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岁月的年轮碾过了55个春秋,但三峡的涛声仿佛还在讲述1958年3月毛泽东主席乘坐“江峡”轮考察长江三峡的故事—— 1958年3月29日,毛泽东主席在参加完“成都中央工作会议后乘坐“江峡”轮考察长江三峡,陪同毛主席考察的有中共四川省委、湖北省委的主要负责同志李井泉、王任重等。 毛主席从北京去成都参加中央工作会议前,就决定在会议结束后,到重庆乘坐“江峡”轮,取道长江三峡经武汉回北京。而此次长江三峡之行的目的,也十分清楚。 第二天,“江峡”轮刚驶进三峡第一峡——瞿塘峡江段时,一生饱读诗书的毛主席,看到两岸壮美的景色扑面而来时,不由得诗兴大发,轻轻吟诵起一首写滟滪堆的民谣:“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象,翟塘不可上,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末了,毛主席不无感慨地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改造滟滪堆,让“瞿塘行舟绝”变为“瞿塘行舟忙”,更好地造福人民。在场的李井泉、王任重和船员们,不由得鼓起了掌,竖起了大拇指,并相信让“瞿塘行舟绝”变为“瞿塘行舟忙”的愿望一定能够成为现实(说明:1959年,为实现毛主席的愿望,川江航道工人发扬征服天险的英雄气概,奋战七天,一次爆破,把滟滪堆炸掉了,搬走了这个蹲在江心的拦路虎。这段航道,从此畅通无阻了)。“江峡”轮在三峡行驶,快到巫峡时,毛主席一行来到船头,他拿起望远镜,举目远眺,一路上,左岸的陆游洞、孔明碑、神女峰渐次扑入眼帘,毛主席兴之所至,频频向身边的船员询问有关陆游洞、孔明碑、神女峰的传说。 下午五点多钟,“江峡”轮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航行,驶进了西陵峡。这是此次毛主席长江之行考察的重点航段,因此他来到驾驶室,目的是把这一江段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制定改造三峡江段、进一步造福人民的宏图获取第一手资料。 毛主席来到驾驶室右边,拿起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航道,对身边的船员问这问那,并对驾驶员说,把船速放慢点儿,我要好好看看,来一次三峡不容易呀。随即,船速减了下来。毛主席看到这一江段不但滩险流急,而且航道狭窄、弯曲,不由感慨道:“这样的河段,给船舶航行带来多大的困难啊?”随后补充道:“我们怎么能让一江‘春水’白白向东流去呢?!”于是毛主席突然问身边的船员:“在三峡修建一个大水闸,又发电又便利航运,还可以防洪、灌溉,你们赞成吗?” “好!好!好!主席,这个主意很好,如果大水闸修成,我们驾船的也不提心吊胆了,我们船员和船舶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更加有保障了!”船长莫家瑞在一连说了三个“好”后,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充满无限期待:“太赞成了,建了水闸,航行就更加方便了!”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及三峡工程。经过四天的航行,于4月1日凌晨3时,“江峡”轮安全抵达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