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2月1日下午,我接到社区微信说:玉函社区在居民区设立防疫检查站缺少人手需要志愿者,我立即报了名。 2月2日7点30分,我按时上岗,负责在马鞍山路十号院和十二号院的检查站值守,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我所在的检查站管控的小区只有三栋楼,其中两栋是居民楼,一栋是某公司的办公楼,人员不多但成份复杂,有原居民、有租房户、还有公司职员。工作内容是:每天对居民楼道喷洒两次消毒液,登记出入小区人员的个人信息,宣传防疫知识,监督出入的居民配戴口罩,对出入人员测量体温,拦截非本小区人员进入,为居家隔离的居民做服务保障,切实做好社区封闭。 小区检查站是仓促建立的,条件很简陋。开始时在马路边上露天地里放了一张小木桌和两只凳子就开展了工作。建站初期老天爷也与我们作对,不是刮大风就是下雨雪,我穿着棉大衣还浑身发抖,登记信息是靠手写,没有固定格式,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时还要补充修改,天冷手都握不住笔,小区居民看到我们这么辛苦的工作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有好几户人家自发的给我们送开水,还有人给送来了食物。很多居民都说过:需要什么就去我家敲门,一定提供方便。甚至还有人说:你到我家去吃饭,我在这里替你看着。这些场景让我倍感温暖,让我们站点的人很感动,可是他们却说是我们感动了他们。后来,街道办事处给站点支了顶帐篷,还按装了电暖气,大大的改善了工作条件。现在,检查站按照全市统一要求使用手机扫描信息,人员信息的登记确认工作才得以规范化。 检查站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是每天都要重复做很多次,是非常累人的。小区突然实行封闭管理也给部分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虽然大部分居民都十分配合,但也有个别人不理解甚至发生了争吵,我们只得耐心解释,尽力做好服务。 3月29日,与检查站相邻的某宾馆成为境外返济人员集中隔离点,几天功夫一百多间客房就住满了,小区居民开始担心了,原来该宾馆有一排客房的后窗正对着一栋居民楼而且只有三米的距离,被隔离人员还都开窗通风。于是我又增加了一项安抚居民的工作。我对前来投诉的居民说:不用担心,我们对境外返济人员都严格消毒隔离,不是每个境外返济人员都有问题,大家不要担心,按要求执行就行。同时,我还要劝阻被隔离人员的家属不得进入小区,防止他们通过后窗传递物品。 没过几天,鲁能足球队的一位外援确诊了,一大批与他同机返济的密切接触者住进这个隔离宾馆,先后有十几个被隔离人员被救护车拉走。看着一辆辆救护车呼啸而至,全副武装身穿隔离服的医护人员带上一位被隔离者呼啸而去的场面,我心里也开始紧张,因为我还需要天天去楼道内喷洒消毒液。4月6日,这种忐忑复杂的心情伴随着最后一位被隔离人员离开而平复。我深深体会到,政府对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严密,措施得当,及时发现和救治,为防止疫情扩散筑起的数道防控安全屏障是十分有效的。 我在站点工作期间,四里村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李长青同志来检查工作时,得知我是退休后来作志愿者的共产党员,马上对社区的同志说:这个站点挂党旗,建党员先锋岗。有一位居民说:看到这面迎风飘扬的党旗就有一种特别神圣的感觉,他说共产党就是伟大,这次抗疫工作的开展就完全体现出来了,没有任何一个政党有这么强大的组织指挥能力,这么快速的集结调动能力,这么坚决的落实执行能力,他还为此写了一篇赞扬文章通过美篇发表了,题目是:“疫情防控检查站上高高飘扬的党旗”。 2月14日晚上9点多钟,天气寒冷刮着东北风还下着雪,大街上没有行人,检查站慢慢地安静了下来。我打开手机看着台离退休人员QQ群,一些老领导和老同志正在热烈讨论着,用什么方式参加这场重大的抗疫战斗。我想发言又不好意思,索性让另一个同志以雪中的检查站为背景,用手机拍了张照片并写了一句话,“已是万家灯火时,我顶风雪战瘟神”发到老干部群里。没想到引起了很大反响,老同志们纷纷给我点赞,许多人留言说:注意防护,注意保暖,注意休息等等。台离退休干部工作部几位领导更是细心,分别单独给我沟通,嘘寒问暖关心倍至。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来自组织的温暖,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背后有组织、有众多兄弟姐妹的广电大家庭的鼓励和支持。我在马鞍山路十号、十二号院为居民服务没有太多时间照顾自己家人,而我所居住的马鞍山路十八号院的业委会和物业的同志们,专门请理发师到我家里为我九十七岁的老父亲理发。我觉得这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现象就是一个和谐社会的缩影。 愿我们团结战斗,早日战胜疫情,早日实现民族复兴大业! 老兵战疫 春节本该传祥和, 忽闻武汉鬼唱歌。 听党号令重披甲, 抖擞精神战疫魔。 万众一心铸长城, 严防死守不退缩。 如有鬼魅还来犯, 挥刀再战三百合。 2020清明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