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如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从工作了近四十年的教师岗位退休已经11年了。如今又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不平凡的时刻,我每天都思绪不断,每天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它想使我尽快地把一些东西告诉朋友们,但我最急欲告诉你们的,是我从教近四十年的亲身经历和改革开放给我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是40后之人,二十一岁(即1968年9月)走上教育岗位。那时公办小学还未下放到大队来办。因村里学校缺少一名教师,村党支部便派人动员我当一名民办教师。我想,既然党支部瞧得起我,我也不能辜负了大家的期望,不能辜负了国家对我十多年的教育和培养,便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当时民办教师是挣工分加补贴的(每月仅2元钱补助)公办教师最多也只能挣四十多元钱。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时期,教育走势是很不好的。尤其教育是“文革”的重灾区,哪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呢?教室里没有课桌凳,几块土块或者石块支起一页木板,学生从自家带来草墩或者小板凳,就算是教室了。由于整天忙于搞运动,教师不能认真备课,不能按时授课,学生也不愿意学习。尤其是受“造反英雄”和“白卷英雄”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听教师传授文化知识,而是专门批漏子,只要老师说错了一句话,他们就立刻给老师写大字报、写小评论,甚至把老师拉到操场上搞大批判,把老师和孔子联系到一起批斗。如果有的学生犯了错误,老师稍微一批评,立刻就被扣上“压制造反派”“打击贫下中农子女”等种种帽子。教师走在大街上,有些人就当面说“臭老九来了”更难听的还有人说“伤鸡伤鸭,怎么不伤老师”,把老师当成了敌人,大有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之势,弄得教师无所适从,每天都灰溜溜的做人。每逢集日,师生都要排着方队,举着花环和《毛主席语录》到大街上游行示威,喊一些与学生身心发展不相干的政治口号。新来的公社书记心血来潮,违背大自然规律,搞围海造田。由于劳动力不够,就调动全公社的教师和学生,到离校十七八里地的山上往海边扛石头,每周至少要两天。为此,不少师生的衣服都挂破了,肩膀上磨出了血,而那位书记却笑哈哈地说:“这才叫与工农兵打成一片,这才叫走五七道路呢!”由于老是这样搞,学生没有学到真正的文化知识,有的连1/2+1/2等于多少都不会算;有的连很简单的《锄禾》和《鹅鹅鹅》等诗词都背不上来。为此,家长埋怨,群众怨声载道。明知是“文革”的悲剧,但谁也不敢说出来。而我这个刚从学校大门出来又迈进学校大门的热血青年,什么建树都没有,只落了个每年只能挣到大队的二千四百工分。当时我一个人养着四五口人,连生产队的平均口粮都吃不上。到了年终开支时,生产队的大多数人都大把大把地装钱,而我这个“臭老九”只能望钱兴叹了。只记得有一年赶上了好年景,年终我开了120块钱,全家人都高兴的不得了。逢年过节,别人家的孩子吃好的、穿好的,而我这个民办教师只能以复习功课为名,把孩子捂在家里。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太愧对家人。 拨开乌云见太阳。1976年10月,党中央顺应亿万人民的心声,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结束了“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全国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文革”中受灾最严重的教育战线,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新理念指引下,教育彻底走上了正轨,教师们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大家铆足了劲,开始发挥自己的全部力量。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重视教育,人民支持办好教育。历来分散的教学点开始集中了,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大大改观了。学校建起了教学楼,有了实验室,有了图书馆,学生可以做到课堂学习、课后实践。近年来又配备了班车,学生的安全有了保障。教室们的心往一处聚,劲儿往一处使。我这个由“而立”向“不惑”过渡的老民办教师,更是乘长风破巨浪,在三尺讲台上辛勤地耕耘着。看到学生如饥似渴的学习的样子,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更大了,我必须满足学生们的要求。校领导安排我教毕业班,并担任年级组的组长。我勇于担当,全身心地投入。假期、星期天也不休息,忙着备课,忙着给学生辅导功课,忙着年级组里的各项工作。说不累,那是假话,课时自愿找苦找累。至于家庭的各项事务,则全由妻子一人承担。当时上有老的,下有小的。为此,我耳朵里塞满了她不少怨言,我只能多向她赔笑脸,多说安慰的话。本着“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的理念,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我还积极的给自己“充电”,先后参加了中师培训和高师函授学习并顺利的取得了毕业证书,被聘为中学高级教师。有付出,必有收获。我新教的毕业班成绩,历年都是全镇上游,一批批的学生考入中专,一批批的进入县重点高中。后来,他们有的当了中学校长;有的当了教育局长;有的在部队成了团职干部;有的当了市级干部;有的当了县医院的党委书记等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到学生的成长进步,我真的感受到了当园丁的辛苦,当教师的荣耀。学生们发展了,进步了,他们也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师。逢年过节的,他们或是打电话或是寄贺卡,对我进行慰问。当我生活上有困难时,他们也能慷慨相助。 由于赶上了改革的好时代,乘上了开放的快车,我这个干了三十年的民办教师,于1998年转正,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转公办教师后,我并没有“船靠码头车进站”的思想,并没有歇一歇松口气的行为,而是更加努力的工作。我觉得应该对得起党对自己的关怀和培养,应当对得起家长对自己的信赖,应当对得起学生对自己的渴望。转正后,往年的欠账还清了,家里的生活有新的起色了。原来低矮破旧的三间草房变成了四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还在城里买了一栋两室一厅的楼房。盼望多年的彩电、冰箱、洗衣机也买回家了。我现在每月的退休金是过去全年工资的六七倍。全家人有饭吃,有钱花。生活真的就像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这巨大的变化,是党的英明领导,是改革开放的硕果。改革开放确确实实给人民带来了福祉,使我们的国家从贫穷走上了富裕。我为生在这样的国度而自豪,我应该为国家的更加繁荣富强而添砖加瓦。 我在人民教师的岗位上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地工作了近四十年。依靠国家有关政策,于2007年9月退休了。身子虽然退休了,但我的心没有退,继续为人民多做好事的志向没有退,也永远不会退。退休后,我积极参与了镇老干办组织的各项活动,无论是集体学习还是各种健身活动,都能按时参加,不拖组织的后腿。还参加了老干部志愿者活动,清扫卫生、植树造林。还积极参与了救助贫困学生活动,为他们早日成才献爱心。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尽管我已年逾古稀,但我决心做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无需扬鞭自奋蹄,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认真学习,戒骄戒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时俱进,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让人生的晚霞更加绚丽多彩,争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
作者:王迪秋 乳山市乳山寨镇初级中学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