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本社期刊 精彩推荐 查看内容

戴耳机听广播伤耳朵吗?等6则

2019-11-22 17:19| 发布者: 齐鲁风韵| 查看: 642| 评论: 1

摘要: 戴耳机听广播伤耳朵吗?我平时喜欢听广播,收音机开的声音挺大的。今年孙子上高三了,每天有很多作业,我觉得广播的声音影响孩子学习,想用耳机听,又担心耳机伤耳朵,有没有安全用耳机的方法?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周 ...


戴耳机听广播伤耳朵吗?

我平时喜欢听广播,收音机开的声音挺大的。今年孙子上高三了,每天有很多作业,我觉得广播的声音影响孩子学习,想用耳机听,又担心耳机伤耳朵,有没有安全用耳机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周颖使用耳机要有技巧。在地铁、市场等噪音大的地方人们会不自觉地将耳机音量调高,因此最好不要戴耳机;即使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耳机,也要注意时间和音量,牢记“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切忌戴着耳机睡觉;头戴式耳机好于入耳式或半入耳式;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能主动剔除环境噪音的影响,有助降低耳机音量。

耳机声音超过85分贝,时长超过30分钟,就可能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如果耳机音量超过89分贝,每天使用超过1小时,持续5年就可能永久丧失听力。

近距离、长期、过量的刺激会使听毛细胞受损,导致耳朵疼痛、耳鸣、重听甚至听力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听毛细胞不像其他细胞那样有再生能力,它的数量是固定的,一旦细胞死亡,听力损害将是永久性的。        

 

房颤患者都需要吃抗凝药吗

我前段时间因房颤住院治疗,出院时感觉恢复了不少,现在还在吃抗凝药,房颤的人都需要吃抗凝药吗?一般得吃多长时间?什么指标达标了才能停掉抗凝药?

广西医科大学主任医师黎淑贞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甲状腺疾病及老年人等。

房颤的治疗抗凝很重要。对于瓣膜性心脏病引起的持久性房颤,无论患者是否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均需要应用抗凝药物

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华法林。对于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术后需终生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于非瓣膜病变的房颤患者,如果采取节律控制策略,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方法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复律,则复律前通常需要有效抗凝3周左右,复律后继续抗凝4周。

应用华法林的剂量存在个体差异,并其疗效受患者同时应用的其他药物或食物的影响,因此需要定期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华法林剂量(必要时增加或减少剂量),一旦有出血征象,如自发性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黑便、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我能做白内障手术吗

我今年43岁,双眼近视1000多度,并发了白内障,去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同时眼部还存在晶状体核硬度较大、玻璃体液化、悬韧带松弛等不利因素。请问,我这种情况,能做白内障手术吗?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白内障科副主任王晶: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晶状体作为我们眼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就像一个透明的凸透镜,可以将远近物体的形象清晰地反映在视网膜上。受年龄增加、高度近视、糖尿病、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的影响,透明的晶状体会逐渐出现混浊,并影响视力,这就是白内障。对于白内障的治疗,手术是最终治疗办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则是目前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手术将通过微小切口,利用超声能量将混浊的晶状体乳化后一并吸除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如今白内障手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5~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手术,切口只有1.8~2.8mm,术眼组织损伤更少,恢复更快,手术更安全。

该患者手术难度较大,存在视网膜脱离、悬韧带断裂等风险,建议做术前测算,也就是眼科特检。眼科特检通过眼科学和视光学技术与设备为患者进行检查,辅助眼科医生进行各种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曾经有位60岁的男性患者因为视力下降到白内障科就诊,检查发现,该患者左眼和右眼视力分别只有0.1和0.5,晶状体呈现混浊的灰白色,初步诊断为白内障。然而通过客观视觉分析系统检查得出OSI结果却和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低下不相符,进一步检查才发现,该患者一只眼视神经已经严重萎缩。通过精准检查让医生和患者在术前对术后视觉质量有了恰当的预期。

 

血稠可致血栓?

我今年78岁,是“三高”患者。前两天看电视上说:“如果血液过于黏稠,就会有血栓的风险,必须尽早稀释血液、疏通血管,否则会有心脏病风险……”建议购买电视上推销的“稀释血液”“疏通血管”的概念产品。我想买,可子女不同意,说我只是高血脂,又不是血栓,那些产品都是骗人的。我想问问,血稠和血栓是什么关系?需要疏通血管吗?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主任医师叶泽兵:血液黏稠跟血栓没关系。血液黏度仅反映出机体血液的物理状态,没有任何一个医生会将血液黏度作为筛查血栓的指标。血液黏度高并非血栓的危险因素,血稠和血栓是两码事。

从字面上来看,血液黏稠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血流变慢、血管堵塞等,但它并不会引起我们平时所说的心血管事件(如脑梗、心梗等)。在临床上,医生不会根据血液黏稠度的数值,去判断患者是否有血栓风险,而且这个检查也不能如实反映患者体内真实的血液凝固情况,更不能起到预测血栓和心血管事件的作用。

血液黏稠要用输液来通血管吗?这种说法也是毫无科学依据的。通过注射剂来疏通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对预防血栓没有任何帮助,甚至还会出问题。盲目输液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诱发或加重疾病。

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预防血栓和心脑血管事件,而不是盲目地去“稀释血液”。如果已经患上了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更应该尽早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干预,定期测血脂、血压。

 

做完心电图为什么还要做心脏彩超

我自感胸痛、胸闷、心慌、憋气、头晕,家人不放心,陪我去医院检查。医生先让我做心电图,然后再让我做心脏彩超。请问,为什么要再做心脏彩超呢?这属于重复检查吗?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保健心内科温胜男:心电图、心脏彩超这两项检查各有用途,不能相互替代。有位医生比喻的很形象,如果把心脏看成是一座房子,那么,心电图是看房子的电路通不通;心脏彩超是看房子多大,漏不漏水;对于有些还需要做冠脉造影的患者来说,冠脉造影检查水管堵不堵,这管子锈成什么样。

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电活动的,比如心律不齐、早搏、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这些病都伴随着心脏电活动的改变,但是心电图的诊断依赖于发病与否。比如心慌这个症状,在发作期可能心电有所改变,而缓解期心电完全可以恢复正常。所以心脏有不舒服,比如感到胸闷、心慌、胸痛的时候,第一要务不是去大医院找专家,而是去最近的医务诊所做一个心电图,捕捉好发病的心电图再找专家也不迟。

心脏彩超适合检查心肌梗死。是应用超声波回声探查心脏和大血管以获取有关信息的一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实时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室壁瘤、假性室壁瘤)、心腔内附壁血栓形成等有重要诊断价值。对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大血管疾患也有辅助诊断价值。

所以,这位患者,医生建议您做这两项检查是正确的。

 

三叉神经痛以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两个月前,我母亲出现右面部疼痛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三叉神经痛。两个月来,老太太喝水、吃饭、刷牙的时候痛感明显,甚至风吹到脸上也会痛。虽然多方求医,也吃了不少药,但病情并没有好转的迹象。请问,我母亲该如何治疗?能做手术吗?

河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郑慧军: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之一。三叉神经痛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呈刀割样、灼烧样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都会出现阵发性的剧烈疼痛。随着病程的延长,疼痛会越发明显,严重者惧怕进食、饮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叉神经痛以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在患病初始阶段,药物保守治疗效果较好,但随着病程进展,药量逐渐增大,药物的副作用可导致患者出现头昏、嗜睡、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让多数患者感觉不适。刘老太太接受内科药物治疗两个月后,效果并不明显,才想要通过外科手术减轻病痛。

不知道这位您母亲年龄有多少,三叉神经痛手术疗法一般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手术风险较大。如果您母亲年事已高,身体基础条件差,不建议手术。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喜乐长寿族 2020-12-16 18:02
谢谢各位专家对不同病症的讲解。我今年发生房颤,医生说改不过来了,要吃抗凝药华法林,一个月检查一次血凝情况。

查看全部评论(1)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