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文化生活大变化

2018-12-18 10:47| 发布者: 家住北极| 查看: 593| 评论: 0|原作者: 陈丽霞,镇江市第六中学退休教师|来自: 镇江南山金秋

摘要: 听说镇江漫书城在今年上半年开业了,一直想去看看。终于找了周末时间,和家人一起来到了以“新华•漫书阁城市书店”为主体的城市文化生活广场。面积大,书籍多。关键是,这里又不仅仅是个书店,这里还是以书店为 ...

听说镇江漫书城在今年上半年开业了,一直想去看看。终于找了周末时间,和家人一起来到了以“新华•漫书阁城市书店”为主体的城市文化生活广场。面积大,书籍多。关键是,这里又不仅仅是个书店,这里还是以书店为代表的文化为中心,融合餐饮、娱乐、体验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

▲新开业的镇江漫书城成了市民休闲充电的好去处

▲读书角也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参与

文化娱乐生活,作为一种生活轨迹的表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

从之前一年难得看上几回的露天电影,到个性化的家庭影院;从收音机中收听样板戏,到遍地开花的KTV;从单纯地追求“吃饱饭”,到追求生命质量的健身运动;从打台球到网络游戏,从小人书到BBS……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变迁,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路变宽了,楼变高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悄然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得1978年到1980年初期,人们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表达着纯朴的喜悦之情,唱歌跳舞自娱自乐。随后,收音机开始流行,买一台收音机大概需要30元左右,在当时工资只有20元左右的境况下,收音机算是奢侈品了。空闲休息时,我喜欢听听时事新闻,听听小说故事,听听流行歌曲也就放松了心情,解除了工作疲劳。渐渐唱片机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是,由于其价格不菲(每台大约100元),买的人还真不多。

80年代,录音机和电视机开始问世并迅速流行起来。那时,上班者们的工资也涨了许多,经济条件提高了,还出现了“万元户”这一群体,录音机理直气壮的走进了千家万户,我家当时也添置了一台“红灯牌”录音机。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开播的春节联欢晚会几乎成为全国上下一顿无比丰盛的美味佳肴。由于电视机价格比较昂贵,一般人家舍不得买。

1984年,我丈夫的一个同学家里买了一台12寸的电视机,当时正在热播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和《血疑》。每到一定时候,我丈夫以及左邻右舍就早早去同学家等候,由于人太多,同学家长干脆把电视机搬到门口,那些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凳子紧紧地围在电视机前,堪称在看“露天电影”,一直看到剧终人才散。

进入90年代初期,电视机已经在普通老百姓家非常普及了。并且彩色电视机开始出现,在观看过程中给人们视觉上增加了许多美感。90年代中期,舞厅,歌厅悄然兴起,这给老百姓休闲娱乐提供了新的场所。开始有些人接受不了,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观点的改变而被逐渐接受了。

进入21世纪,文化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们几个要好的朋友去茶楼喝茶聊天,有时也会约着去ktv唱唱歌。岁月转瞬而逝,不知不觉手机和网络成了新时代的“生活必需品”。人们对电脑、手机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烈,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   

             

2008年我退休了,空闲时间更多了,我喜欢在网络上看电视剧、看小说、读报纸、查阅资料,真是太方便了。

2004年左右申奥成功后,国家推行全民运动,现在我们小区都配置了各种健身器材,给居民提供了休息娱乐的好去处。地方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如城市客厅,市民广场,西区的“城市客厅”——润州广场以通透敞亮的全新姿态亮相于众。

一日晚饭后,我与丈夫照常去新市政府附近散步,路上行人来来往往,陆绎不绝,有闲庭信步的,有疾步快走的,有跑步前行的,有且走且聊的。远远就听到各种音乐的声音,走近一看,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很多人。那庞大的队伍身着红衣白裤的人们是佳木斯操的成员,旁边有跳广场舞,有打网球的,小孩玩耍骑小车的,有抖空竹打响鞭的。池边空地上还有好几处在跳交谊舞和打太极拳。

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铿锵悠扬的乐曲,走,看看去。在绿树掩映下的一块空地边,我们看到一位70岁左右的大哥手拿话筒跟随音响中的伴奏在忘情地歌唱,他是那么陶醉,那么尽兴,又是那么开怀!大哥告诉我们,他历来喜欢唱歌,以前没时间,现在没事干,于是,他骑着电瓶车,载着大音响,找一处合适的场所唱上一天半载几乎成了他的必修课,还跟我们滔滔不绝地宣讲了好多唱歌对身心有益的道理呢。

每次散步,看到人们洋溢的笑脸,听着那欢快的歌声,我都会感慨良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的软实力得以极大的提升,实现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人们共享,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和完美,娱乐化时代为我们的生活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人们正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松身心,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这不就是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方式吗!

 

 

作者:陈丽霞

镇江市第六中学退休教师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