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听作家梁晓声深情说父母

2013-9-2 20:41|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428| 评论: 0|原作者: 陈尚平

摘要: 人的一生中,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最真挚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这种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跟笔者说起自己的父母,真情中有自责、有感慨、有难过。请听 ...

人的一生中,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最真挚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这种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跟笔者说起自己的父母,真情中有自责、有感慨、有难过。请听梁晓声深情说父母。

我原名梁绍生,19499月出生在哈尔滨市一个建筑工人家庭。兄妹5人中,我排行老二。人多家里穷,为了挣钱养家糊口,1957年我的父亲去了遥远的大西北,靠出卖体力供我们儿女吃穿。父亲是个山东汉子,尽管日子过得艰难,但他从不抱怨生活,也不唉声叹气,他用一个男人的担当和努力,撑起一个贫穷的家。

母亲在一家小工厂做工,下班回家后还要照顾我们5个孩子的生活,非常辛苦。父亲挣的钱不多,每次寄回来的钱都无法维持家中的生活开支,我们5个正处在成长时期的孩子,常常吃不饱肚子,母亲没法,只得跟邻居借钱度日。

我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放学回家,走着走着,忽然看到一个老大爷赶着一辆马车从我面前走过,车上一股香喷喷的豆饼味被我闻到。当时我的肚子正饿得咕咕叫,我二话没说,一个箭步追上马车,拿着一块豆饼就跑。老大爷发现后,举着马鞭一直在后面追着我,一直追进了我的家门。

老大爷见到我母亲后,把事情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然后蹲在地上长长地叹了口气:“我是个庄稼人,专门替别人给城里的人家送菜,每次送完菜拿不到工钱,就拿一块豆饼抵工钱,可怜我家里还有妻子和孩子,就靠这点豆饼充饥……”

母亲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厉声让我把豆饼还给老大爷。念其可怜,老大爷临走时母亲还把家里仅剩的几个土豆和窝头也送给了他。晚饭后,母亲把我们5兄妹喊到一起,让我当着兄弟姐妹的面把自己做的错事说一遍,然后就事论事教训我:“如果你不能从小就明白一个人哪些事不可以做,我又怎么能指望你以后会做个好人?如果你以后不能自觉地做个好人,那我这个当母亲的又有什么颜面活在这个世上!”母亲的话像一记重锤,把我敲醒。

对我来说,贫穷的日子里唯读书是最快乐的。记得有一次,我从同学家里借来一套梁斌著的《红旗谱》阅读,爱不释手,自己也想拥有一套。《红旗谱》上下两集加起来要一块八毛多钱,我自己没钱,只得鼓起勇气找母亲去要。

    那天下午,我来到母亲做工的小厂。进去一看,原来母亲是在一个由仓库改成的厂房里做工。厂房不通风,也不见阳光,里面温度很高,整个车间就像一个纱厂一样,空气中飞舞着红色的棉絮。每个人都戴着厚厚的口罩,头发上、脸上、眼睫毛上都是红色的棉絮,我一时竟没有认出哪个是我的母亲。我一边走一边问,后来还是母亲的同事帮我找到了她。见到母亲,我一时语塞,不好意思也不敢开口找她要钱。

见我欲言又止的样子,母亲急了,说:“什么事?说吧,我还要干活。”

“我要钱。”我说。“你要钱干什么?”“我要买书。”“梁嫂你不能这样惯孩子,能送他读书就不错了,还买什么书呀。”母亲的一位工友这样劝我母亲道。“他呀,也只有这样一个爱好,读书反正不是什么坏事。”母亲说完从裤袋里掏出2块钱给了我。

拿着母亲给的钱,我的心情很沉重,本来心里蛮高兴的,现在买书的念头一点都没有了。母亲在这样糟糕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挣的是血汗钱,我还能高兴得起来吗?怀着愧疚的心情,我没有去买书,而是去商店给母亲买了一瓶罐头。

母亲下班后看到我给她买的罐头反而生气了,说我太不懂事,然后又给了我2块钱去买书。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实在太深,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第一个月发了工资后我就给母亲买了各式各样的罐头带回家。母亲看着我带给她的礼物,泪流满面。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但这确实是真的。

    当时因为念及我们家里小孩多,政府给了我们家一点粮食补贴,不多,大概上十斤吧。一个月底的最后一天,家里一点粮食都没有了,母亲就拿着几个空面粉袋子一边抖一边刮,好不容易刮出一些残余的面粉,母亲用它做成一大碗疙瘩汤,然后在院子里摆上凳子,让我们几个孩子喝。

恰在这时,家里来了一个留着长胡子的老人,衣衫褴褛,看上去就是个叫花子。他饥饿地站在院子里,看着我们几个孩子喝着疙瘩汤,一幅谗样子。母亲看他怪可怜的,便端来一把椅子让他坐下,并把自己那份疙瘩汤端给了他。

未料这事被邻居看到了,他跑到居委会告了我母亲一状,说我们家粮食吃不完,用来“招待”叫花子。打那以后,我们家的粮食补贴就被取消了。母亲难过了几天,但她不后悔,她教育我们长大以后也要这样善待他人。

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都是从贫穷、困苦、艰辛中走过来的,几乎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老舍在写他的母亲时说,他母亲一生没有穿过一件好衣服,没有吃过一顿好饭,我拿什么来写母亲!我能感受到老舍当时的心情。萧乾在写他母亲时说,他参加工作后把第一个月的工资拿来给母亲买了罐头,当他把罐头肉喂给病床上的母亲时,母亲已经停止了呼吸。季羡林在回忆他母亲时说,他很后悔到北京和清华大学读书,如果不是这样,他母亲也不会那么辛苦地为他读书而操劳。他母亲生病了都没有告诉他,怕影响他的学习,等他得知消息赶回家时,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了。后来季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当时恨不得一头撞在母亲的棺木上,随她一起去……如果每个人的父母都长寿,每天到街心公园打打太极拳,提着鸟笼散散步,过生日时儿孙们给两老送上一个大蛋糕,过春节一家人到酒店吃一顿团圆饭……这样的话,心里对父母的愧疚会要少些。所以,每个人都要趁父母健在时好好孝顺他们,多抽出一点时间回家陪陪他们。“孝”字下面有一个儿子的“子”,只有孩子孝了,才能撑起老人心中的一片天。梁晓声说。

    今年7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这是对每个做儿女的一个起码要求。“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在今天人们身上,不要有这种追悔莫及的事情发生。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