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山东邹城:改革开放40年,创新精神永向前

2018-11-22 17:13| 发布者: 兖矿集团离退科| 查看: 488| 评论: 0|原作者: 兖矿集团离退科

摘要: 四十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和国家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我们兖矿在开放中诞生,在改革中前进,在创造中发展。

访谈者:巩磊原洋张玉华,兖矿集团离退中心服务六所

四十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和国家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我们兖矿在开放中诞生,在改革中前进,在创造中发展。

一、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我们走向世界

我们兖矿是个充满活力的兖矿,从改革初期单一的煤炭生产,一是通过几年的发展,我们首先迈进千万吨矿务局,进而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实现了由传统煤炭生产向国际化新型综合能源集团和产融财团的转变。兖矿综采机械的国际先进水平走向了世界大市场、现在又成为韩国轨道列车的供应商,摆脱了单一产业,正在走向开发和深加工制造业。兖矿的青年人也是怀揣着梦想走向云南、贵州、新疆、山西、内蒙、世界各地,也给我们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更广阔的视野。

我们兖矿是个开放的兖矿,从建矿之初就是天崖海角招来的工人、大学生、知识分子等,大家走到一起,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把个人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密联在一起,也带来了天南地北的文化和信息,这是一批勇于开拓进取的人。改革初期,我们从电影上常见的蓝眼睛大鼻子的外国人,在我们兖矿也随处可见。综采机组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效率。现在我们兖矿又走出国门,到澳大利亚、加拿大开发资源。从而也实现了在上海和香港、美国、澳大利亚四地上市,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非常有影响力的企业。

我们兖矿是个美丽的兖矿。传统的煤炭企业是脏、乱、黑,下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拉煤的车轧着坑坑洼洼的路面,一路扬着粉尘撒落着细小的煤块歪歪斜斜地驶出矿区,路两边的低矮的筒子楼显得灰头土脸。再看现在煤矿路两边都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冒烟的矸石山变成了花园。我们兖矿人在此居住非常幸福,井下工人上井后通过降尘洗浴,走出来的都是帅小伙。

我们的兖矿是幸福的兖矿。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工资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兖矿企业领导对我们老职工格外照顾,服务所处处为我们老人着想,让我们对企业充满归属感,自觉营造出人帮人、人助人的和谐氛围,也提高了生活的幸福指数。早在七、八年前,有人劝我买一辆车,我认为那是太遥远的梦想。没想到,这个梦想我实现了。由此我感到一天比一天的幸福。

二、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改革的指南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兖矿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党委带领矿区广大职工勇于开拓进取,走出省门,跨出国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创出了兖矿的辉煌时期。曾经记得兖矿煤业股票在美国纽约上市,这不仅是兖矿的荣耀,也为我们国家争了光,随着形式的发展,兖矿煤资源逐渐匮乏,国际环保对煤炭行业的要求又高,煤炭在国内外市场疲软,我们兖州矿区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保住兖矿的生存和发展,兖矿集团公司领导的确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公司党委没有被吓倒,带领广大职工坚持改革改制,创新转型升级,开辟新的市场,开创新的项目,使我们兖矿不仅保住了生存,而且又取得了新的成就,创出了新的路子,终于走出低谷,由亏转盈。工人的收入逐步提高,又给我们兖矿职工家属带来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回顾这四十多年来兖矿的发展也是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新型矿区年产量只有100多万吨的矿务局发展到现在年产量过亿吨,营业收入过千亿,资产总额超2000亿的大型企业集团,的确很不容易。

兖矿的成长,一靠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二靠兖矿广大职工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用汗水浇灌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的亲身经历可以证明。40多年前,兖矿建设的初期,不管设备条件、工作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很差。曾记得,有的采煤工作面,工人弯着腰用铁锨铲煤,采煤巷道酷似猫耳洞;咱们工人住的是简易房、小平房,有的到农村租房。井下工人的班中餐,只是两个馒头、一片咸菜、一杯开水,其它没有任何福利待遇。但是工人们的情绪不减,干劲不减,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一个采煤队从月产量几万吨,一直到月采几十万吨、上百万吨,太鼓舞人了,真是大快人心。这些成果凝聚了我们兖矿几代人聪明和智慧,也承担了我们兖矿为党分忧、为国争光、奉献社会、造福民生的责任担当。我相信在新时代新起点,特别是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面前,我们兖矿会发展的更加美好。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