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街区现有离退休干部392人,党员208人,其中:离休干部27人,党员12人;退休干部365人,党员196人。在党组织设置上,建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5个(离休支部1个,退休支部3个,机关支部1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干部工作在我们党的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特色。近年来,上街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强化“抓老干部工作就是抓党建工作,抓党建工作就必须抓老干部工作”的意识,把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新思路,通过推行组织生活标准化、教育管理精准化、发挥作用特色化的“三化”工程,夯实工作基础,全面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水平。 一、响应“三项建设”要求,把握现状求突破 2018年,中央、省、市先后提出要着力加强离退休干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党组织建设的要求。上街区委老干部局紧扣要求,深入查找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个别党员的党员意识薄弱,存在“特殊党员”。部分退休干部党员理想信念淡化,存在“一退全退”错误认识,思想上、行动上都认为自己很特殊,可以不受教育管理了,主动降低党员标准,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存在“文体活动往前凑,学习讨论朝后躲,发挥作用靠边站”现象。更有甚者,交纳党费不积极、不主动,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常年不参加组织生活,成为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特殊党员”。二是管理方法不够精准,未充分考虑离退休干部党员群体特殊情况。离退休干部党员群体是个特殊群体,他们年龄不一,年龄跨度从60岁到90岁不等;身体状况不一,有的身体健朗,有的体弱多病;家庭状况不一,有的退休后轻松自由,有的家庭琐事缠身。但是现有的管理办法比较粗放,未能充分考虑离退休干部党员特殊情况,管理存在真空。三是平台搭建单一,未能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特殊”作用。离退休干部有政治、经验、威望的独特优势。有些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内容老套、形式陈旧,发挥作用的渠道不畅通。载体缺失,使有心贡献余热的老干部找不到平台。有的将党组织活动搞成“见面会”“茶话会”“棋牌赛”,“读读报纸喝喝茶,吃个便饭聊聊天”,无实质性内容,让离退休干部党员感到来不来无所谓,导致党组织活动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面对这些薄弱环节,上街区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作出一系列尝试,探索创新符合离退休干部实际和特点的方式方法,实施“三化工程”,着力解决好三个“特殊”问题:杜绝存在“特殊”党员,确保每名离退休干部党员都在教育管理之中;充分考虑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特殊”情况,确保离退休干部身心愉悦在教育管理之中;注重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特殊”作用,为离退休干部党员作用发挥搭建平台。 二、实施党建“三化工程”,因情制宜强机制 (一)组织生活标准化 1.时间固定。为了方便离退休干部党员记清支部学习、活动时间,不错过组织生活,我们在固定的时间开展学习、活动。每月10日总支例会,支部书记、委员参加学习;每月15日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每单月16日离退休各支部组织党员学习,并且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2.流程标准。把深化“党员固定活动日”作为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的主要举措,围绕“唱红歌、重温入党誓词、缴纳党费、集中学习理论文章”四项规定动作和若干自选动作,形成“4+X”模式,进一步丰富组织生活形式,增强活动实效,推动了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活动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3.主题严肃。认真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管理,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引导老干部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自觉践行者。 (二)教育管理精准化 1.精准设置党小组。对离退休干部党员摸底调查,依据离退休干部党员兴趣爱好、作用发挥、居住地、原单位等要素将局属208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划分为4大类36个小组,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组织网络。各组组长均由党性强、参加活动积极的离退休干部党员担任,可以及时将上级精神准确传达给每一位组员,帮助未能及时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小组成员领会学习、活动精神,很好地担负起先锋模范作用。 2.灵活选用学习形式。充分考虑离退休干部党员群体的特殊情况,通过集中学习、上门送学、信息传送等学习形式,给离退休干部党员提供多种选择,杜绝离退休干部党员以各种理由掉链子,确保理论学习全覆盖,传达贯彻无盲区,思想交流有平台。 3.科学实施积分管理制度。对离退休干部党员实行积分制管理,主要着眼于解决部分离退休干部党员中存在的党性意识不强、组织纪律观念差、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采取量化考评的方式,实现离退休干部党员日常管理服务的科学化、精准化,激励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做到党的意识不弱化、党员标准不降低、党内生活不脱离。 (三)作用发挥特色化 1.开展“五老十团”百件事活动。“五老十团”作为河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为巩固活动成果,实施项目量化推进,与深化正能量活动相结合,对原先“五老十团”进行优化调整,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独特优势。调整后的“十团”分别为:城市管理监督团、经济发展促进团、银杏艺术团、银色网宣团、道路畅通维护团、爱心公益互助团、老区建设促进团、法律服务宣讲团、关心下一代服务团、环境卫生监督团。每个团队设团长1名、副团长1名,由1名老干部工作人员担任联络员。每团每年设定目标任务办成10件实事,力争全年完成百件实事。 2.创设离退休干部(党员)特长工作室。我们在离退休干部中选取了几名特长突出、群众基础好的老干部李海顺、朱书增、马向坤、谢昌如,为他们专门成立了法律、农林、医疗和公益特长工作室,便于他们更好地为群众开展服务、作好典型示范,引导更多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发挥正能量。 三、破解三个“特殊”问题,强力推进显实效 (一)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生活日益规范 一是时间固定便于离退休干部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不失忆”。现年88岁的离休支部书记韦钟鸣,每到总支、支部组织学习、活动时,都能按时赶到,他说:“组织生活时间固定太好了,这些时间已在我脑子里扎下了根,时刻提醒我按时回‘家’看看。” 二是流程标准便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具体实施“不随意”。围绕“4+X”模式,我们扎实开展围绕“唱红歌、重温入党誓词、缴纳党费、集中学习理论文章”四项规定动作,一项不漏,营造仪式感,同时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好自选动作,先后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到巩义豫西抗日纪念馆参观学习等。 三是主题严肃规范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学习活动“不走偏”。各支部普遍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纳入“三会一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集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凝聚力明显增强 一是精准设置党小组实现离退休干部党员管理全覆盖。退休党员王耀林是个学习积极分子,每次党组织活动都积极参加。随着年龄增大,耳朵开始听不清,腿脚也变得不利索,不能按时参加支部活动的他十分着急。被分入居住地第二党小组后,同住在一个小区的组长史镇太和其他组员每次参加完党组织活动后,都要到他家给他“补课”,长期以来王耀林一节课也没有落下。退休干部欧阳珊因为孩子在国外,每年有固定的几个月时间要到国外探亲,这导致她不能按时参加党组织活动。与她同分在书画兴趣小组的组长何松莲和其他组员就利用她回来上书画课的课间和课后给她补课,很快就让她赶上了大家的进度……可以说,精准的组织设置方式,确保了每一位离退休干部党员都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都能参加党组织活动。 二是灵活选用学习形式,实现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学习零缺席。对年老体弱、异地居住等有特殊情况的离退休干部,采取上门送学、特殊办法,体现关心关爱,杜绝老干部党员的组织生活掉链子现象,时时提醒他们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对于可以正常参加党组织生活的离退休干部,利用重大时间节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专题调研、“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征文比赛和摄影展等活动,开展“精准化”学习。依托每月15日例会、每半年一次区情通报、每年两次参观工农业生产,采取领导通报、专家授课、轮流领学、典型导学以及支部专题学习讨论、支部书记上党课等方式,组织“常态化”学习。依托红色网络教育家园、上街区老干部之家微信公众号、sj_银杏花开新浪博客、移动云MAS短信平台等平台,创建了老干部党校网络课堂,为老干部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征订《共产党员》《学习参考》等报刊杂志,赠阅《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讲故事》、《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书籍1200余册,开展送学上门,实施“帮扶化”学习。分类、多样的学习形式给离退休干部党员提供多种学习套餐,让每名离退休干部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参与学习不缺席。 三是科学实施积分管理制度,实现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良性竞争。我们每月安排专人,就党员表现情况进行积分考核,确定每名党员的具体积分,积分统计排名后,定期通过党务公开栏对外公开。在每年年底对各支部党员积分情况进行汇总、排名,根据积分情况评出优秀党员、先进党支部。这一办法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各支部的活力,离退休干部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人数增多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支部的凝聚力也得到很大提升。 (三)离退休干部党员独特优势充分发挥 一是“五老十团”百件事充分释放离退休干部党员独特优势。活动开展以来各团开展了一系列行动:城市管理监督团发动团员在平时散步、遛弯时留意环境卫生问题,发现亚星广场存在垃圾未及时清理,附近摊贩乱丢垃圾现象。发现人民广场存在宠物随地大小便问题。这些问题经过汇总上报给区城管局,都得到了有效遏制;经济发展促进团为2018郑州航展提供意见建议5条;银杏艺术团到社区演出6场;银色网宣团发表博客、网文10篇;道路畅通维护团开展义务交通疏导2次;爱心公益互助团开展公益活动15次,累计捐衣捐物5000余件;老区建设促进团开展调研1次;法律服务宣讲团到学校、社区讲座3场;关心下一代服务团到5所学校开展“六一”慰问活动1次,开展网吧义务监督活动2次,巡查10家网吧;环境卫生监督团上报扬尘、噪音等环境问题3起。“五老十团”百件事活动的开展,充分凝聚和释放正能量,办了许多实事,架起了群众与区委、政府以及职能部门之间的“银发连心桥”,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离退休干部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二是离退休干部(党员)特长工作室积聚离退休干部正能量。我区银行系统一位退休多年的老干部,和子女遗产继承产生纠纷,气的这位老干部寝食难安,痛不欲生。经过李海顺的调解,双方签订了《析产协议》,消除了误会,增加了谅解,实现了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朱书增是一名高级农艺师,他常年奔波于农村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果树栽培技术,引导农民科学致富,农民亲切地称他为“贴心的专家”,他的事迹先后在《中国老年报》和《郑州日报》进行了刊登,在离退休老党员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马向坤从医院退休后闲不下来,定期到医疗特长工作室坐诊,免费为老干部提供健康咨询。在先进党员的带动下,民盟盟员、老干部谢昌如也成立了公益特长工作室,她退休后长期从事公益事业,组织热心人士为贫困山区、学校捐赠衣物近5000件,捐增图书近万册。在他的带领下,许多老干部也加入了公益行列,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