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束缚,生活物资匮乏。我们家8口人,所有家具仅仅两个柳条包,一家老小破烂衣服都装这两个包里。1970年,我参加工作,一个月24元工资,母亲每月要积攒5元钱,为了以后给家庭添点家具。一年多后,我跟母亲说:“家中太寒酸了,买对箱子吧!”母亲同意了,拿出了攒下的50元钱。那时,没有公共汽车,苏家屯又买不到箱子。星期日休息时,我和父亲坐火车到沈阳市内,下车走了很远,好像是在太原街附近有一个木器商店,我们花48元买了一对木箱。我和父亲一人扛一个木箱,走到沈阳站,坐火车回到苏家屯。下车后,没有运输车,也没有自行车,只好每人扛着40多斤重的大木箱,又走了二里路,才把木箱扛到家。虽然累得浑身是汗,但看到家中终于有了“像样”家具,全家人心里都乐开了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快发生了明显变化。我家中的木箱被淘汰了,老式衣柜也陆续被淘汰。也不知从哪年开始,不用为买大件发愁了,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商店不但送货到家,还派人上门给安装好,并负责保修。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近20年来,网上购物逐步掀起热潮。现在年轻人大都通过网购实现自己的购买愿望,商家通过邮购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早已司空见惯了。“双十一”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2018年“双十一”统计数据显示:全网销售额达3143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购物狂欢节。在改革开放前,这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神话。
作者:丁延年 沈阳市苏家屯区退休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