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三问银行“钱荒”

2013-9-3 19:16|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311| 评论: 0

摘要: 6月中旬以来,隔夜拆借利率涨幅从4.5%起步,盘中先后攻破10%、20%,甚至30%,不断刷新银行间市场成立以来的历史纪录。“不差钱”的银行闹起了“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是指银行与银行贷款一天的利率。如果按 ...


    6月中旬以来,隔夜拆借利率涨幅从4.5%起步,盘中先后攻破10%20%,甚至30%,不断刷新银行间市场成立以来的历史纪录。“不差钱”的银行闹起了“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是指银行与银行贷款一天的利率。如果按央行规定的正常贷款利率的最高限30%算,相当于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倍,越线就是高利贷。

    银行为何闹“钱荒”?

    银行闹“钱荒”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每逢年末季末或者春节,各大商业银行总会因为存款考核或者季节原因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此外,监管部门强化理财产品监管以及加大对跨境套利交易的监管,也会导致各银行需要增加资金以满足合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应付监管和账目到期的压力,资金短缺的银行就会付出高额的利息,向资金相对充裕的银行短期借贷。如果银行体系内资金使用存在结构性问题,就会形成“钱荒”。

    值得注意的是,据近期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我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10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显著高于年初制定的13%的目标,这意味着整个银行体系的存量流动性依然处于高位,整个金融体系并不缺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表示,结合近期国内外的一系列因素可以发现,银行间的“钱荒”是暂时性、结构性的:其一,美联储议息会议透露出缩减债券购买规模,逐渐退出量化宽松的倾向;其二,央行的态度,其纠正资金“空转”的态度坚决,在刚有成效的情况下不会轻易放松;其三,市场紧缩预期强化;其四,税收集中上缴、准备金补交等短期因素集中出现。

    银行“钱荒”会带来什么影响?

    伴随着紧张情绪的发酵,“中国银行资金违约”“央行向工行放水500亿元”“收盘前30分钟央行投放4000亿元以缓解市场流动性”等不实传闻在市场上不绝于耳。人们不禁疑惑:“钱荒”会带来什么影响?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总经济师李迅雷表示,“钱荒”虽然已波及基金、券商、信托在内的整个金融业,但都是局部和短期的,不会影响到银行的传统业务,也不会影响到绝大多数人的财产安全。

    虽然“钱荒”对大多数人没有太大影响,但在“钱荒”的背景下,普通市民仍需谨慎股市、楼市、债市这些风险资产。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隐性存款保险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储户对风险的边界认识模糊。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就是储户基于对银行和政府的隐性担保信任,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没有风险。但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是有风险的,而且是由储户自己承担。

    央行如何发挥稳定器作用?

    以往每当市场资金紧张时,央行总会及时出手,通过降准、降息或开展逆回购等方式释放流动性。但这一次,央行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在金融市场起伏不断的情况下,6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扩大内需,更扎实地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据央行网站消息称,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随着时点性和情绪性因素的消除,预计利率波动和流动性紧张状况将逐步缓解。

    对于接下来的维稳工作,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应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对此,有专家认为,当前我国金融调控的新信号暗示着经济模式转变,中国的货币政策开始由简单的数量调控逐渐转向质量和结构的优化,改变了以前那种粗放式发展,同时也防止了经济泡沫扩大。■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