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大秦帝国》 陕西文坛大腕《大秦帝国》纵横谈

2013-11-2 21:01|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487| 评论: 0|原作者: 文/张静

摘要: 9月,《大秦帝国》之《纵横》在央视一套热播,刮起了一股“秦风”。大气磅礴的题材,激动人心的国战,权谋与智慧的较量,金戈铁马,还有英雄美人,让人震撼。而这股“秦风”也蔓延到了陕西文艺界,多位文坛大腕接受采 ...

    9月,《大秦帝国》之《纵横》在央视一套热播,刮起了一股“秦风”。大气磅礴的题材,激动人心的国战,权谋与智慧的较量,金戈铁马,还有英雄美人,让人震撼。而这股“秦风”也蔓延到了陕西文艺界,多位文坛大腕接受采访时都表示自己正在追看《纵横》,并对该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认为这是近年来难得的历史正剧,让人看了之后充满自豪之气。 

    雷涛:《纵横》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范本

省政协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作家雷涛接受采访时直言,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大气恢弘,让人震撼,不仅展现了秦的历史,还展现了周的历史,并对秦的政治、经济、文化包括兵器、服饰、语言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秉持着对广大观众负责任的态度。

雷涛说,《纵横》主创人员将秦的历史展现在了电视荧屏上,可以说是故事、精神、人物的形象化体现,金戈铁马,纵横捭阖,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秦崇尚法治,由弱到强,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法。“从《裂变》到《纵横》,主题思想都围绕着法治在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中的重要作用。剧中虽然也表现权谋,表现争斗,但和时下电视荧屏上流行的宫斗题材电视剧相比,该剧表现的权谋和争斗都在国与国之间展开。个人以国家社稷的利益为前提,牺牲了小我。整部剧核心表现了两个字‘大气’,气势恢弘。所有演员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表现了极高的艺术修养,对角色的把握非常到位。《纵横》为研究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高建群:“大秦精神”是我们很需要的钙质

    著名作家高建群擅写匈奴,而他也以“长安匈奴”自居。秦人发于陇西,和匈奴一样也是游牧民族,所以“长安匈奴”高建群谈及此剧意兴盎然。他说,虽然匈奴和秦人没有太多的联系,但看了《大秦帝国》之《纵横》,让他对自己的小说《统万城》改编成为影视剧也充满了向往,他也希望《统万城》将来能拍成一部如《大秦帝国》这样弘扬正气,张扬民族精神的作品。

    高建群告诉记者,《大秦帝国》播出以来,他在电视上追看《纵横》。从题材上来讲,这是一部弘扬正气的作品。“作品中张扬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很需要的钙质。”高建群说,在初民时代,我们的民族强悍而简单,但随着历史的滚滚洪流,随着儒家学说的浸染,我们被束缚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谨小慎微。而《大秦帝国》中张扬的民族精神,纵横捭阖,恢弘强悍的民风,正给我们补充了钙质。

   “很少见到这样的历史剧,因为现在很多历史剧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手法,都显得小家子气,缺少宏大的叙述风格,而《纵横》却和它们不一样。该剧将历史铺排开,将人物铺排开,大气磅礴,显得很有厚重感。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也是近年来在穿越、戏说的历史剧风靡荧屏上的一股清新之风,我觉得这是一部美好的历史寓言,给世人警醒,也给今天的我们带来启示。”

    大仲马曾说:“历史是什么,不过是我用来挂小说的钉子。”高建群说他很赞同大仲马的这一说法,无论是他自己的创作还是《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创作,都采用了这种方法。他评价《大秦帝国》之《纵横》跳出历史的沉重,用大手笔撕开了历史的面貌,窥历史的景象,并为之惊骇不已。

    高建群对秦的历史也有研究,他告诉记者:秦发于陇西,原是周王的养马人,因养马好而被封王,原是在祁连山、天水一带,后来慢慢强大起来,一步步步入中原,当时八百里秦川还是一片湖泊,秦人一步步下来,所以如今的秦人有时还称自己的祖先是“从山上下来的”。

高建群透露说,他的长篇新作《统万城》也将被搬上荧屏,电影剧本目前正在由著名编剧芦苇编写。他希望能拍成这样一部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和张力的作品。

    吴克敬:从一部剧看出秦人襟怀

    对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吴克敬而言,芈八子是《大秦帝国》之《纵横》中给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之一,“这位美艳的楚女,神奇完全在于她入了秦室后的所作所为,后来她还被拜为宣太后,其所作所为就更可称为神奇。她为了大秦的强盛,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作出了须眉不能企及的贡献。”

    此外,吴克敬笑言芈八子由楚入秦的过程在自己眼中也是非常神奇的。“曾经的张仪在楚国受过一次大辱,背着窃玉的罪名,落荒逃到云梦泽,受到在此闲居的芈八子救助,给芈八子吹牛,一定要使美丽的芈八子做王妃。拜为秦相的张仪有了践诺他日吹大牛的实力。怀揣一纸和约,护送着芈八子,一路返回咸阳城,秦惠文王对芈八子极为中意。而与楚结盟的好处非常明显,在接下来与魏国征战的前线立见成效。魏国军队因无友邦支持声援,士气低落,节节败退,被迫派使入秦求和。”

    吴克敬认为,无论是魏人张仪,楚女芈八子,还有如他们一样的他国人,在自己的国家,很难施展自己的才华,而入秦后,却都能得到重用。这一点让他在观剧期间尤为印象深刻,“秦人这种不拘一格,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襟怀,即便是到了今天,也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肖云儒:上下千年气   纵横万里心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看了《大秦帝国》之《纵横》前半部后,非常激动,他说一股气自丹田腾起。那是秦人的骨气,是国人的豪气。于是便不由得研墨铺纸,狂草一联:“养成上下千年气,自有纵横万里心”,连呼痛快。

    肖云儒告诉记者,他参加过《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开机仪式,见过总导演丁黑,深知这位赳赳老秦誓要展现出骨子里的秦人秦魂、骨子里的国人国魂这一铁血志向。《纵横》从一开始,就显得风云诡谲,刀光剑影正在徐徐上演:“一路看将下来,好不回肠荡气!”肖云儒评价富大龙饰演的秦惠文王,给人印象深刻。“一言一行中透出来的朝气、锐气,使这位秦王不同于以往屏幕上的任何君王。他青春正盛却具王者之风,时有张扬却有智慧深藏。彭城相王的大气,招贤犀首的恳切,推行新法的坚执,迎亲遭刺时的镇定大度,四面受敌时的运筹帷幄,把一个英主活脱脱表现出来了。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大秦光明的未来。”对于另两位主演宁静和喻恩泰,肖云儒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他们的表演举重若轻,少少几笔就入木三分地画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色彩,让我们生出会意的笑。

    肖云儒对于《纵横》评价颇高:“我想起几位学生在看完《大秦帝国》小说后对我说的话:‘老师,看完这部戏,我们直想唱国歌,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他们是大二的学生,不到20岁。好作品就这样让青春燃烧,给人生以力量!”

   “通过《大秦帝国》我们很清楚地看到秦文化的魅力:敢开先河的首创精神、好中选优的融汇精神和团结统一的强国精神。当前中国和平崛起,盛世来临,人们也需要这种精神,所以电视剧《大秦帝国》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这是其魅力所在。”

 

    商子雍:对历史进行了严肃的解读

    著名杂文作家商子雍对《大秦帝国》之《纵横》,给出了四个字的评价——鸿篇巨制。

    商子雍告诉记者,这是一部非常严肃的作品。因为秦的历史也是中国最重要历史时期,秦从最初比较弱小的国家到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车同轨,书同文。然而非常吊诡的是,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后,秦却只经历了两世就覆灭了。从崛起到盛极一时的统一,再到那么快的覆灭,留给世人太多的谜团和思考。商子雍说后世对秦的评价受到司马迁在《史记》中那句“天下苦秦久矣”的影响颇深,意思是人们受到了秦的荼毒很长时间。“但司马迁是站在儒家的历史上对秦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这是儒家和法家的理念相左之处。因为秦信奉的是法家的治世理念,《大秦帝国》之《纵横》站在法家的立场上,对秦这段历史做出回顾和总结。”

    商子雍认为《大秦帝国》之《纵横》的主创人员,从秦本身的历史出发,做出了自己的解读,对今日之中国有很多启示。“我家有个读六年级的小孙女,疯狂痴迷《甄嬛传》,基本上电视上每播出一遍她就要看一遍。跟着她我也看了几集,最深的感触就是戏说的成分太大。作为历史剧,可以有些许历史虚构,但大的历史史实和历史走向不能有偏差。《纵横》之所以是部优秀的电视剧,因为对历史严肃的解读,这种态度是非常可取的。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研读秦的历史,以及今天大国的崛起,都具有启示意义。”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