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好梦成真谢党恩

2018-11-27 15:23| 发布者: 夕阳光辉| 查看: 438| 评论: 0|原作者: 夕阳光辉

摘要: 四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如白驹过隙转瞬间,对中国历史上一个“献了青春献终身”的群体——民办教师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却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四十年。从他们命运改变的过程中,充分折射出我市教育事业随之也 ...

四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如白驹过隙转瞬间,对中国历史上一个“献了青春献终身”的群体——民办教师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却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四十年。从他们命运改变的过程中,充分折射出我市教育事业随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证实,是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给他带来的福祉。

梦的诞生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各行各业缺乏人才,加强基础教育迫在眉睫,但当时由于农村学龄儿童逐年增多,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面临资金短缺、师资严重不足两大难题摆在人民面前。怎么办,怎么解决?在此关键时刻,刚刚诞生的农村人民公社积极响应毛主席:“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号召,主动承担起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部分重担,教育系统开始从初高中选拔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从此民办教师应运而生,从民办教师诞生之日起,他们就开始产生了有朝一日把自己转为公办教师的美梦。

圆梦路上酸与苦

1972年加入教师队伍,亲自经历了民办教师走过的坎坷跌宕,逆境重重的圆梦之路。

那时,多数的学校仍设置在陈旧的民房里,个别的甚至设置在四面透风、阴暗潮湿的破庙里。教师除了周六晚上不办公,其余坚持每天早晚办公,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办公开始点的是煤油灯,后来改为罩子灯,教师备课和批改用的是蘸水笔。为了解决办公和教学费用,教师常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种地、喂猪,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带领学生搞勤工捡学,如带领学生复收小麦、地瓜、花生或带领学生到大山里刨药材、摘松球、割“羊胡子草”等,换回钱以解决教学和办公经费之不足。那时民办教师的待遇是“民办公助“,即民办教师由教育系统管理。象我们村生产大队给民办教师每人每年拨给3000分,,因为当时是以生产小队为独立核算单位,这3000分到了生产小队,为了提高劳日价值,大多数小队又将这3000分按八折计为2400分,10分为一个劳日,好的年头,好的生产小队一个劳日能拉1.00元多点,大多数小队一个劳日拉0.6元至0.8元不等,较差的仅拉0.4元左右。2400分的总值,就基本是当时一个民办教师全年的收入。1970年,民办教师的待遇开始实行工分加补贴,补贴的标准是平均每人每月2元,学校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大都根据表现分为三等,表现较好的每人每月2.5元,一般的2元,较差的1.5元。

面对当时民办教师知识、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不相符的严峻现实,教育系统的领导为了快速促进和提高民办教师的文化和教育教学水平,除了每年利用星期和节假日集中强化培训外,还基本上年年对全体民办教师进行一次严格考试,对连续考试考核成绩差的,调整时予以辞退。可想那时的民办教师思想压力又多大。

尽管那时非常艰苦,但是在为了做奉献的同时圆梦,民办教师都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始终以炙热的感情,博大的胸怀,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育才铸魂,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改革开放好运来

是改革开放,给教育和教师特别是民办教师带来了好运。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开始重视教育,为了解决民师的后顾之忧,鼓励教师终生献身教育事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刚刚起步,教育经费仍然困难的情况下,开始分期分批,想尽办法把“民办”转为“公办”。根据上级指示,1980年先通过考试选送了部分民办教师到师范进修学习,接着又通过考核考试直录一批“民办”为“公办”。从1984年全体教师开始参加函授学习,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在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优先发展教育’号召”的推动下,1984年,先直招了“具有大专学历的”,后选招了“已有18年教龄且是高中或相当高中学历的”“民办”为“公办”。当年12月份把“被评为地市级及以上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民师”直招为“公办”。1985年1月又把“在库区任教8年以上”的“民师”选招为“公办”。1990年至1998年,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指示,每年通过严格考试选送一批“民办”到师范学习进修后转为公办教师。1996年先将职称评选最早最高的“民办”转为“公办”,同时转退了一批地方公办。1998年又直招和选招了一批“民办”为“公办”。

在民办教师一批批转为公办教师的同时,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教师的教学环境、待遇和地位也逐渐改变。教学环境,校舍通过改建扩建,宽敞明亮了,教师的办公用上了电灯。教学开始用上了多媒体。教师待遇也逐步提高。1982年开始,农村农民实行联产承包,民办教师由挣工分改为从各村集资解决。年工资由每人每年400元,逐渐增加到600元、800元……到1990年,民办教师年工资突破千元大关,并且逐年递增到2002年的每人年工资3000元。如此同时,教师的地位由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臭老九”变成了人人尊重和羡慕的“育才铸魂的工程师”。

在党和各级领导的精心培育下,经过三四十年的历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民办教师已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例如,当时我镇教委三任文教均为民办教师出身,镇教委的领导成员和三处初中,七处区小的领导及教学第一线的大多数骨干教师都是民办教师或民办出身的公办教师。那时为了感谢党的关怀,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不计得失、意气风发、齐心协力,在当时的规范化学校建设、“433”工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师学历达标及其后的继续教育中,共创佳绩,立下了汗马功劳。

好梦成真谢党恩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命运之神终于眷顾已奋斗了近半个世纪的民办教师。2002年7月,最后一批民办教师转正。从此,中国大地上的民办教师告别了民办教师的历史,好梦成真地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转正后的原民办教师,个个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几十年的坎坷与辛酸,此时此刻,都被巨大的幸福感所融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各各级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各级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大为改观。现在的教师办公人人用上了电脑,教学用上了多媒体,学生上学坐上了班车,教师出行坐上了自己的轿车。转正后的民办教师,待遇逐年提高,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比转正前一年的收入还要多,生活、工作、学习条件都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他们深深感受到,没有党、没有人民,没有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就没有他们的今天。因此,转正后的他们,人人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更加勤奋的工作学习、奉献,倾尽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续写辉煌。

 

 

作者:王永平

乳山市崖子镇教委退休干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