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草格夼村坐落在革命老区——山东省栖霞市牙山北麓的一个深山沟里。我熟悉老家的路,了解它的过去,知道它的现在,憧憬它的未来。我曾在它的上面匍匐、学步;曾在它的上面徘徊、颠簸;曾在它的上面徜徉、赛跑、欢歌。 我今年76岁了,我清楚的记得,昔日老家的路弯弯曲曲,凹凸不平,连一辆汽车都跑不开,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也运不出去,祖祖辈辈只好守着大山受穷。从1978年改革开放40年来,老家的路是越来越平坦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老家的路上,行人满面春风;路的两侧,不再堆着垃圾污泥、尿粪破烂;两旁的建筑,昔日破旧的土坯房被崭新的红瓦房或二层小洋楼所代替;“丁零丁零”的自行车声,“滴—滴—滴”的汽车喇叭声,代替了木制独轮式滚动发出的“苦呀累呀”、“苦呀累呀”的叹叫声。穷够了的老家人。虽也爱钱惜钱,却也心胸开阔,先富裕的慷慨解囊,出钱搭桥铺路。村集体经济发展了,老家的路,一次次再拓宽、平整、铺上了水泥硬化路;两旁种上了绿树花草,安上了节能灯。现在,老家的路,坚实、平坦、宽阔、光明、充满生机,富有活力。 老家的路,簇拥着新生活的色彩,路上行人各有风骚;女的穿红着绿,打扮时尚;男的西装革履,潇洒大方;晴天头戴遮阳帽,各式各样;雨天手撑雨伞,五颜六色;老家的路充满新时代的风情,亲戚朋友路上相遇,笑脸相迎,我问你:家里富裕了?你问我:剩多少万?他补充,芝麻开花节节高,早已搭上小康了。夜幕降临了,老家的路,两旁的商店超市,灯火通明,音响电视,戏剧歌曲,旋律轻快,节目精彩;白天黑夜,车辆穿梭,“五羊”、“三轮”奔跑,“凤凰”、“飞鸽”追逐,悦耳的车铃声,轻柔的喇叭声,增添了生活韵律的欢乐;“铃木王”、“雅马哈”,快递着发展经济的新信息。“的士”灵活地穿梭,“巴士”稳当地行驶、“捷达”的快速,“宝马”的豪华,满载着开放搞活的最新乡情,满载着幸福生活的欢声笑语。 老家的路,虽没有大城市的高楼、宾馆,却也新屋座座、“农家乐”憧憧,商店栉比,这栋是混合结构,铝合金门窗,茶色玻璃,贴马赛克;那栋是钢架结构,不锈钢门窗,白花玻璃,铺花锦砖;门市商店,这家出售农资,那家专卖百货;这边经营服装,那边展销家具;国产的、进口的,各款格式,无所不有;新的小学,教学楼、会议室、电脑室,文化大院,科技书屋,美观实用,配套齐全,也为老家的路,增添了新的生活风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老家的路日新月异,不断延伸,它连通着老家的大街小巷,连通着发财致富的千家万户,把农村和城市串成美丽的小康画卷;它相边交错,把家乡的大好河山,织造得更加多姿多彩,把家乡的美好蓝图,构筑得更加壮丽辉煌。我祝福祖国,祝福家乡,坚信老家的路明天会更加平坦宽阔,四通八达。
作者林景福系山东省栖霞市住建局退休干部,省《老干部之家》杂志通讯员,烟台市作协会员,栖霞市作协理事,老年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