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半个世纪金玉缘

2013-8-13 15:3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386| 评论: 0|原作者: 河边柳

摘要: 关于爱情与婚姻,林语堂曾有过一个非常精辟的比喻。他说:“爱情是点心,婚姻是饭。”林语堂与陈锦端初试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陈锦端是他一个同窗的妹妹,美丽、优雅,还画得一手好画。他一见她就着了魔。然而,陈锦端 ...

关于爱情与婚姻,林语堂曾有过一个非常精辟的比喻。他说:爱情是点心,婚姻是饭。

林语堂与陈锦端初试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陈锦端是他一个同窗的妹妹,美丽、优雅,还画得一手好画。他一见她就着了魔。然而,陈锦端出身名门,父亲陈天恩根本看不上牧师的儿子林语堂,觉得他家境太过清苦。林语堂就这样被阻隔在相思的门外,痛苦到寝食难安。

直到191919日,25岁的林语堂与24岁的廖翠凤宣布结婚。烛光中,林语堂站在窗前,痴痴地看着隔壁陈家,再也寻不见她美丽的身影。爱情留不住,就守住婚姻吧。他拿过结婚证书对妻子说:我把它烧了,婚书只有在离婚的时侯才有用,我们一定用不到。烛火点燃了婚书,红红的火苗证明着林语堂要和妻子白头偕老的决心。

婚后不久,林语堂带着妻子到了美国,两人在波士顿租了两间房,开始了留学中的婚姻生活,翠凤不愧是钱庄人家的女儿,很会精打细算,就那么一点钱,饭菜也能做得花样百出,让林语堂刮目相看,从此断了再去找锦端的念头。

不久,他们的大女儿出生,林语堂异常爱惜,给她取名凤如。待翠凤坐完月子,他们就来到京城,北大聘他为英文系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讲师。

林语堂把家安置在一个小四合院里,简单又温馨,他负责往家赚钱,翠凤负责料理家务,女儿乖巧可爱,生活很幸福。

后来,林语堂又来到上海,蔡元培聘请他做了研究院的英文编辑。有了稳定收入,他把妻女也都接了过来,正式在上海安家落户。

这时候,陈锦端已经学成回国,在上海中西女塾教美术,求婚的人踏破了陈家门槛,锦端依然不为所动,她心里还装着林语堂。翠凤善解人意主动请来锦端作客。每次锦端要来,林语堂都十分紧张坐立不安,女儿不解就问妈妈,翠凤笑着说,爸爸曾喜欢过你锦端姨。弄得林语堂很尴尬,只好默默抽烟斗。

锦端眼见林语堂一家人和乐融融,林语堂已习惯了翠凤的精心照料,整天叼着烟斗欣赏着庭院美景,享受着安逸的婚姻生活,终于决定结婚。32岁时嫁给了厦门大学教授方锡畴。

看着自己的心上人终于有了归宿,林语堂更加笃定了与发妻好好过下去的信心。他说,婚姻并不是以善变的爱情为基础的,而是爱情在婚姻中滋长,男女互补所造成的幸福,是可以与日俱增的。

生活中,如果廖翠凤生气了,林语堂连话也不说一句,保持沉默。倘若真的吵架了,也是吵过就算了,他的绝招是少说一句,比多说一句好;有一个人不说,那就更好了。他认为夫妻吵嘴,无非是意见不同,在气头上多说一句都是废话,徒然增添摩擦,毫无益处。他说:怎样做个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欢的时候,你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她生气。廖女士最忌讳别人说她胖,最喜欢人家赞美她又尖又挺直的鼻子,所以林语堂每逢太太不开心的时候,就去捏她的鼻子。太太自然就会笑起来了。林语堂曾经说过:只有苦中作乐的回忆,才是最甜蜜的回忆。他们即使穷得没有钱去看一场电影,也可以去图书馆借回一叠书,两人守住一盏灯相对夜读,其乐不改。所以大师亦说,穷并不等于,他从来没有的感觉;世俗所谓的贫贱夫妻百事哀的逻辑,完全被他推翻了。

在林语堂很红的那几年,版税可以拿到很高,他完全有机会花心一下,但他没有。终其一生,林语堂在操守上也是绝对纯洁的。 当很多文化名人抛弃旧家庭的发妻,另找时髦的知识女性时,翠凤也担心丈夫会喜新厌旧,林语堂就安慰她:凤啊,你放心,我才不要什么才女为妻,我要的是贤妻良母,你就是。

有人问他:你的婚姻没问题吗?林语堂笃定地答:没问题,妻子允许我在床上抽烟。他还得意地说:我把一个老式的婚姻变成了美好的爱情

196919日,在台北阳明山麓林家花园的客厅里,一对喜烛点燃,林语堂夫妇悄悄庆祝结婚五十周年。有人问他们半个世纪金玉缘的秘诀。妻子抢着说,只有两个字,

婚姻犹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样去欣赏它,又怎样去驾驭它。林语堂还风趣地补了这么一句。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