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乐享幸福晚年“三不忘” ——老八路左明的养生经

2013-9-2 15:11|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328| 评论: 0|原作者: 文 /刘善明

摘要: 大我20多岁的哥哥左明(原名左言謇),1921年出生,如今已经是90多岁的人了,是安徽滁州的离休干部。大哥除了耳朵有点背以外,身体还是不错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头脑也好用,尤其是他对自己晚年的生活满意度相当高 ...

大我20多岁的哥哥左明(原名左言謇),1921年出生,如今已经是90多岁的人了,是安徽滁州的离休干部。大哥除了耳朵有点背以外,身体还是不错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头脑也好用,尤其是他对自己晚年的生活满意度相当高,感觉到自己生活得很幸福。在我看来大哥应当算得上是健康长寿的老人了。

    大哥不懂医,既没有吃什么保健品,也没有用什么特别的中药秘方,为什么能健康长寿?大哥说他也没有做过什么专门的总结,如果要说有什么经验,那就是“不忘记”。

  是的,一有机会,大哥便时不时地会给我们讲他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我们仔细琢磨后发现,“不忘记”的确是大哥赢得长寿的一个重要方法。他的“不忘记养生法”虽不复杂,但很管用。

    不忘勤务员身份。大哥不仅参加革命工作较早,而且1939年1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前曾任涟水地下县委及淮涟地委机密交通员、地下交通站站长,炳辉县护杨区区委副书记等职,是一个老革命。解放后,他不仅做过党务领导工作,而且在科普部门和教育战线都工作过,但职务都不高。有人常常说他吃亏了,大哥总是笑而不答。其实大哥几十年的人生路程中,一方面是受党的教育,一方面是受到榜样力量的鼓舞,使他能够从内心深处做到了当人民的勤务员,不计较得失。他时常用毛主席的“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导来要求自己,他还始终不忘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时时鼓励鞭策自己。

    大哥经常和我们说起他的偶像。大哥在担任八路军驻盐城办事处民运干校的政治指导员和队长期间,曾受组织上指派,率领几十名青年干部党员日夜兼程,连续几个昼夜急行军,增援进行黄桥决战的部队导致胯部挫伤。由于没能得到及时治疗和休息,以致瘫倒不能起床,20多天后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其间,不仅得到了时任后方医院院长崔义田大夫的精心治疗,更被崔义田大夫为自己的信仰放弃优厚报酬和优越生活条件为党和人民工作的事迹所感动,以至于终生不能忘记。

    大哥常常和我们说起他所了解的崔义田大夫的有关情况。崔义田是辽宁锦西人,朝鲜族,1906年生,1935年毕业于辽宁医学院(解放后曾担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北京医院院长,并兼任国际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外科杂志》主编等职)。崔义田大学毕业后,曾自己开业行医,由于医术高明,当时每月的收入都有好几百块银洋,生活过得很舒适、很安逸。但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崔义田大夫从东北的大城市来到了盐城、东台等地,担任新四军后方医院院长兼外科医生。在极其艰苦、严重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他冒着生命危险,不分昼夜地忘我工作,给新四军伤病员做手术,取弹片,缝伤口,有时还要组织伤病员躲避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袭击。他还谢绝领取组织上发给他的极其低微的补偿性的报酬。大哥说,和崔老等一比,什么职务高低,什么待遇厚薄都不想了,想到的就是要以这些人为榜样,做好人民的勤务员。

    正是由于始终不忘自己是人民勤务员的身份,大哥无论是在位期间还是离休后,都能够正确对待组织上给自己的安排,对自己的职务和待遇从不计较。同时,不仅使自己的思想不受外界的干扰,而且由此减少了许多的烦恼,获得了很多的快乐。对他的健康长寿应当说是很有帮助的。

    不忘学习和劳动。这是大哥长寿的又一经验,大哥文化不高,但对学习很渴求,是一个很爱学习、很聪明的人,从小我们就很崇拜他,希望长大后能像他一样,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大哥一生中也有过遗憾和后悔的事,那就是当年没有能够听崔义田院长的话去学医。那年大哥受伤在后方医院的治疗大致结束后,崔义田院长曾找他谈心,说由于伤病员较多,工作任务重,准备组建第二医疗所,人手缺乏,而大哥曾经担任过八路军的指导员,有组织能力和领导经验,希望大哥能够留下来,一起开展工作;另外,大哥的伤尚未痊愈,留下来再治疗和康复一段时间,也好让伤口长长好,可谓一举两得。而大哥当时觉得,原单位熟人熟路,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急着回原单位。以后甚至是在避着院长的情况下离开后方医院回到原单位的。事情过后,每当想起来的时候,大哥都不免有些后悔。一是后悔当时没有能听崔院长的话,留在后方医院。其实在后方救治伤病员同样也很重要;二是,如果能留在医院工作,大哥觉得,就凭自己的钻劲,坚持学下去,也能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医生的。

    尽管大哥没有能实现当医生的愿望,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坚持学习,并且有很多的收获。他干一行就学一行,专一行,在科普协会担任主任期间,他坚持学习果树嫁接技术,不仅买上很多书籍回来自己慢慢啃,还登门虚心向专业人士和有实践经验的果农请教,并经常骑上自行车到花木市场去寻找优良的果树品种,无偿地到农村去帮助农民嫁接果树,受到了农民朋友们的欢迎。

    大哥离休以后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忘记坚持学习。他在学习时事政治的同时,学习和整理他所经历和了解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史料,并联系一些战友一起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编撰革命回忆录。同时收集整理了几十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广为传唱的革命歌曲,装订成册,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情,鞭策和鼓励自己。他还以此为材料,编成一个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生动有趣的革命小故事,作为宣讲内容,多次以报告会的形式到学校讲给学生们听,对青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们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由于事迹感人,加上他的专注和努力,他的报告总是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他也从不断的学习、劳动和与学生们的交流中获得了成就感,这也是给他晚年生活带来健康、幸福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忘感恩和感激。有人说,如果把助人比喻成快乐的主药,那么感恩便是幸福的偏方。而大哥则是既拥有主药又拥有偏方的人。一方面他常常会尽自己的能力对别人进行帮助,感受着帮助别人时的那份快乐。早些年,在他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自己学会的嫁接技术,无偿地帮助农民朋友们嫁接果树等。离退休以后,得知一些地方发生自然灾害和原所在单位向贫困学生捐款时,他总是慷慨解囊,从自己的离休费中拿出钱来,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另一方面,他还是一个很懂得感恩的人。他时常和我们说,他之所以能活到今天,以致耄耋之年还能有如此高的生活质量,过着甜蜜的幸福生活,都是由于党领导得好。战争年代,党教他懂得了革命道理,指引他走上了革命道路,在生病负伤以后,又是党的好医生崔义田大夫等不顾危险,救治他的伤病。大哥清楚地记得,他的两次胯部手术,都是崔义田大夫亲自给他做的。是崔义田大夫带领一些青年助手,救下了他的性命。那会儿的医疗条件和现在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谓的手术房,不要说无菌和空调等条件,就连帐篷和正式的手术台具也没有,只能在老百姓的普通民房中,用门板搭起的台子上手术。他的胯部第二次手术,伤口深部大出血,紧急结扎止血就是在没有围幕防护和电光照明的民房门板上进行的。为了寻找和结扎拳头大的深洞下爆裂、正在出血的血管,手术耗时过久。其间大哥几次清醒过来,还曾两次问询手术进度。崔大夫亲切和蔼地安慰他“快好了”、“快好了”。整个手术过程都是崔义田大夫亲自操作。在此后的查房中,崔大夫也给予了大哥以亲切的关怀。大哥在医院住院时,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解放后,又是组织上的关怀,使他摆脱了死神给他带来的危险。大哥常说,是党和党的好医生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生命。

    大哥说,到了晚年,退出了工作岗位,组织上又给我们享受特殊优厚的离休待遇,还不断地提高我们的待遇。不仅工资不打折了,每年还增发一个半月的工资,现在增发到两个半月的工资,另外,还给我们发护理费等这个费那个费的,每年还组织我们体检,为我们晚年生活提供了很好的物质保障,老干部局和原来工作的单位的给予我如同亲人般的关怀。大哥的心中有着说不完的感激。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