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秋,我高考落榜,年底应征入伍。当时我想,服完兵役后,回来还要继续复习考大学。谁知在部队一待就是20个春秋,转业时已步入不惑之年,难道这一辈子真的与大学无缘吗? 机会终于来了。1984年,也就是我转业的那一年,山东省开始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向社会敞开了大门。在我即将报名时,就有人劝我:40多岁的人啦,学了以后还有什么用?我想,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人都需要学习,即使是那些大学毕业生、高级工程师、教授,乃至科学家,也要继续学习,不断进取。更何况我是一个刚刚转业的军队干部,为了尽快适应地方工作,更要加倍努力学习。参加自学考试,不需要入学考试,不设“门槛”,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何不趁此一博!于是,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我便走上了漫长的自学之路。 然而,对于我这个年龄己经40岁,而旦长期在基层工作的转业干部来讲,要迈进大学的门槛,谈何容易。为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业余时间我把自己封闭在一间小房子里,把教材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写在纸上,贴到墙上,进了屋子就可以一目了然。我还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制成录音带,饭后茶余放一放,以此法进行强化记忆。功夫不负有心人,从1984年下半年参考至1985年底,在党政干部基础科专业的11门统考课程中,我已取得了7门单科结业证书。 而在自学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自学考试毕竟不同于脱产学习。期间,我曾担任过企业的工会主席和县纪委办公室主任的职务,先后参加过农村整党试点和村级整党。找群众谈话,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赶写上报下发的文字材料,常常是白天忙的团团转,晚上还要加夜班。更让人挠心的是,《法学概论》久考不中。我是从1986年春天开始考《法学概论》的。第一次考了56.5分,尔后又考了两次,分数不升反降。期间有一年,没有安排这门课程开考,又白白耽误了一年的时间。怎么办?是半途而废,还是知难而进?我选择了后者。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疑阂实繁;讲而不精,则长惑丧功”。我认真总结前几次失利的教训,不死记硬背,注重在理解上下功夫;不自立重点,在通读教材上用气力;不就事论事,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找答案。节假日、星期天和业余时间全部用在攻读课程上。不论白天晚上多么忙,我仍然坚持每晚睡觉前挤出一点时间,拿出教材翻一翻。自学不怕难,苦战能过关。1989年春天,考了3年之久的《法学概论》顺利地超过了及格分数线,取得了由山东省教委和主考学校山东大学联合颁发的大专毕业证书。 参加高考的目的决不是单纯追求学历,而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尽快适应地方工作。我把学到的有关知识,用于加强思想宣传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生产经营工作一道去做,促进了企业的发展。1990年6月,我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政工师,1991年5月,被《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自学报》等15家新闻媒体评为“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高等教育体制的一次创新,这种社会化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也为那些失去高考机会的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自学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1964年,我高考落榜,在等待了25年后,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一新生事物,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
作者简介:梁绍章,男,1944年11月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退休干部。 2013年学习诗词写作,现为省、市、县诗词学会会员。在省级以上发表诗词作品近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