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陈毅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人民群众,与他们建立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 (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陈毅得知日寇大举发动“扫荡”的消息后,立即选派可靠人员,护送当时在新四军驻地的音乐家贺绿汀和画家许幸之先行转移。第二天清晨,陈毅听说贺、许等人已坐船走了,忽然想起了什么,便跑步追了出来。当他赶到河边时,船已行至河心。见此,陈毅马上跃入水中游向小船。靠近船后,他手扶船舷,详细地告诉护送人员,船走什么方向,都要经过哪些路线;并叮嘱贺、许等人,到达后要如何小心,怎样隐蔽……船上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二) 鲁南战役胜利结束后的一天晚上,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同机关几个同志一起坐在一辆新缴获的美制“中卡”车上,前往野战医院看望伤病员。开车的司机是一名刚从国民党部队投诚过来的小战士。由于天黑雪滑,车子不小心滑进了路边的河里,左车轮陷进淤泥中。大家推了几次,车子仍没离开原地。警卫员见陈毅拖着伤腿和大家一起在雪地里推车,心疼地说:“首长,你的腿还没好,休息一会吧!”陈毅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车是大家坐的,也要大家推,人多力量大呀!”大家听了,浑身好像增添了力量,终于把车从淤泥中推了出来。 小战士看到累得满头大汗的陈毅,深受感动。上车后,陈毅又和蔼地开导小战士:“遇事不要紧张害怕,我们共产党的队伍不同于国民党,大家都是兄弟,有困难共同克服。你开车为了大伙儿,大伙儿推车帮助你。小同志,你看这个队伍怎么样啊?”小战士听了,频频点头,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三) 诗词歌赋、书画戏曲无所不通的张伯驹,与兴趣广泛的陈毅,常有往来,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上世纪50年代,陈毅听说张伯驹被划为“右派”,关心地向他询问此事。张伯驹说:“事先我也没想到,不过受教育也是好的。”陈毅听了很受感动,当场向他表示:“你这样讲,我代表党谢谢你了。”“文革”时,张伯驹又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受到了更大的委屈。当时,陈毅也受到冲击,但他却以十分乐观的态度致函张伯驹表示慰问。1972年初,陈毅去世的噩耗传来,张伯驹万分悲痛,挥泪写下了一副挽联:“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山河,永离赤县;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四) 1969年10月,林彪擅自下达“紧急指示”,命令全军立即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把在京居住、工作的老同志强令疏散到外地,陈毅来到了石家庄铁道部车辆厂。陈毅平易近人,幽默健谈,很快就同工人们打成一片。 陈毅住的后院,有一位姓秦的养猪师傅。闲暇时,陈毅主动和他拉家常。当得知秦师傅在旧社会受了苦,新中国成立后才有正式职业,退休后又自愿养猪后,陈毅对他更加敬重,见面总是亲切地唤他“老哥”。 中秋节到了,陈毅让人买了月饼、水果,邀请住地同志一起过节,并亲自登门去请秦师傅。陈毅热情地说:“老人家,八月十五你也没个去处,就和我们团圆吧!”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1970年10月,陈毅要离开车辆厂回京治病。在和大家合影时,陈毅又让人请来秦师傅。他把年纪最大的秦师傅和年纪最小的招待员,拉到自己身边坐下,留下了一个难忘的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