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汇川区根据区情实际,把老干部工作创新摆在第一位,采取多点布局建阵地,分类推进强服务等措施,大力实施“三色工程”,引导和鼓励暮年的“银色人才”继续发光发热,打造了一支活跃在社区、学校、乡村、家庭、网吧 、文化等建设前线“银发人才”“排头兵”。 实践 一是摸清家底,实施“银色”建库工程 为全面、准确地掌握“银发人才”的基本情况,该区采取查阅档案、上门调查等形式,采集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艺人等信息录入电脑,建立“银色资源信息库”。目前,全区近3000名银发资源信息全部纳入该库,入库信息涉及农、医、教等不同领域,为充分挖掘和利用银发人才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强化组织,实施“红色”强基工程 针对离退休党员组织生活难的问题,区委组织部、区离工委、区委老干部局成立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组,认真听取各镇(街)党(工)委、区直机关工委以及老干部的意见建议,先后成立了25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落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支委报酬、办公地点、活动经费、活动场所,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增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退休老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永不停机”,身心一直都在“服务区”。 三是搭建平台,实施“绿色”活力工程 一是以“党建带关建”为抓手,以区、镇(街)关工委为主体,将“五老”人员组织起来,建立了一支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夕阳红”骨干队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开展“祖国好·家乡美”主题教育活动,走进社区、学校、乡村、家庭,采取“普法进校园”“四点半”乐园、“网吧义务监督”“人民陪审员”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助学、助困、助残、助孤,心贴心帮助困境青少年解难事、办实事,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是以区文广局、老年大学为主体,组织“文化志愿者”参与文军扶贫在行动——汇川区文化志愿“宣传小分队”三下乡活动,多次深入贫困村居、移民社区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方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到基层人民群众身边,在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全区巩文和脱贫攻坚等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三是以村(社区)为主体,以“名城先锋、党员义工”为载体,设置了退休干部治安义务巡逻员、卫生义务监督员、法制义务宣传员、网吧义务监督员、矛盾纠纷义务调解员等岗位。 成效 实现老年教育的普及拓展 截止到2018年底,全区共建立了51所老干部学习活动室,满足了1000多名老干部的就近学习活动需求。138所老年教育学习室,满足了17000多名老年人的学习活动需求。 盘活基层各类涉老资源 将离退休支部建设、老年教育、关工委、诗词楹联学会等涉老工作人、财、物高度融合,全部纳入村(社区)建设和村(社区)党建的重要内容,实现涉老工作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夯实村(社区)服务基础,充分盘活了各类涉老资源。 提高服务老干部的精准化程度 通过集中老干部参加学习活动,可以更方便征求老干部意见,根据他们所需所求合理配置老干部学习活动中心,开展服务工作。也能够准确的掌握离退休干部家庭、身体、学习、生活等具体情况,了解离退休干部的具体需求,提高服务老干部的精准化程度。 激发老干部发挥余热的内生动力 通过搭建平台,适时、适度地组织离退休干部参与志愿服务和承诺服务等活动,鼓励和引导他们运用自身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智慧优势和威望优势,为区域发展建言献策、帮智出力、做出贡献,老干部也纷纷转换角色,积极发挥作用,参与汇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建设。目前,全区共有2000多名涉及农、医、教、文等各领域“银发人才”活跃在汇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战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