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名著,“医圣”张仲景在这本书中构建了杂病的“防—诊—治”医疗体系。很久以来,大家只把《金匮要略》作为治疗杂病的“方书之祖”,却忽略了这本书中隐藏的预防思想。本期走近名医的专家陶汉华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金匮教研室主任,他要给我们讲的是潜藏在《金匮要略》里的治未病和养生启示。 从“已病防变”看养生逻辑 一提到治未病,大家通常的理解就是“未病先防”——在生病之前就预防,其实治未病的思想远不止于此。陶汉华告诉我们,防病之外,《金匮要略》强调的“已病防变”也是“治未病”当中非常有意义且更有针对性的部分。 “大家都知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情绪稳定等养生办法,但是由于衰老等原因,人们依然不能避免得病。这时候,我们除了继续关注预防,也得关注得了病,怎么治病、怎么防病。”陶汉华告诉我们,《金匮要略》的首条原文就讲“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说发现一个人的肝脏有了问题,根据肝脏和脾脏的关系,在治疗肝病时,要先关注脾脏,截断病灶蔓延到脾脏的途径,以防止肝病引发脾脏疾病。推而广之,人一旦得病,就要尽可能采取措施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由一个脏腑传向另一个脏腑,进而导致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向重发展。 脏腑之间相互的影响是中医治病非常关注的问题。陶汉华提醒大家,根据脏腑之间的关系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预防疾病也是很有智慧的养生方法。 养好脾胃身体好 中医认为人体内脏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所以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影响。那么老年人保健应该重点关注什么呢?“民以食为天,脾胃之气对人后天的抵抗力影响最大,加上很多老人都存在‘虚不受补’的情况,所以老年人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脾胃。”陶汉华说。 首先,“人食五谷杂粮而生百种人”,可见药食对我们身体的影响之大。作为药食养生大国,即使不懂中医,很多人也知道,夏天喝绿豆汤解暑,冬季吃羊肉狗肉温阳,口味不佳使用开胃的酸梅汤,气阴两虚者服用滋补佳品燕窝……《金匮要略》方剂中,扶正祛邪的方子众多,其中很多都体现了对脾胃的关注,如温中补虚的小建中汤、调和营卫的桂枝汤等。 其次,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健康,可以正常摄入食物,并输出精微营养物质,才能保证人体有源源不断的能量。比如对于一些肺病患者,中医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就是因为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脾气旺则肺气充,而脾虚影响到肺,患者就可能出现食少、懒言、便溏、咳嗽等症状。 另外,现实中,很多老人存在“虚不受补”的情况。身体弱、抵抗力差、容易生病,怎么办?大家几乎都会说,吃点有营养的东西补一补。可是很多身体虚弱的人吃了补品消化不了,反倒造成了脾胃的负担,出现了腹胀、腹痛或者拉肚子等情况,这就是因为脾胃虚弱,不受补。对于这些人在进补之前必须先调理一下脾胃,可以使用党参、茯苓、山药、黄精、黄芪、大枣等药物泡水、入膳,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等。中医治疗虚症,比如虚劳,首先就是健脾胃,把脾胃补起来,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 陶汉华告诉我们,《金匮要略》特别重视饮食的致病防病作用,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苦,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这本书中甚至还列举了禽兽虫鱼禁忌和果实菜谷禁忌,大家有兴趣可以翻阅原文或者译本了解。
小贴士:秋来多收敛 秋三月,此为容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养生讲究“收敛”。饮食上,建议大家实用一些酸敛的食物,比如酸梅汤既可以生津又可以收敛,对于秋燥带来的阴液亏虚有很好的抵抗、弥补作用。秋天还可以多吃点藕、莲子、百合、山楂、橘子等。 此外,很多人说秋天要“养秋膘”,其实在中医养生中并没有特别的说法。但是对于苦夏的人,秋天天气凉爽,如果胃口能变得好起来,趁机摄入一些营养物质作为过冬的储备,是有好处的。
治未病,有必要吗? 在我们大谈传统中医治未病的观点时,也有一些人通过比较中西方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特点,提出了诸如“为什么中医一直鼓励喝温水、热水,但人家外国人一起床就喝冰水,也没有问题”等质疑。陶汉华教授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 “首先,生活方式不一样,身体状况不一样,气候、基因等都不一样,不好比较。”陶汉华认为,中西方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本身就造成了中西方人种的身体素质不一样,这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养育出来的人,养生的方法肯定不一样。就饮食来说,外国人的饮食多高热量高油脂,体内产热自然就多,所以适当吃点寒凉之物,身体能承受。“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也是如此,但是老年人是不行的。”养生因人而异,不同情况当然应该采取不同方式。 “其次,一些身体的问题并不是对其造成伤害后马上就能表现出来,而是很多年后才得以显现。”陶汉华告诉我们,中医有个词叫做“年盛不觉”,就是说很多健康问题在人盛年的时候不会表现出来,但是等人老了以后就会显现,比如一些老年妇女会说自己的一些病症是“坐月子时落下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发现西方人老了以后坐轮椅的很多,不知道是不是跟他们年轻的时候贪凉饮冷、冷水淋浴有关。但是我们接触的一些外国留学生,联系自己周围的情况,是能够认同‘年盛不觉’这种说法的。” 总而言之,不管是“未病先防”还是“已病防变”,包括《金匮要略》在内的中医经典著作中确实存在很多长寿、养生的智慧。而我们今天还在讲的“治未病”更是历代老百姓认可的、经过检验确实有效地养生思路。“毋庸置疑,这些养生思想对现代人们养生保健仍具有重要意义”陶汉华这样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