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相关链接 查看内容

用延迟退休来延迟领取养老金不治标也不治本

2013-8-23 19:29|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827| 评论: 0

摘要:   “到2035年,中国就进入超级老龄社会,意味着每两个劳动人口就要供养一个老人,各个国家在进入这个时点之前必须做好准备。所以,我们才从现在开始提出延迟领取养老金。”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的起草者之一、 ...
  “到2035年,中国就进入超级老龄社会,意味着每两个劳动人口就要供养一个老人,各个国家在进入这个时点之前必须做好准备。所以,我们才从现在开始提出延迟领取养老金。”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的起草者之一、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今日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实际上我们谈的延迟领取养老金,并非延迟退休。(8月21日《人民网》)

  如果一个人名义上已经退休了,却拿不到养老金,这样的养老体系设计恐怕大有问题。按照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所言,他们设计的养老改革体制方案,竟然就是这样起草的。事实上,延迟领取养老金,即意味着一个人按照正常年龄退休后,有一段时间将拿不到养老金。说这不是延迟退休,根本上就是一个在偷换概念。当然,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养老基金的压力。

  其实道理已经说过很多回,公众之所以对延迟退休有很大意见,根本就在于现有的养老体制太不公平。当下养老制度给大部分阶层、群体造成严重的公平性焦虑。普通公众(及其所在的企业)承担了较重的负担,却享受不到不需要自己掏钱或缴纳很少养老金的事业单位、机关单位职工那样的养老待遇。

  这也就是公众抱怨强烈的养老“双轨制”:养老制度在中国实际是“一国两制”,准确说是“一国三制”。大部分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职工在金字塔的顶端,紧接着的是城镇职工,最后是只能享受城乡居民养老的城乡居民。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还要搞延迟领取退休金,公众不反对恐怕不是正常理性的人。不否认,为了适应未来人口寿命预期的提高,十几年甚至更早之前,发达国家就开始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他们或是在既定现收现付制下提高退休年龄,或是通过引入个人账户和建立积累制,改变制度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应对老龄化的压力更大,延迟退休可能不可避免。但在公平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的背景下,以养老缺口或其他任何借口,说要推行延迟退休、搞所谓延迟领取退休金,不仅治标不治本,而且事实就是用穷人的钱补贴富人,这很不公平。

  作为整个社保改革中最受关注的部分,公众对早日启动养老双轨制改革翘首以盼,这才是正途。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对《人民日报》谈养老问题时称,制度的最终统一,也就是“并轨”,这个大方向是明确的。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大方向虽然已定,却尚无具体时间表,这和公众的期待距离较大。

  可以理解,任何个体和群体都是有利己倾向的,体制内人员对养老并轨后待遇下降的担忧,当然是最直接的阻力。但从大局来看,如果能够实现养老并轨,对于促进公平、解决养老金缺口都是好事。任何改革都是博弈和妥协的过程,养老并轨完全可以尽量不降低被改革群体的养老待遇,以减小改革阻力。但关键是要动起来,让公众感觉到改革的决心和诚意。解决好公平问题之后,再谈延迟退休也好、延迟领取养老金也好,公众必然会更理解。

  (责任编辑:马常艳)

相关阅读

相关分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