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陆游与眉山隐士师伯浑

2013-11-1 11:27|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130| 评论: 0|原作者: 文/刘川眉

摘要: 800多年前,南宋大诗人陆游以“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两句诗,把“千载诗书城”这顶桂冠戴在了眉山头上。对陆游来讲,眉山是诗书礼仪之邦,是一方圣土;对眉山人来讲,陆游是独具慧眼之人,是高山流水似的 ...


   800多年前,南宋大诗人陆游以“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两句诗,把“千载诗书城”这顶桂冠戴在了眉山头上。对陆游来讲,眉山是诗书礼仪之邦,是一方圣土;对眉山人来讲,陆游是独具慧眼之人,是高山流水似的知音。陆游对眉山厚爱有加,眉山人对陆游心存敬意,以至于800多年过去了,这种情结非但没有磨削淡化,反而如一坛佳酿,窖藏愈久,愈是有着浓洌的芳香。

   南宋乾道五年(1169 年)十二月六日,44岁的陆游被任命为夔州(原四川奉节)通判,开始了他在川、陕两地九年的官宦生活。夔州任满后,他先后在南郑(今陕西汉中)、成都、蜀州(今崇州市)、嘉州(今乐山市)、荣州(今荣县)等地做官,受尽迁徙奔波之苦,其间还被免官一年多的时间。

   陆游虽没在眉山做过官,却与眉山有着不解之缘。陆游一生因主张收复中原而屡遭排挤打击,抱负不得实现,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这一点与苏东坡相似。但多舛的人生、坎坷的仕途,却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这一点又与苏东坡相似。陆游对苏东坡,对苏东坡的家乡眉山,无疑有着特殊的情感。

   乾道九年(1173 年)夏天,陆游48 岁,在蜀州任上,他接到担任代理嘉州知州之命。赴任途中,他第一次到了眉山。眉山是陆游最崇敬的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他焉能不逗留几日?

在眉山,陆游有两大意外收获。一是他发现眉山是一个有着深厚传统的诗书之城,以至一踏上眉山的土地,就深深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脱口诵出“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的美誉。二是他见识了眉山众多的饱学之士,尤其是结识了眉山一个叫师伯浑的隐士。陆游在《师伯浑文集序》中这样高度评价师伯浑:“乾道奎巳(1173年)予自成都适犍为,识隐士师伯浑于眉山,一见知其天下伟人。”师伯浑,字浑甫,生卒年不详。他能诗善文,擅长书法,特别喜欢酒后作书,人称“酒后作书的书坛怪杰”。师伯浑不仅很有才气,而且很有骨气,一生隐居不仕,过着淡泊飘逸的生活。陆游一见到他,就与他秉烛夜谈,引为人生知己。离开眉山后,陆游不但替师伯浑的文集作序,还与他保持了密切的书信往来,一有佳作,便寄与师伯浑分享。1175年前后,即陆游50 岁左右时,他寄了一首词给师伯浑,全词如下:

夜游宫·记梦 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这首词通过记梦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满腔抱负与无奈现实的矛盾,也表达了诗人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这首词标题寄师伯浑,足见陆游与师伯浑之间的友情之深。“有谁知”一句,当指师伯浑是这个世界上最能理解自己的人。

    这首词是陆游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被收入了1962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唐宋名家词选》。毛泽东也非常喜欢这首词,曾亲自手书此词,有专家称道:“字迹连绵,烟云弥漫,中锋健骨,侧锋生姿,意笔相从,豪迈飞动,是典型的学怀素的例证。”

师伯浑死后,陆游十分想念他。晚年赋闲乡居时,曾作《山中观残菊追怀眉山师伯浑》一诗:

    空山菊花瘦如棘,

    倾倒满地枝三尺。

    阴风冷雨不相贷,

    烂草苍苔共狼藉。

    人虽委弃渠自香,

    讵必泛酒登华堂。

    君不见仁人志士穷死眉山阳,

    空使后世传文章!■

    (作者系眉山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