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向全社会发出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号召。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最近10年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和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扬中已从以农业为主的小县荣登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力百强,创新成果迭出、高新技术快速进步、创新型城市稳步推进。 一、探索政府抓政策抓战略、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模式,工业科技创新蓬勃发展(1986-2000年) ★1988年 扬中县毛纺织厂“红麻、羊毛混纺呢绒”项目获国家星火科技金奖。 ★1996年 镇江市电器设备厂被国家科委列为镇江市唯一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1997年 扬中市荣获科技部“1995-199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2000年 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江苏长江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该工作站是镇江市第二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期间,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资金1011.5万元。 扬中先后实施《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扬中经济的若干措施》,创建了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的公共平台,开辟民营企业信贷“绿色通道”。科技三项经费累计投入686万元,主要支持工业、农业、社会公益和软科学等领域创新,并实施了“一区一园”科技标志性工程(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扬中江滩开发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 ▲1992年,陈廷章在美国考察农业 ▲陈廷章在国家星火奖评委会展品会上 二、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出发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国家火炬计划扬中电力电器产业特色鲜明(2001-2010年)。 ★ 2001年 华厦电器厂省级成套电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成为扬中首家省级工程计划研究中心。 ★ 2002年 国家火炬计划“扬中电力电器产业化基地”,得到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确认。 ★ 2002年 获科技部首批国家863地方引导项目1项,实现了镇江市工业企业该项目零的突破。 ★ 2006年 扬中市专利国际申请(PCT申请)实现零的突破。 ★ 期间,共实施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10项,争取资金11870万元。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针对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给予政策倾斜,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新产品和重点项目、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分别给予奖励。“十一五”期间,市级科技三项经费累计投入2180万元,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6.17亿元,形成工程电器、硅橡胶、钎焊材料、精细化工、电子测量测试仪器、复合肥、光伏产业、临港船舶等八大产品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达到3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62.3%。电力电器产业在国内逐步形成明显的技术和规模优势。 ▲扬中市工程电气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全国共有22家获得首批试点,其中江苏省3家。 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高原初步形成(2011-2020年)。 ★2012年获批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城市 ★2013年第八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2011-2012) ★2015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力50强第一名 ★2015年获批江苏省扬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6年再获国家火炬计划电力电器特色产业基地 ★2017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2012年、2016年先后获批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2016年扬中长江特色渔业星创天地获国家首批“星创天地” ★期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 ★期间,共实施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14项,争取资金12500万元。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29家、高新技术产品612项、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1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75.01%、每万劳动力研发人员数19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7件、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2.85%等主要创新指标全省领先。 扬中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聚力创新、加快转型,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建设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明确建设“高新产业主导程度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载体平台建设布局优、创新驱动作用发挥好”的创新型城市目标,大力实施六个科技创新“121”计划,强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扬中基地 ▲2017年,华北电力大学与扬中市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华北电力大学扬中智能电气研究中心、华电(江苏)智能电气创新产业园落户扬中高新区 ▲扬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作者:陈廷章 扬中市原科委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