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提出全面加强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建设。在部党组支持下,离退休干部工作“三化”建设列入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我们着力推动信息化与老干部工作深度融合、实时联动,着重在管得住、用得好上下功夫,党建质量提升有了新抓手、服务管理创新有了新路子、工作模式优化有了新局面。 一、支部天天在线、党员时时连线,推进党建工作全天候、全时段、全覆盖。陈希同志指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加强党组织建设。我们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老同志有效纳入组织体系、提高党建质量,形成适应时代、运转顺畅、务实高效的党建新模式。一是推进党员管理智能化。着眼于提升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细化党建功能模块,详细记录基础数据,全年更新信息1万余条,增加实时分析功能,有效解决了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等难点问题。新增党费交纳、出国(境)审批等功能,党员服务管理更为精细化。二是推进党建交流实时化。着眼于提升效能,利用手机端的党建模块及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集群效应,实时记录推送党委和支部每次活动;建立网上学习资源包,5个固定栏目每月推送20余篇;在线组织主题学习、专题支委会。100%的支部、82.6%的老党员学在网上、连在线上,实现网上学习交流常态化,有效克服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的困难,提升了党员参与度、支部活跃度。三是推进党建活动特色化。着眼于提升党建工作吸引力,在线上增设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栏,充分发挥自媒体、新媒体的融合优势,引导直属系统4万老同志积极发声,刊发文章509篇,发布视频300多条,形成了唱响主旋律的强大声势,实现了正能量集成式展示。中央电视合录播有关节目,《中国老年报》多次报道。 二、信息多跑路、老同志少跑腿,推动服务管理有温度、有速度、有准度。我们努力把信息系统打造成为提供信息的渠道、捕捉需求的抓手、智能分析的平台、快速响应的窗口,不断提高对老同志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响应速度、服务准度。一是运用数据创新健康管理。针对进入“双高期”老同志比例持续增高的趋势,开发上线处方管理子系统,进行大病统计、住院登记等电子化管理,提供用药指导、就诊建议、追踪观察等健康管理措施;运用系统中动态记录的信息,拟定离休干部“一人一策”工作方案,提高了帮扶精准度。二是拓展平台优化老年教育。针对老同志活动场地面积不足、老年课堂“一座难求”等问题,运用以部机关为中心的远程视频系统开展远程教学,300多位老同志可就近在8个活动站同步收看;8门课程实现手机端直播,方便老同志随时随地上课学习;手机端新增“课程报名”功能,并运用数据库科学分析课程供求情况和学员活跃度,为办好老年课堂提供决策依据。主动回应“微调查”中老同志建议,积极向国管局争取100多万元,时隔20年再次对活动中心进行了大规模升级改造,有效改善了老同志的学习活动条件。三是瞄准需求细化生活服务。着眼于更好地满足老同志生活服务需求,建立覆盖67家养老机构的数据库,通过在线系统及时发布,方便老同志比较选择,节省入住费200多万元。主动回应“微调查”中老同志的需求,收集推送涉老服务法律机构信息和典型案例,为老年权益保障提供有效信息服务。 三、内外兼修、以点带面,增强工作成效的带动力、辐射力、影响力。将信息化工作成效切实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创新之基和活力之源,着力培养信息化思维、提升专业化能力、健全常态化制度,持续在务求实效、共建共享上下功夫。一是提升队伍信息化素养。着眼于用得好、用得惯、用得方便、用得有效,我们加强对在职人员和老同志两支队伍信息化技能的提升,举办自媒体运维专题讲座5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登门入户为部机关老同志进行手机电脑培训累计约200期,受众2500余人次,部机关加入系统的老同志较去年提高22个百分点。落实“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要求,制定发布《老同志微信群文明公约》《在职干部微信群管理规定》《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管理规定》;微信公众号做到“工作日必发、当日新闻不过夜”,充分发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今年新增关注人数1000余人。二是辐射带动战线。连续举办75所直属高校、34家直属单位信息化专题交流培训,专门召开直属单位试点推进会,推广我局信息系统有关模块,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增进部机关和直属系统的良性互动,使高标准看齐、高频率展示成为自觉,金点子、好做法“涟漪式”推广成为常态,直属系统离退休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开展广泛交流互鉴。在中组部老千部局的指导下,我局先后与107家兄弟部委、地方党委等同行进行交流,抓住宝贵机会,在学习互鉴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路,共同提升了信息化工作水平,推动工作模式和工作局面发生根本性变化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此次“双先”表彰会和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以信息化与老干部工作深度融合的成效,不断提升老干部工作质量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