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白皮书》剑指中国 日本内阁7月9日通过了2013年度《防卫白皮书》,这份白皮书颠倒黑白,矛头直指中国。该书用1/3的篇幅来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言辞之激烈为历年之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日本的狂妄姿态。该书混淆是非,妄称中国有控制南海航行权利的“野心”,应当借“钓鱼岛问题”加强日美同盟,企图扩张日本的战略空间,保持其对钓鱼岛的自由处置,从而达到制约中国的目的。 相较去年,今年的日本《防卫白皮书》删去了关于“通过开展全方位的外交努力确保和平”的表述,而是改为“单靠外交努力等非军事手段无法杜绝遭受侵略的可能性”,并明确将中国解读为出现这一情势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新版《防卫白皮书》还首次提出日本应当拥有攻击敌国基地能力的自卫队,新建海军陆战队,并要求日本政府积极扩军备战,企图复辟军国主义。中日矛盾正从历史纠纷、岛屿争端,这些本来可控的问题向着战略敌意发展。 安倍政权屡屡“玩火”用意何在 今年的白皮书是安倍晋三再任首相后的首份《防卫白皮书》。其实,这已经不是安倍晋三第一次表达对中国的不满和不敬了。自去年12月安倍再任首相以来,他的种种过激行为都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先是今年4月,安倍晋三再次表达参拜靖国神社的强烈愿望。他表示:“内阁成员向英灵表达崇敬之情是自由的、理所应当的”。接着在4月23日的国会答辩上,安倍表示“国际上对于侵略的定义尚无定论”,该言论引发了中韩两国的激烈批评。7月7日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七七事变”纪念日。当安倍被问到对于日本侵略历史问题的认识时表示,日本也有值得骄傲的历史,要求中日相互尊重。而在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上,安倍一直声称,要与美国以及与中国存在领土问题的东南亚国家联合起来,促使中国改变意向。 可见,安倍的种种玩火行为,正在将已经紧张的中日关系,一步步推向不可挽回的地步。而此次发布的2013年《防卫白皮书》,正是安倍政府外交政策的集中体现。 一是积极备战和强军计划。日本政府在今年增加了国防预算,这是最近11年来日本首次增加国防预算。在日本经济整体低迷的情况下,白皮书大肆渲染中国国防预算的大幅增长,无疑是为日本政府增加军费开支“寻找合适理由”。 二是极力拉拢美国。通过高调渲染“中国威胁论”,使美国更坚定地做其盟友和后台。 三是积极拉拢其他亚太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形成“对华包围圈”。安倍想要摆脱日本单独与中国对抗孤立无援的被动局面,以实现日本复辟军国主义,重走侵略扩张之路的最终目的。 除了上述三个目的,安倍政府发表这份白皮书也是为了在今年议会选举中争夺更多的席位。一些日本分析家解读,安倍政府选择在参议院选举前夕发布《防卫白皮书》强调中国安全威胁,是有意在选举前向选民“邀功”,试图巩固其执政地位。 日本外交“越轨”惹恼各国 今年日本《防卫白皮书》一出,世界舆论哗然,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表示不满。中国外交部表示,日方不断渲染“中国威胁”,人为制造紧张对立,借此鼓噪强军备战,令国际社会感到担忧。韩国外交部也在7月9日发表声明,对白皮书内容表示强烈抗议,要求日本政府马上纠正错误主张,并表示,日本政府的错误举动只会让自己在亚洲陷于更大的孤立。 就连日本国内似乎也看不下去了。日本《东京新闻》奉劝安倍,不要在国防上采取激进策略,日本的国防一旦超越分寸将使东北亚的安全环境恶化。日本共同社称日本外交当务之急是改善邻国关系,并提高日本在世界上的存在感。 安倍政府无视抗议,顶风而上,无非是想借白皮书一事,加强“稳固的日美同盟”,然而,美国看似正越过日本而将视线投向了中国。 就在去年日本大选期间,安倍反美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取消美军基地、建立国防军、恢复交战权、脱离美国压制等,一个个口号都被当成了安倍获取仇美势力选票的救心丸,美国对安倍的举动已经“很有意见”了。 紧接着,安倍在去年底上台后,立即提出首访美国,被奥巴马以工作繁忙无法安排所拒绝。今年2月安倍访美,没有受到国家元首规格的接待。6月17日,安倍又想借八国峰会的机会与奥巴马进行会谈,再一次遭到美国拒绝。这与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为期两天总计约8小时的会谈相比,差别一目了然。 安倍政府两面三刀、口是心非的政治作派,让美国也对其生厌。其愈演愈烈的右倾化趋势、企图摆脱战后体制、否定和平发展、发展军国主义的做法令美国感到不安。一方面喊着“脱离美国”,一方面还对美日同盟达到痴迷程度,笃信中日越紧张,美国就能越在关键时刻将中国吓倒,安倍政权真是痴心妄想。 中日关系何去何从 自上世纪90年代自民党下台以后,日本政坛就陷入了混乱,首相一个接一个地更换,已经不是正常国家应有的状态,长期稳定的外交政策根本无从谈起,这就导致了中日关系的周期性波动。 小泉纯一郎执政期间,中日关系降到冰点。安倍晋三在第一任期便主动访华,修复关系。之后福田康夫“迎春之旅”,中日关系渐缓。麻生太郎上台后,中日关系又变得微妙起来,等到民主党的鸠山由纪夫上台后,两国关系才有所缓和。可是继任的菅直人又一度使对华外交陷入僵局。安倍晋三去年底再任首相,疏于反省,不断挑战中国底线,令两国矛盾日益尖锐。 2012年,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抛弃了中日以往在钓鱼岛问题上以“搁置争议”为主的模糊化处理方式,给中国造成极大的危机感,中日关系骤降。安倍晋三再次上台后,半年时间访问了13个国家,但都是东欧和中东等相对较远的国家,不包括中国,体现出日本外交的闭塞感。中日两国领导人的对话自去年9月以后就处于中断状态。反观中日关系恶化的2011年之前,中日首脑每年均举行了4~6次会谈。日本外务省某干部认为目前中日首脑交流长期处于中断的状态实属罕见。 纵观目前中日关系,造成其大踏步倒退的根本原因,是以安倍晋三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占据主导地位,试图否定日本侵略给亚洲人民带来的灾难,企图复辟军国主义,重走侵略扩张之路。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1周年。我们奉劝日本领导人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应当像两国老一辈领导人那样,体现出国家责任、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积极推动中日关系克服困难,继续向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