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湖北省汉川市关工委在实践中,通过健全组织体系、突出工作重点、争取各方支持、创新工作机制等举措,充分发挥“五老”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关爱帮扶工作,取得了成效,先后获得全省和全国关工委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健全组织,凝聚力量。汉川市关工委以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为抓手,联合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社区“五老”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五老”作用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全市各乡镇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健全基层关工委组织,发展壮大“五老”队伍。目前,基层关工委组建率达到91.5%以上。 突出重点,真情帮扶。市关工委组织部分“五老”对青少年,尤其是农村特困青少年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产生的原因进行广泛调查,并集中研究帮扶解困措施。全市各级关工委采取整合社会资源、结对帮扶、动员亲友援助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三知、三多、三沟通”工作法。“三知”即全面准确掌握青少年生活学习状况、家庭住址、特困原因;“三多”即多与特困青少年交心谈心,多开展一些支教活动,多到特困青少年家中走访;“三沟通”即定期与村、社区干部沟通,与监护人沟通,与特困青少年沟通。同时,积极联系协调相关学校,免除特困青少年的书本费、早点费等,减轻其家庭负担。 积极作为,争取支持。市乡两级关工委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关工委工作实现了“四纳入、四统一”。“四纳入”,即市乡两级党委政府把关工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基层精准扶贫总体规划,纳入基层干部绩效考核,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范围;“四统一”,即关工委工作同基层党建工作统一安排部署,统一检查推进,统一总结评比,统一表彰奖励。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汉川市关工委建立健全基层关工委领导班子和“五老”人员调整机制,不断把有热情、身体好、愿奉献的“五老”充实到关工委队伍中来;建立争先创优考评机制,科学制订了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考评细则,每年表彰50个优秀基层关工委组织、50名“最佳‘五老’志愿者”、50名“最美孝德青少年”;建立定期培训机制,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不断用新的理论指导全市关工委工作;创新关爱帮扶方式,把关爱帮教、精准扶贫、创业扶持等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推进关爱青少年工作创新发展。 近年来,全市有1.66万名“五老”参与基层关工委工作。全市先后组建各类宣讲组558个、关爱小组1356个、科技服务小组107个,开展法制宣传教育522场次,组织实施网吧监督1560余次,结对帮扶困难青少年1.21万余人。在关爱特困青少年方面,“五老”们通过分片分组、大手牵小手等办法,先后筹措200多万资金,资助贫困青少年5200人;投入200多万资金,建成留守儿童示范之家51个。“五老”们还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近4年来累计帮扶社区矫正对象1500余人次,在所有被帮扶的社区矫正对象中,未发生一起重新违法犯罪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