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菊花满城。而菊之艳之浓,尤推开封。一年一度的开封菊花节,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人,开封因之有菊城的美誉。要品味开封的味道,首先就是菊香了。开封的菊花灿烂艳丽,大如碗,小若萤,大小遍布,五彩缤纷。花开季节整个开封城俨然是一座菊花城。一个菊花遍地的城市,一个菊香飘溢的城市,无论让人怎么样去想象它的美好都不过分。开封不仅种菊赏菊,还吃菊饮菊。城郊人家,种植菊花,一片烂漫,开时置酒东篱,任人观赏,谢了又晒制成茶,清芳扑鼻,任人品饮。炒菊花菜,酿菊花酒,赋菊花诗,画菊花图,开封人是如此的喜爱菊花,菊与开封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菊的芳香,菊的神韵,早已浸润入开封人的精神世界。 书 香 开封人爱书,其来有自。书店街,以书命名,古已有之,且中国似仅此一家。街上书店大小栉比,品类之繁,读者之多,书香之浓让人感慨。有人携儿带女,一待就是一天。有的人干脆站着,读累了坐着,坐累了蹲着,不知饥饱,忘却暖寒,直待红日西坠,才揉揉倦眼,从那书海之中漫步而去。有人爱书,一次能购一小篮,甚至要用袋子装。时间在这里是这么沉静,匆匆的城市的步伐在这里是这么舒缓,静得仿佛忘记了走动一样。街上,摆摊的老者,拉人的车夫,没事了,也要拿上一本书,摊开一张报,看上几眼。 墨 香 开封是中国书画之乡,绝非浪得虚名,去宋都御街走走,卖笔墨纸砚的绝对过半。而饭馆里,大街上,不时会碰到面容清癯的老者,精神矍铄,神情高古,此类人,十有八九就是书法家。开封店铺题名讲究黑底金字,古色古香,而罕有用印刷的。隶楷篆行,各具神韵,皆为书艺。民间书画院遍布,高手名家云集。书画,是开封的魂魄,蕴蓄了开封的文化品格。 古 香 开封是古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老城,虽然毗邻黄河,河水数次泛滥,将古城深埋地下,但昨日的古韵古味却还是掩抑不住,丝丝缕缕散发出来。那满大街的石雕刻及柱础,或许在别的地方就是罕见的古物了,在开封却不当回事,就那么散布在巷角中、马路口,如此错杂地陈列,反倒让开封更蕴生出一派古意。许多景致,虽不是旧时风物,却古味依然,因为原址就深埋地下,透而不泄,如窖藏的酒,将开封这座古城酝酿得更加香醇浓郁了。特别是那座巍然矗立的铁塔,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天灾人祸,至今依然挺立,铁骨铮铮,犹如一座硕大的印石,镇守着开封这座古老的城池。还有那早已化为黄土、长满荆棘的古城墙,秋风萧瑟,虫鸣唧唧之中,绝对会让你生出一种悠然的思古之情,好似这些声响就是古城墙那不朽的灵魂,就是那深埋于地下的古城的气息。 食 香 提起开封,不得不说到这里的小吃。开封小吃历史悠久,《东京梦华录》中就有提及,至今鼓楼夜市仍然名传遐迩,彻夜灯火不熄,人声鼎沸。灌汤包子、麻辣毛肚、酱牛肉、黄焖鱼、桶子鸡、小苏肉、红薯丸、花生糕、馄饨……应有尽有。大街小巷,不时有小推车、小三轮,在售卖一些你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且香气扑鼻的美食。按捺不住,吃得数口,便大叫过瘾,味蕾花儿一样绽放。欣悦之余,你就又深深地眷恋于这个城市,生出一种何不居于此地的感叹。 人 香 开封的人,是活得自在而悠闲的人。遛狗、遛鸟、斗鸡,开封人是那样喜爱宠物。然而,宠物于他们不是宠物,而是作为家人对待的。它们是开封人的孩子、亲人。你看他们唤狗儿:欢欢,又不听话了?不要乱跑!听听,这是对狗说的话吗?路边售香烛的摊贩,身后往往就挂着鸟笼,不忙了,就喂一壶清水,撒一把谷粒,撮起嘴,伸伸指,逗弄几声。即使再忙,也要忙里偷闲,戳戳看看。笼顶上的鸟儿和着阳光清风和木叶清荫,泻下几声鸟鸣,开封人就笑了,似乎那是最舒服的奖赏。即使居陋巷,鸽笼一样的屋子,开封人也少抱怨,他们依然会栽花种草、戳猫逗狗,再贫再苦,小日子也津津有味,有声有色。开封人勤快,但骨子里却是懒散。他们爱艺术,爱休闲,心态平和,善良热忱,细腻爽快,朴实执着,有着大宋古都的遗风。 种种味道杂糅在一起,开封就越发生动迷离,充满了无尽的香味,就如同那汪碧水一样,蕴蓄了无尽的生动美好,浓浓的像一杯酒,让每一个来人沉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