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河南荥阳市一批离退休干部自觉组成“主题教育老干部宣讲团”,利用自身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到基层党组织中为党员讲“红课”,推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基层主题教育内容,提升主题教育质量,为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根固基。 老干部宣讲团的成员年龄大的已逾八旬,他们轻车简从,头天一个电话约定,第二天就能开讲。近骑自行车远坐公交,台上是教员台下是朋友,讲的是身边事说的是大实话,入脑入心入耳,很受基层党员欢迎。目前,宣讲团成员已达20多人,应邀到基层做报告近40场,听讲人数上万人,给全市主题教育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挖掘红色资源,讲好中国故事 荥阳是革命老区,在挽救民族存亡和人民解放事业中,荥阳人民做出了牺牲和奉献,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和模范人物,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红色遗址和遗迹。从这些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中可以挖掘整理出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激励后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董天知将军是荥阳人民的骄傲。他1927年投身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中共河北省委遭遇大破坏时,董天知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与反动当局进行了殊死斗争,始终初心不改,信仰不变。1936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同年10月,被党组织派往山西开展工作,是山西牺盟会和新军重要创始人、领导人之一,曾任山西新军决死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共决死第三纵队军政委员会书记、八路军129师第三纵队政治委员等职。1940年8月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在与日寇浴血奋战中壮烈殉国,时年29岁。董天知将军的英勇事迹感天动地,曾在央视《丰碑》《共产党人》栏目中隆重播出。宣讲团成员、市公安局退休干部董广华是董天知将军的侄子,为了把伯父的事迹宣讲好,他和荥阳史学家陈万卿多次深入英雄殉难地采访,整理出了系统的英雄事迹材料,其中不乏一些珍贵的原始素材。在满怀崇敬的实地采访和资料整理当中,董广华也成了董天知烈士的研究专家。他每次宣讲都饱含深情,使听讲的每位党员都能从中获得收益,从而明白了共产党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和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老红军战士相有才跟随毛主席爬雪山过草地,一生立下战功无数,身上伤疤累累,这样一位老革命生前对自己的家庭和子女要求严格,从不向组织伸手。耳濡目染使他的儿子相河徽受益匪浅,相河徽从市人事劳动局退休后,积极参加老年大学的各项活动,自觉为腿脚不便的老同志送杂志送报纸,长期坚持乐此不疲。他在宣讲中讲的最多的是父亲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和正确对待功劳和荣誉等,由于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信任度。 荥阳还是皮定均、徐子荣抗日先遣支队活动最多的地方,在荥阳南部山区,至今还流传着很多抗日打鬼子的故事和保留的八路军后方医院、抗日前线指挥所、荥汜抗日人民政府等旧址。通过宣讲团的介绍后,各单位都组织党员前去参观学习,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年代共产党人的意志和信仰,全市上下形成了红色基地瞻仰学习热潮。 展示70年成就,讲好制度自信 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新时期、新任务、新作为的需要,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今年又恰逢建国70周年,举国同庆。站在辉煌的历史节点上,回望我们共和国所走过的历程,让人感慨万千。现在的离退休干部,大部分都和共和国同岁,是祖国繁荣昌盛的见证人,因此,宣讲团的成员们以“我与共和国同成长”为题,到基层做“回望历史感恩祖国”“历数身边变化感恩制度优越”的宣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对制度的自信。 城关乡退休教师孟均出生于干部家庭,在党的哺育下从一个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并长期担任农村学校领导职务,农村的点滴变化他都铭记在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令他印象深刻,十八大后城乡距离拉近,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他都历历在目,感同身受。他在查阅核实大量资料,召集老同志共同回忆家乡变化的基础上,以“荥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题进行宣讲,讲家乡的变化和党的正确领导之间的关系,讲祖国的进步和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关系,讲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展示拼搏平台,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喜悦心情。用这种感恩的心态看待、对待我们当前的社会现象,从现实的一个侧面再一次提醒人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荥阳市委党校退休教师李怀昌,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颇丰。他的老家在贾峪镇的南部山区,高中毕业后,他踌躇满志当上了当时的生产队长,决心为改变家乡穷苦面貌流汗出力,是当时贾峪最年轻、学历最高的生产队长。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后,李怀昌考上了大学,后在党校教师这个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工作了几十年,他牵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对养育他成长、曾经抛洒过青春汗水的家乡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李怀昌退休后,也正是党的十八大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繁荣的时期,他常常带着“城市发展了农村怎么样”“人们有钱了文化怎么样”“吃住条件好了心态怎么样”这些课题回家乡调研,每次都有新感想,每次都有新收获,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新农业给了他不尽的回味和联想。李怀昌在宣讲中把这些归纳为“有优越的制度作保障,我们的人民群众必将有更多的福祉”。 讲“我与共和国同成长”这个话题,广大离退休干部都非常感兴趣,除老干部宣讲团的成员宣讲外,一大批老同志也纷纷撰写文章“话同成长谈感受”,市委老干部局拟将这些老同志的“心里话”结集出书,分送给离退休干部,共励共勉。初心使命的主题教育成为人们心灵的洗礼,心里话的归纳和提炼,总结出我们不尽的幸福生活来源。 利用身边榜样,讲好初心永存 焦裕禄同志有句名言,叫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说的是榜样的影响作用。也有人把离退休干部的作用比喻成为指路人,并形象的说成是老同志阅历厚重,经验丰富,青年人一旦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徘徊不前时,经老同志的指路就会少走弯路。在这次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荥阳老干部宣讲团给基层党员介绍了许多身边榜样的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讲初心永存,广大党员接受快,容易学,效果好。 初心大部分都是在手握右拳,站在鲜艳的党旗下,庄重向党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形成的,将伴随自己的一生,像一把尺子一样,时时刻刻丈量着自己的行为和初心之间的距离。张水旺同志,荥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市关工委主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参加工作,在基层农村工作了20多年,具有深厚的理论水平和农村工作经验。改革开放后,他走上了领导岗位,历任荥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荥阳市政协主席,人大主任等职。政声人去后,但凡张水旺工作过的地方,无不留下美名一片。他回忆说,1966年3月,在开封地区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组织发展他入党,因为当时正在运动中,所以他的初心是一辈子忠诚于党,始终不给“共产党员”这个闪亮的牌子抹黑,人生历程证明,张水旺做到了。2006年退休后,张水旺本该歇一歇了,可他却一步不停地走上了关工委主任的岗位,为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甘愿做伏枥老骥。 在这十多年间,荥阳关工委工作一枝独秀,张水旺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他通过调研发现,孤儿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于是就向市委市政府建议,由社会承担起这个责任。在不长的时间内,荥阳市孤儿救助的方案出台了,市直各部门都有资助对象,并且是第一责任人,慈善机构参与救助全过程,最后是政府给与医疗救助、低保救助、上学免费救助等生活、学习、成长的保底。荥阳是全国孤儿救助措施最得力、项目最具体、标准最高的县级市。看似一件普通的民生工程,通过张水旺的努力,做成了党委政府连接群众的大事,群众无不拍手叫好。在荥阳,没有因没钱而辍学的孩子,没有因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大学的孩子。目前,仅用于解决孩子们上学的各类基金项目,荥阳就达近百个,每个基金账户上少则数百万,多则上千万,有了庞大的资金做后盾,孩子们笑了,张水旺也笑了,他说,在对党忠诚和为民服务上他的初心一直没有变。 老干部宣讲团的成员每当讲起张水旺的事迹,往往都是眼含热泪,因为,一个年逾七旬的老人初心不变,使命永担让人尊重,使人感动。像张水旺一样,在荥阳说是二线,也是一线岗位上,还活跃着老年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蔡俊泰、老干部发挥作用办公室主任王振东、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王金章、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大成、老年诗词学会会长李润昌等十多个从县处级岗位上退下来的老领导,他们没有把退休当成到站,而是当成换岗,成为党员干部的榜样,也成了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老干部宣讲团宣讲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