 为啥疫情当前,还能高枕无忧?果农们手机上各式各样的技术指导微信群给出答案。原来,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的同时,老干部志愿者协会还组织数名“老马”,深入他们擅长的各个领域,为企业、个体指引方向,为复工复产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在文登区,老干部农业科技志愿服务队优选6名农技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志愿者,线上为种植户分类讲授蔬菜、瓜果、苗木栽培管理技术,详细解答早春小麦病虫害防治、小麦灌溉、果树修剪施肥等问题;乳山市老干部志愿者发挥专业特长,大力协调推进“太平洋三倍体养殖基地”复产工作;退休党员刘玉会利用网站、微信等网络平台分享春季水产养殖专业技术讲座视频,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这些在岗位上坚守了几十年的老干部志愿者们充分运用专业知识,既解决了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也大大提振了他们增产增收的信心。 耕耘精神沃土,激发精神力量 除了冲锋一线,更多老干部志愿者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后方,充分发挥艺术特长,聚焦疫情防控主题,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威海市老年大学学员党委书记毕爱香将 “仁”“义”“礼”“智”“信”系列剪纸作品捐赠给西门外居委会党总支,赞扬他们坚守岗位保居民平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市政协志愿服务队李富胜创作《人性的灵光》、市疾控中心志愿服务队刘伟写作《我的家有病了》等作品,不但表达了对祖国的款款深情,更引发群众的强烈共鸣。全市超过870人次老干部参与创作各类文艺作品2700余幅(首),不仅抒发了老干部志愿者对“疫”线英雄的崇敬之情,也昭示着战“疫”必胜的精神力量。 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市广大老干部志愿者十分关注疫情发展。尽管时刻牵挂着一线抗疫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但他们依旧恪守居家隔离号召,用捐款捐物的形式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本着自觉自愿的原则,各级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踊跃捐款捐物,累计为抗击疫情捐款160余万元。 壮心未与年俱老。家国同秋,这一幕幕疫情中的剪影,不但彰显了老同志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崇高境界,更传递着“万众齐心、众志成城”的坚定信念。从“老”有所为到大有可为,老干部志愿者们用坚实的臂膀,诠释了勇于担当的赤诚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