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我眼中泊于镇的教育变迁—— 一位退休老教师的独白

2018-12-3 17:50| 发布者: wh5916041| 查看: 489| 评论: 0|原作者: wh5916041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 日新月异史无前。 国强民富举世赞, 小康社会咫尺远。我是土生土长的泊于人,是一名退休教师。每当我路过泊于中学时,看着宽阔的塑胶操场、优美的校园环境、明亮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 ...

改革开放40年,

日新月异史无前。

国强民富举世赞,

小康社会咫尺远。

我是土生土长的泊于人,是一名退休教师。每当我路过泊于中学时,看着宽阔的塑胶操场、优美的校园环境、明亮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施令我思绪万千,回想起我的学生和教学时代的生涯。

小学时代的我,在本村念书,当时学校没有操场,教室的门窗有的地方使用玻璃,有的地方钉上了塑料纸,冬天一到不是进风就是进雪,取暖也没有煤,教室没有课桌,使用长木板搭着当课桌上课,学习时无纸张,用铁板或是石灰板来写字与学习,学习与生活条件很艰苦。1970年1月至1972年,我在荣成十七中读书,校址在现在泊于中学多功能厅,这时,学习条件得到改善,教室的门窗有了玻璃,教室明亮,课桌使用了双人木头课桌,每天都是走着上学放学,因家庭困难,买不起自行车,当时心想自己什么时候能买一辆自行车呢。1976年1月我到本村小学任代课教师,从此我就开始踏上了教育教学岗位。

1977年9月我转为泊于乡蒲湾小学民办教师,当时泊于镇全镇33个村队,每个村队都有一小学,四处初中,属于荣成县泊于乡政府下属教育组统管,全镇教师分四个档次:村代课教师、镇代课教师、民办教师、正式教师,而正式教师每处小学不超2人,初中不超10人,一处初级高中隶属荣成县教育局统管。

那个时候的工作条件真的很艰苦啊,学校的墙壁是石头墙。上课的桌子破旧且不规整,黑板是水泥上面刷漆,一支粉笔、一根教鞭、几本教案就是教师的所有教学用具,没有教学辅导资料了,一人多兼,最多任4、5门课程,甚至还有的教师教任复式班的学生,学生考试及作业都是老师写在黑板上。1978年我被教育组委派出去培训学习英语,培训之后,我于1981年至1985年出村到泊于乡崮庄山联中任教,当时教师很艰苦,每周寄宿在学校教学,周六晚放学回家,周日晚5点之前到校,晚上备课、批作业办公到晚上9点中左右,回家时还要下地干活。教师早上、晚上还要给学生上早自习或晚自习,教师晚办公及学生上晚自习的照明是有的小煤油灯或蜡烛,而学生上学放学时都是要走五六里路。如果学生下了晚自习,教师还要就打手电筒一路护送他们到村口。在1984年,泊于乡政府集资,筹建,泊于中学现有的2号教学楼,并于1985年交付使用,同年 根据荣成县教育局泊于乡政府《给予荣成县泊于乡四处联办初中正式合并荣成第十七中学意见》的要求,四处联中正式合并,全镇各村小学也于1986年合并为6处完小:夏庄完小、蒲湾完小、刘官屯完小、侯家湾小、赵家湾小、白马完小,同年,根据荣成县的文件精神,各镇设立一处职业高中。而我于1985年8月又调任荣成十七中任教,当时的学校布局2处教学楼,一幢铝合金窗,一幢铁窗,7幢砖木平房,全校1600余人,100余名教职工,雨雪天气,根本无法行走。

1994年由于行政区域规划调整,泊于镇划归环翠区,学校更名为威海市第十二中学,办学条件开始慢慢变好:学生课桌,实行了单人单桌,教师晚上也不用办公,办公条件也不断地改善,逐步使用单人写字台及电脑,室内门窗换上了铝合金,学校在1998年前后实现了微机室,教师使用电教进行教学,使上了投影仪,建设多个实验室,教师的工作也得到提高,我由自行车换上了摩托车,部分教师由镇民办教师转为区民办教师,还有一部分由区民办教师转为省公办教师,由于党政策好,重视教育,我于1999年转为区公办教师,在2000年全镇所有的民办教师都转为正式教师。在2003年,由于行政区域调整,泊于镇划归威海经济开发区管理,学校又一次更名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中学,也合并了侯家分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变好。每间教室里都装上了日光灯、安上了多媒体、老师办公也用的是电脑,方便快捷,资料打印也从版刻发展到油墨、激光打印,学校规模从以前的几间平房也于2006年扩建成了学校小学部教学楼,设有教师、办公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连操场都铺修了塑胶跑道,这些都是我以前难以想象的。教师工资得到了很大提高,学校办学条件也得到改善,学生课本免费,上下学生校车接送……,条件太好,真的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教师、学生及全国人民过上了今天的美满幸福生活。

现在的孩子们真的是很幸福呀,不光学习环境变好了,资料变多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得教育平等这一愿望成为现实,这是教育上多大的进步呀!我为孩子们有现在的学习条件而感到高兴,也希望现在的孩子们能更加努力,考上自己希望的学校,要坚持和忍耐。

40年,我经历了几大变化:从代课老师到民办教师再到公办教师,从农村学校到城市学校,从普通学校到重点学校,从普通教书匠到教育研究者,从一般教师到担任学校的校长。

40年,我体验过同龄教育工作者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经历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重大事件,见证了不同时期小学教育的发展变化。

40年,我走了一条既不平坦又充满希望的人生之路。虽然这条路凝聚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但十分踏实,因为我努力过,奋斗过。作为一名退休老教师的我,跨入了新时代,我心里满满的是庆幸、欣慰、自豪和憧憬。

我欣慰,40年来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付出了自己的努力。40年里,我心无旁骛地专注在我深爱的校园里,乐此不疲地做着一件同样的事——教书育人。

改革开放的40年,我们既是参与者,又是亲历者,更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这40年不仅在衣食住行、学校建设等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党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方面坚定不移,深得民心。改革开放40年,日新月异史无前。国强民富举世赞,小康社会咫尺远。

改革开放40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多站在世界前沿的科技成就,中国努力从各方面由大国向强国迈进,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离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梦想如此之近。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教育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借鉴了外国一些先进的教育模式,只有重视和加强基础教育、核心教育,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国家强盛,教育先行,投入到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中去,才能让中国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刘福林

山东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中学退休教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