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满是泽州县犁川镇人,今年72岁。退休前是原吉林省四平军分区政委,现任山西省泽州县崔河村党支部书记。 2002年3月,他和老伴回乡探亲,谁也不曾想到,这一探就是十年。十年来,他从大都市回到小山村,从大校军官变为地道村官,从“编外支书”成为党支部书记,他也曾有过“进与退”的艰难抉择,“大到小”的转变调适,“穷与变”的艰辛探索。 崔晓满刚回到村里时,仅仅只是一名“编外支书”。当时,全村14名党员中60岁以上的就有12名,村两委班子几近瘫痪,各项工作基本上无法开展……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支部,这话一点都不假。我们心中只要有群众,就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崔晓满发挥在部队做了一辈子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每天晚上给班子成员和党员讲党课,明确要求班子成员要从学习、实践、团结等五个方面提高自己,增强责任心。 2011年,崔晓满再次连任村党支部书记。选举一结束,他马上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开会,对班子提出了“十不准”要求。并针对农村相对封闭、村民爱讲闲话导致班子不团结的问题,把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向家属拓展,要求家属主动带头做到不传闲话、不挑拨是非,积极支持两委干部工作。现在,崔河村不仅干部之间团结,干部家属之间也和睦相处,全村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各项事业的带头人。当年,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崔河村地处泽州县东南部的丘陵地带,群山环绕,土地贫瘠,属于典型的纯农山区。当崔晓满认识到交通不便已成为制约崔河发展的瓶颈时,就积极带领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对村里年久失修的公路进行翻修。资金短缺,崔晓满一次次天不亮就往城里赶,协商补助资金;没有机械,他就找亲戚们借来铲车、推土机、压路机;没钱买铺路用的石子,他就发动群众组织40余台大小农用车义务拉回炉渣代替。几个月的紧张施工,崔晓满和村干部坚守在工地上没日没夜地干,仅用12.5万元就修通了造价近40万的水泥路。路修通了,发展的前景变得广阔起来。当崔晓满看到大片丘陵山地闲置荒芜、无人问津时,他又痛下决心进行转型调产,并针对纯农山区的实际,选定从发展养殖业入手。为了找到一个好项目,他多次自费带着村干部到外地考察取经,最终选择种桑养蚕等一些投资小、效益好的项目。为打消群众疑虑,崔晓满在村里选择崔花玲、崔面堆两名党员带头示范种桑养蚕,当年收益八万元,良好的收益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村里养蚕的人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可观。随后村里成立了蚕桑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养殖。与此同时,崔晓满带领班子成员多方筹资建起了日烘茧8000斤的烘茧站,为周边30多个村的蚕农统一提供种源、技术、收购等便民服务,实现了人均增收4000元的预期目标。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农村不孝敬父母的事时有发生,为了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崔晓满坚持每年给党员干部讲两堂道德教育课。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他作为支部书记,努力给大家带好头。从2006年起他每天早上坚持为老母亲洗脸梳头,还自费给村里的几个老人购买了老花镜。每逢村里老人生病,他都拿上营养品登门看望,尽可能地给老人关怀。他还在全村提倡和坚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把孝敬长辈作为第一标准,带动全村形成了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良好社会风尚。 崔河小学是一所中心小学,到2002年,孩子们还在阴暗潮湿、透风漏雨的旧仓库里上课,用的还是50多年前的旧课桌。崔晓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建校助学成了他的又一个目标。于是,他提出“人人集资、户户集资、党员干部带头集资”的建校号召,多方筹资30万元,大战三个月,建起了占地1300多平米的新校舍。当他看到村里的孩子们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时,他激动地说:“集资建校只是一个开始,班子成员将继续关心、关注学校的发展,并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劳务经济是崔河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但却因为一次意外车祸差点中断进程。为了让务工人员走得出、稳得住,崔晓满不顾盛夏酷暑,亲自驱车到陕西省神木县去看路。回来后,他召集外出务工人员开会说:“车祸只是一个偶然,我们不能因为一次意外就退了回来!像这样好的挣钱门路,不是轻易就能找到的。”同时,他还让村里为每位外出青年办理了安全保险。现在全村200多名青壮年打工足迹遍布全国8个省、16个市,村民人均纯收入由十年前的1500元增长到目前的8000元。 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在农村经常有卖假药的巫医、卖假货的商贩,村民们因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识或贪图便宜,经常受骗。崔晓满看着被骗的村民,心里像刀扎一样疼。于是,闲暇时间他就给乡亲们讲解药品、商品的真假辨别方法,还给村民买了相应的书籍,大大增强了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现在的崔河,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普通村民,当家做主人的意识得到了彰显。破坏公物有人管,游街小贩有人管,坑蒙行骗有人管,人人维护、事事维护、时时维护崔河利益已成为一种习惯。 十年穷村官,十年坚守路,崔晓满满怀深情地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能光为钱而活着,应该带头奉献社会、奉献人民,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很快就面临‘二次退休’了,但我想,为了这些淳朴的父老乡亲,为了家乡更加美好,我愿永远坚守在这块生养过我的土地上,献出我最后的一份力量!” 崔晓满(中)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
崔晓满(中)关注蚕桑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