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离退休干部的学习教育,是新时期加强老干部工作的必然要求。经过调研发现,云南安宁有些单位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活动方式缺乏灵活性。有的党组织因业务工作繁忙,没有过多精力去指导休干支部和党员开展党建工作;对长期异地居住的离退休干部只是以打电话形式不定期地进行问候;有的无论开展大小活动都喜欢大集中,而离退休干部大都分散居住,且许多人年高体弱、行动不便,一些离退休干部无法参加,导致离退休干部正常参加活动的出勤率偏低。有的开展党建活动,只是读读文件、念念报纸、听听报告……这造成离退休休干部参与率下降、实际效果不佳等问题。出现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如何造就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工作队伍。现结合安宁市实际,就如何加强离退休干部开展教育活动谈几点思考: 一、当前安宁市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情况 随着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内涵在深化、外延在拓展、范围在扩大,特别是在机构改革后,在实施精准服务中遇到的较为突出的3个困难。 一是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不相适应。据统计,截止2019年12月底,安宁市有离退休干部2074人,按个人身份分为离休干部 23人、退休干部2051人,按单位性质分为行政机关703人、事业单位1353人、企业18人 ,按级别分为享受副厅级2人,正县级(含享受)21人、副县级106人、科级以下(含科级)1945人。按照年龄段分为80周岁及以上134人,70至79岁806人,60至69岁967,59岁以下168人。相对老干部队伍而言,安宁市老干部工作专(兼)职人员配备有些薄弱,2019年,根据对已经签订2019年离退休干部责任书的党(工)委、党组上报的《安宁市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信息采集表》可以看出,全市老干部工作专(兼)职人员57人,年龄最大60岁,最小24岁;同时和机构改革前(2018年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统计表)相比人员很大变化。市委老干部局现有在职在岗人员7人,其中机关4人、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3人;24个党(工)委、党组都明确分管领导和老干部工作专干,但实际上老干部工作或由人事科、或由办公室、或由工会兼管,有的常因人少事杂往往力不从心,制约了老干部工作质效的提升,有的单位往往因服务不到位受到老干部的埋怨。 二是业务能力与工作目标不相适应。老干部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落实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要实现工作目标,作为老干部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政策、业务技能和相关知识。但安宁市老干部工作人员都是兼职(除市委老干部局7人外),没有受过业务知识的系统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由于掌握有关政策不清、不注重积累业务知识、探索工作方法,有的解释问题不清楚、答复问题不明确、解决问题不彻底,甚至好心做错事;有的只能做到上传下达、走访看望、送钱送物等事务性工作,在利用各种资源组织开展学习教育、生活照料、文体健身、发挥作用等服务,经验不足,难以满足老干部在政治、生活、文化、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势必降低了老干部的生活品位和幸福指数。 三是处事作风与工作特点不相适应。绝大部分老干部提出的现实需求都有等不得、拖不起,办理要求严谨细致、快捷高效等突出特点。有些认为,只要保障好老干部的物质需求,老干部就能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工作就算做好了。导致有的单位很少深入老干部家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喜、所虑所惑、所盼所怨,习惯于等着老干部来单位反映情况;对老同志的合理要求不是主动作为、而是能拖就拖,碰上复杂矛盾不是积极化解、而是能躲就躲,遇到棘手问题不是自觉担当、而是能推就推,甚至一句话:“找老干局去解决”。 四是服务方式与工作统筹不相适应。在当今的老干部群体中,有的老干部随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特别是重病、急病、绝症等多种疾病缠身,看病就医的频率高;那些长期瘫痪、卧床不起,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老干部,凡事更要求助于他人、求助于家庭、求助于社会等现象;而年龄稍小、身体素质较好、思想较为活跃的老干部,他们大都盼望经常能与在职干部、周围人员和亲朋好友心平气和地交心谈心。他们更注重向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等精神需求发展,表现出强烈的求乐意愿、求知要求、求为欲望……老干部对个性化、精细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老干部工作人员要有灵活多样、统筹兼顾的服务方法加以应对,做到生活服务与精神服务并举。但实际工作中,有的依然是机械地落实老干部工作任务,被动地解决老干部的合理要求,对统筹加强老干部生活服务与精神服务工作感到吃力,完成“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目标任务大打折扣。 针对,上述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只要找准了当前老干部工作队伍与老干部工作不相适应的弊端,通过教育、学习培训锻造一支具有适应新时代老干部工作能力素质的工作队伍就可以跟上时代步伐,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 二、开展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的几点思考 安宁市委老干部局倡导要充分运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注重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让离退休干部乐于接受、便于参与。 一是内容“新”。突出思想引领,结合党的各个时期重大政治活动,注重把学习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摆在首位,引导老干部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突出“文化养生”主题,定期举办“老年常见病的防治”“老年心理自我调节”“老年人饮食起居”等心理辅导、饮食养生、医疗健康知识讲座,引导老干部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突出增知益智,讲授现代通讯使用知识,举办社保政策、城市发展规划等讲座,引导老干部拓展知识范围,提升文化品位。 二是内容“精”。针对老干部听不清、记不住、坐不长的特点,采取化大为小、化繁为简的方法,要抓重点、解难点、破疑点,紧密结合组织要求的和大家关注的重要内容,组织国际国内时事热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中央、省、昆明市领导重要讲话、安宁市委、政府重大工作部署、本单位重点工作安排“五必学”。 三是主题“实”。每年突出一个鲜明主题, 围绕不同阶段的政治理论学习重点,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征文和心得体会交流等活动,组织开展亲历亲为的体验教育,引导老干部把学习成果体现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上。 四是途径“宽”。在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基础上, 可以通过集中学习文件、观看辅导录像、订阅报刊杂志等方式,帮助老干部加深学习理解,提高学习效果也可以根据老干部身体健康状况,组织老干部参观见学,亲身感受社会发展的最新成就,确保老干部紧跟时代,思想常新。 五是方法“活”。结合中心工作,可以每月安排一个专题,先由个人自学并准备发言提纲,通过心得体会交流会等形式,每个专题确定一两名党员作中心发言,然后大家补充。对体弱多病、行动困难的党员,按照联系制度,明确联系离退休干部对象,采取走访谈心、电话沟通等方式,加强与离退休干部的日常联系,定期对他们分析思想状况、了解思想动态、厘清思想顾虑、消除思想隔阂,实行帮教到位。 六是载体“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优势,打造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建立离退休干部微信群、QQ群,引导离退休干部在线上互动,将过去“一人讲、众人听”变为“轮流讲、大家谈”,实现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组织之间多向交叉互动;还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适时推送时政新闻、提供学习资料、通报党建工作信息。 七是作用“显”。搭建平台积极倡导离退休干部作用发挥,着力引导他们在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传承优良家风、扶贫济困献爱心、志愿服务等方面凝聚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