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从“共商合作大计,推动世界发展”,看习近平主席出席20国峰会

2013-9-30 16:37|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279| 评论: 0|原作者: 廖卓娴

摘要: 2013年9月5~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结束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4个中亚国家的国事访问后,出席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G20(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合作、友好、共赢是新时期 ...


    2013年9月5~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结束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4个中亚国家的国事访问后,出席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G20(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合作、友好、共赢是新时期中国与世界积极全面互动的主要特点,习主席出席G20峰会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高度重视G20在解决当今世界经济问题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G20集团包括八国集团(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和11个重要新兴工业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尼、墨西哥、 沙特、南非、韩国和土耳其)以及欧盟,GDP总量约占世界的85%,人口约为40亿。G20峰会几乎集中了世界所有最有权势的领导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世界前二十大经济体全部囊括其中。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G20集团仅举行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就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世界经济发展等问题交换看法。金融危机爆发后,G20集团提升为领导人峰会,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同新兴工业国家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从而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本次G20峰会是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的背景下,世界主要经济体领导人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全球总需求陷入疲软,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通胀形势不容乐观,世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有所缓解但风险犹存,欧元区仍处于衰退之中;中东地区因经济形势恶化引发的“阿拉伯之春”继续发酵,多国陷入长期动荡;欧洲国家因经济问题接二连三地爆发游行、示威等活动,希腊、塞浦路斯等国政府甚至因此陷入政治危机;金砖国家在保持增长及维护稳定等方面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叙利亚深陷危机泥淖……。面对依然复杂的形势,G20集团各成员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G20此次圣彼得堡峰会安排了8项优先议题,分别是强劲、可持续、平衡的增长框架,以及就业、国际金融架构改革、加强金融监管、能源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多边贸易和反腐等。其中增长和就业为两大核心议题。在各方的努力下,本次峰会的成果较之以往有所突破。第一,G20圣彼得堡峰会签署了《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领导人宣言》,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峰会五周年声明》等11份附属文件,涵盖G20集团发展前景、促进增长、长期投融资、金融改革、税收、全球发展、区域贸易协定和多边贸易体制、反腐、银行监管等内容。宣言与声明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和行动计划,也为G20集团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二,会议汇集全球国际组织的各领域专家,为各国经济提供政策建议和指导。为了加强会议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俄罗斯还邀请G20集团成员以外的西班牙、埃塞俄比亚、塞内加尔、哈萨克斯坦、新加坡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和专家等参与本次峰会,为全球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峰会发布了首份发展问题《问责报告》,全面回顾了2010年以来“首尔共识”和《跨年度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第三,金砖国家领导人就设立应急储备安排、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议题进行了磋商。决定加快建立应急储备安排,继续推动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进一步凝聚了在重大问题上的共识,加强了金砖国家伙伴关系,传递了团结合作的积极信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这些举措符合新兴经济体的自身利益,强化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对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本次G20峰会上的 “首秀”,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声音”,展现了大国的“担当”。首先,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一系列新理念,倡导G20集团成员建立伙伴关系,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他还提出三点建议: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使之更加公平公正。其次,习近平主席向世界澄清了所谓的“中国衰退论”。“一个经济运行更稳定、增长质量更高、增长前景更可持续的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是长期利好的。”“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应。”……中国经济状况牵动全球,习近平主席的发言,释放了鲜明的政策信号,描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再次,习近平主席表达了中国反对贸易保护、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一普遍诉求。在《圣彼得堡宣言》中,中方的观点被纳入其中,G20成员国贸易保护冻结时限被延长至2017年。在本届G20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是最从容的大国领导人,他的自信也多次被外媒提及,得到各方赞誉。外界认为,在世界经济面临潜在风险的情况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峰会上关于经济形势的讲话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应该说,在习近平主席的身后,是更加自信的中国。

  与此同时,此次G20峰会也留下了一些未决议题:各方在一些经济议题上长期积累的分歧并未消除;部分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利因素;围绕叙利亚问题的国际角力仍十分激烈。首先,在经济增长势头从新兴经济体转向发达经济体之际, G20集团领导人不得不应对美国退出货币刺激及潜在的新一轮保护主义带来的风险。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认为,发达经济体长期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正在显现,要求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时应注意时机和节奏,给国际市场留出反应时间。此次G20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仍未能就这一问题向各方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释放出明确信息。其次,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至今停滞不前,本次峰会虽然重申了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意愿,各方同意延长不采取新保护主义措施至2016年,但在如何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成果方面缺乏新的举措。另外,尽管本次G20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领导人宣言》,要求尽快落实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但会议并未就这一问题取得突破。二十国集团峰会聚焦全球经济,但由于美国对叙利亚动武迫在眉睫,之前没有列入峰会议事日程的叙利亚危机也成了关注焦点。在G20峰会上,美国等国利用这一平台积极游说各国,并阐述对叙动武的理由,以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而俄罗斯等反对动武的国家也利用这次会议表达了“拒绝战争”的坚定态度。

  2013年,全球治理似乎正处于转折关头。在G20舞台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博弈在所难免。各国或许应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G20要想真正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导者,机制建设至关重要。一是要继续保持G20的论坛性质,但应着力推动其他相关机制如IMF、世界银行等机制的改革;二是要另起炉灶,在G20机制基础上建立强制性的经济组织,打造新的世界经济治理机制。对于G20峰会,中国应尽可能充分参与其机制内的活动,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脉搏、风险和如何管控的技巧,增强参与世界经济治理的能力。同时,应坚持低调、务实的态度,认清世界经济的主要治理权、话语权仍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而我们要做的是在全球经济强劲、平衡和可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作者单位: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