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6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受表彰代表。 大会表彰了 150个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450位先进个人 据悉,此次大会上 上海共有5个先进集体和12位先进个人获得表彰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 普陀区普老汇团队 虹口区机关离休干部党支部 闵行区“春申晚霞”网宣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退休教工第十党支部 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两弹一星”党支部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离休干部戴立信 长宁区政协原主席、离休干部李仁杰 杨浦区“金色夕阳”老干部正能量工作室李自力 静安区政协离休干部梁光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林元培 徐汇区退休干部娄运昌 上海市民防特种救援中心离休干部吕宝成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离休干部吕其明 黄浦区离休干部孙瑞英 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退休干部王志兴 淞南镇群众性理论宣讲团团长、淞南五村一居委人民调解员魏刚 奉贤区政协退休干部叶连均
眼尖的小伙伴一定发现了 被表彰的先进集体中 就有来自wuli普陀的普老汇团队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集体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位于风景如画的长风公园畔,建筑面积3600多平米的普陀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既是普陀区离退休干部的“全日制”党建阵地,也是老同志的精神乐园。这里有一群“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老干部,他们倾情社区,寄情奉献,与时代同脉搏,与党建共命运,集地而居、志趣结缘、助力发展,自发组建成立普老汇,目前共吸纳接收骨干成员800多人,以“风采普老汇,晚晴正能量”为理念,引领带动离退休干部党员融入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添砖加瓦,为党和人民事业增光添彩。 普老汇里聚人才 作为老干部老党员发挥余热、建设普陀的新阵地,普老汇的成员个个有“来头”。 理事长由普陀区原区人大主任叶维华担任,理事会顾问由普陀区原区委书记谈柏元担任。理事会副组长中,有普老自治家园顾问团“参谋长”,原区人大副主任司家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区关工委副主任、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区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特邀导师、青少年教育督导者、原区政协副主席严振超;区关工委副主任、关爱工作团团长、区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特邀导师、青少年灵魂“工程师”、原区政协副主席叶红;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普陀区民政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曹道云等。普老汇理事会成立以来,成员已有800多人,其中党员647人,占总人数76.7%。年龄最轻的55岁,年龄最高的98岁,平均年龄近70岁。 这样的一支队伍,信仰坚定,理论扎实,实战经验丰富,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普老汇中有作为 在普老汇各项活动中,离退休干部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老干部老党员们积极参与社区事务自治、管理共治、文明德治、秩序法治的“四治一体”社区管理,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在社区建设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如: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城市啄木鸟”刘有为,带领志愿者队伍“当市民耳目,为市民代言”,帮助市民群众解决一些“急难愁”问题,促进政府工作的有效改进。碧绿湖“百灵鸟”自治家园带头人钱广义,勇于创新,带领居民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小区的自治之路;牵头协调,开展“潮汐式”错时停车项目,解决了困扰居民们多年的“停车难”问题。怒江苑小区“业主的好当家”马善祥,曾参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重要部件的攻关研制,带领普陀区怒江苑小区居民自筹资金加装电梯,打造普陀首个老公房加装电梯的“幸福工程”。中宁社区“居民的贴心人”马力,从上海市监狱管理局退休后,第一时间到居住社区报到,充分发挥在法律知识、绿化等方面的特长,无偿开展便民服务,提供法律咨询,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一些日常的法律问题。垃圾分类的大管家刘庆,自从生活垃圾分类推行后,主动承担起包楼组的责任,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每周固定2次参与小区物业的垃圾分类整理,舍小家为大家。 普老汇吸纳长期在区、街镇岗位上工作的“老法师”,让他们在普陀社会发展中发挥宣讲员、指导员作用。如:从普陀区政协副主席岗位上退休后,担任区关工委副主任、关爱工作团团长,“普老伴成长工作室”负责人叶红,带领关爱团一起帮助200多名青年积极分子入党,组织帮助普陀区在押籍犯人子女顺利考入大学。从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退休后,担任普陀区普老宣讲团团长、功能型党支部书记叶伯平,组织宣讲团成员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改革开放 40周年”等时政热点,进社区、进园区、进学校、进“两新”,深入基层开展各类宣讲累计 300多场次。从普陀区委宣传部退休后,担任晚晴诗社党支部书记袁芳荣,制作100多个“微党课”“微团课”“微寻访”等网络素材,连续3年每天播发原创或改编的“清晨微语”,传递正能量。上海市收藏协会会员张铃,以小楷体手书五部党章和建国以来制定的全部宪法,自发在家中建起微型党史馆,供居民参观学习。从上海石化企业处级领导岗位退休的葛丽琴,到普陀区海鑫社区报到,参与“爱我家园”平安志愿者社区值勤、苏州河社区护河队巡逻宣传等,受到《上海支部生活》的专题采访。 普陀区老干部老党员们,不仅在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上发挥作用,而且还积极奉献在社会公益当中。如:税务奶奶高秀忠是普陀区税务局一名有着近60年党龄的退休老党员,热心慈善,自2003年9月至今,向恒源祥公益慈善中心捐献了自己亲手编织的526件毛衣,资助着福利院的小朋友们。离休干部陈理桦向上海纺织研究设计院缴纳“特殊党费”10万元并向江南大学捐赠贫困助学金10万元,尽显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诚之心与奉献精神。“老老人”的“守护天使”王志良作为“牵手公益”的负责人,组织带动志愿者队伍结对服务社区高龄困难老人,解决了一家又一家的困境,守护着一个又一个的笑容。“绿丝带”甘泉社区助医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周桂仙,全身心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带领20名由退休干部党员组成的服务队,化解医患矛盾,倡导文明就诊,已累积志愿服务超过920个小时,累积服务人数超过2.2万人。 老干部老党员们具有独特的政治、经验、威望优势,使得他们在社会和社区中发挥着特殊而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有的在社区建设中贡献智慧和力量,有的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特长和优势,有的在社会公益中传递正能量,涌现出一个个典型人物,演绎着一个个感人故事,成为了一张张闪亮的普老名片! 普老汇上有创新 普老汇自创建运转以来,广泛吸引、有效凝聚了大批老干部老党员走出家门,投身社区建设,助力社会发展。普老汇带领老同志汇智汇力汇深情,画好普老“同心圆”,也摸索出一条条创新的工作道路。 “六有”标准工作阵地 普老汇线下采取“单建、融入、合用、共享”等方式,充分利用区老干部活动室、老干部大学,街镇党建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居民区老年活动点,区域老干部活动联合体成员单位等场地资源,按照“有鲜明的品牌标识、有响亮的主题口号、有优美的主题歌曲、有规范的工作制度、有过硬的老党员队伍、有丰富的正能量活动”等“六有”标准,增挂普老汇铭牌,开辟工作阵地112个。 普老汇线上坚持“互联网+党建”,创设网上“普老之家”,通过“普陀老干部”微信公众号、“老普卡通形象”微代言、“正能量原创教育素材”微视频接力、“普陀离退休干部党建直通车”微信小程序、普老汇微电影、多层次微信工作群等“六微”媒介,努力探索,实现正能量传递智能化、信息化、多样化。 “10+10+X”特色项目 普老汇在全区老干部工作部门分级推出“10+10+X”特色项目,即10个普老汇区级总站项目、10个普老汇街镇分站项目、X项党建工作品牌,有效推进了普陀区委“零距离”党建品牌项目的进程。重点夯实普老红色课堂、党建指导员、宣讲团、微课堂、伴成长、喜乐汇、公益社、常青树、网上行、乐享行动等区级总站的10个项目。同时,指导各街镇建好普老汇分站、普老+x项目,助力社区治理、弘扬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打造“一街一品一特色”离退休干部工作品牌,打好普老“组合拳”。 普老汇是块吸铁石,彰显向心力与凝聚力;普老汇是块磨刀石,激发自觉性与使命感。普老汇充分激发全区50000多离退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以此为抓手,推动普陀区离退休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