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改革开放成就了我

2018-11-21 11:01| 发布者: 东平县委老干部局| 查看: 457| 评论: 0|原作者: 东平县委老干部局

摘要: 本人孙庆华,东平街道赤脸店社区居民,现年74岁。1959年小学毕业后,回村务农,耕田种地。在饥寒劳苦中度日。1978年改革开放后,81年我成了首批个体工商户。曾先后担任过个协副主任,县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县政协常务 ...

本人孙庆华,东平街道赤脸店社区居民,现年74岁。1959年小学毕业后,回村务农,耕田种地。在饥寒劳苦中度日。1978年改革开放后,81年我成了首批个体工商户。曾先后担任过个协副主任,县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县政协常务委员,赤脸店社区支部书记。一路走来感慨良多,党的好政策,为我搭建了平台,有了用武之地,是改革开放让我的生活起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回忆起我下学回村时,家中八口人,老的老小的小,我15岁时成了家中唯一男劳力,是出了名的贫困户,为了多挣点工分和提成钱买盐吃,生产队也比较照顾我,安排我上山开山打石搞副业,尽管披星戴月拼命干,仍然不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住的是老爷爷晚清时代盖的土坯房,冬不挡寒夏不遮雨,大雨大漏,小雨小漏,雨停了还滴答不止,我整天对屋发愁,最怕房屋倒塌,想买根擎梁柱也没钱。于是我就用石头垒了个石垛子顶着了梁。

住的这么糟糕,吃穿更是困难,三年困难时期更是吃不饱肚子,有时糠菜树叶也难找到,每天工值8分钱,衣服破了缝,缝了补,补丁摞补丁,衣衫褴褛。一双鞋,破了缝,缝了掌。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生产队社员大都出工不出力,在地里磨洋工。地里总是生产不出粮食来,饥寒劳苦在所难免。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如一声春雷宣布实行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改变为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农村土地实行承包责任制。从此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社会经济步入了快车道。日新月异,国富民强。

我分了二亩多地,种上麦子,在精心管理下,头一季就收了两千多斤小麦,秋季又收玉米两千多斤,这是我家有史以来见到最多的粮食。妻子说“咱还得买点粮食存起来,防备政策再变了”。我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于是又买了三口大缸和三盘茓子,自家粮食装不满缸又到市场买了两千多斤小麦。后来连年丰收,家里粮食又没处放了,每年需要晾晒难于管理。妻子说“我看政策变不了啦,咱也学别人把粮食存面粉厂一部分,卖一部分吧”。

体制改革后,允许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鼓励发家致富。我发挥自己会电气焊的特长,干起了电气焊维修部。那时县城从州城迁往后屯不久,我抓住城市建设的商机,扩大经营,上门服务,热情周到,得到甲方赞许,承包工程连续不断,如:农业银行营业楼锅炉暖气安装,副楼遮阳板的切割;东平二中教学大楼钢筋梁焊接及弯曲,县城内垃圾箱制做等多项工程,我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挣得了第一桶金。

手里有了钱,家中土坯房变成了砖混结构的楼板房。新房子里安装上了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电子琴,全村第一家装上了私人电话,第一家买了摩托车。个体私营企业干的风生水起,日子过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个人富起来后对党心存感恩,感谢富民之策,产生了报答社会之心。于是我在经营厂门口挂了一块“免费为烈士军属服务”的牌子。除为烈士军属服务不收费外,本村民也全部不收钱。我看村民小麦脱粒有困难,便主动买大型脱粒机一部,免除一切费用,为村民连续几年无偿小麦脱粒,直到土地被征占用,无地可种为止。几十年来无偿培训了电焊工50多名,这些人多数在我的帮助下自立门户,自主创业,脱贫致富。其中有一个徒弟,汶上县张辛庄的张树兴,现成了国家轮船厂的特级电焊工,并负责领班。

我积极参加社会各种公益活动,抗震救灾、拥军优属、敬老扶贫、捐资助教,样样跑在前头,各种荣誉证书装满一箱子。县政府曾因我两次捐资助教,颁发捐资助教光荣牌匾两块,至今保存。

照章纳税,从不偷税漏税。那时是记账征收,税务检查,我都是每次荣获全县“第一名”的光荣称号,当时成为全县唯一的参加省市政府表彰的模范纳税户,披红戴花奖励现金两千元。我曾被国家工商局国家个体劳协两次评选为“先进个人”。年年受到县市劳协工商联和政府的表彰,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赞誉。曾在全县各乡镇巡回演讲,传授奉公守法,先富带后富的光荣事迹和先进经验。

由于我在改革开放中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连续四届被选为县劳协副主任,连续两届选为县工商联副会长,连续三届任县政协常务委员。在任期间我积极写提案,为发展东平个体经济建言献策。其中建设市场大棚的提案,引起领导重视被政府采纳实行。

1998年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进党组织怀抱,实现了我多年夙愿,更增强了回报党恩,献身为公共事业,实现入党誓词的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带领更多的人加入致富奔小康的队伍。

2000年村民选我当村主任,党员选我为支部书记,遭到妻子坚决反对说“天下没有你这样的憨种,放着大钱不挣,干这出力不讨好的村官,也不知你咋想的”。我说“我是党员,要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不能光想个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我的夙愿,也是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际行动”。任职后我对村两委班子讲“咱这些人谁想发大财,挣大钱就去别处,我们这个班子就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要吃苦第一,吃亏第一,服务第一,要廉洁奉公,不贪不占,当村民的好干部”,我是这样说的,在任期间就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也是这样干的。

通过村两委研究,根据县城扩建我村土地卖净的实际情况,先后建了两条商业街,每户两层门市房,首先解决村民经商场地问题。为启发群众,提高他们经商意识,经村组织研究决定,带领村民到诸城、青岛、南山集团等地参观学习。回来后很多村民开始经商干个体,取得了很好效果,受到村民好评。

2002年村委研究兴建市场建起了十字交叉的市场大棚,大棚总面积约3000多平方。建起了货台,修了村内下水道并硬化了村内所有路面,其中一段大棚内建起了鱼池,我村建起了全县城第一个农贸市场,货物齐全,商贾云集,达到了空前繁荣昌盛的场面。并请示工商局批准,每年阴历二月初八为物资交流会,带来更旺人气,有力的繁荣我村经济。2003年响应全县镇招商引资号召,盖起1千多平方的车间,引进服装厂一个,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困难的问题。对不爱经商的村民,根据每户的特长进行讨论,作相应扶持,引导扶助建养猪厂15家,养鸡场3家,石子厂4家,承包果园3家。发挥村民各自特长,致富不留死角。大小沟内栽植杨树1千多棵。由于我努力创业,引领村民发展经济,2005年我被县政府评为“双强社区支部书记”,受到县政府表彰。

我村又建起1000多平方米4层办公大楼,解决了村两委办公场地,村民学习娱乐场地及建筑公司办公场地问题。实行了建筑公司私人承包,杜绝了吃大锅饭的弊病。还清了上届遗留的债款150多万元。为每户村民安上了自来水管并装上水表,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村委达到一无外债二无内债,为下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截止到2006年,全村固定资产达到9千多万元。

为方便学生入学,主动与县实小,实验中学,教育局多次结合,解决了入学难的问题。孩子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几年后多数学生脱颖而出,考上了大学。对考上大学的孩子,村委发放光荣牌匾,荣誉证书,为家长和学生照全家福相片,上村光荣榜表彰。并为每个学生买优质皮箱一个,发放奖学金500元,以资鼓励。全村形成求学成才报效祖国的良好风尚。

每年开展评选模范村民活动。其中评选“五好村民”、“好青年”、“好婆婆”、“好儿媳”等活动,大张旗鼓的表扬先进事迹,让他们在村民大会上进行讲演,让别人学习,并且颁发奖状,然后照相上光荣榜,让村民学有方向,赶有榜样,全村风气焕然一新。

在村两委带动努力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多数家庭有车有房有存款,事业蒸蒸日上。全村除憨傻外,都娶上媳妇,过上了美满幸福生活。

群众见村委给他们办了事,不少人就送礼上门,我再三嘱咐村两委要严格要求自己,我作为村内书记带头拒绝不收礼,如果推不下,我再派村委员李长柱如数退回,婉言谢绝。每到春节与中秋节闭户锁门并在家门口写拒收礼的顺口溜贴在门上“你来礼,我回礼,礼礼不断;你劳神,我费心,双方麻烦;来电话,去电话,话话知者;君子交,淡如水,友谊长存。”收到了良好效果。

2006年,我老伴儿患有严重的胃病和精神抑郁病,久治不愈,体重不到70市斤。我不得不写报告退了下来。通过北京上海连续治疗,病情有了好转,我便在空闲时间学习书法。参加了县老年大学水浒诗院学习写诗。在众诗友帮助下,有了提高和进步。十多篇诗词在国家诗刊和东平报刊登,更多诗作在水浒诗刊上发表,并在2016年出版了近200页的诗书集,取名为“牧耕蛇耕”,用以抒发感情,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为习近平新时代敲响边鼓。

改革开放四十年让我就像做了一个蝶变梦,从原来没饭吃,没衣穿,没房住的贫苦农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和全村人一样,成了有楼有车,有存款的富裕户了,这是当年做梦也想不到的。我现在小家合起来16口人了,有轿车5辆,固定资产上千万元,儿子当教师,大女儿经营个体,二女儿在泰安电业局,空闲是研习水墨画,也小有名气。现在我的生活已达到了小康水平。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党的好政策带来的,改革开放成就了我,使我的思想境界一步步得到了升华和提高。党的恩情是一辈子报答不完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现在是笔耕不辍,老伴是我作品的第一读者,今年又搬进了带电梯的复式楼房,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与诗友切磋文化作品,引吭高歌,歌颂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以感恩心情写出我的心曲:

改革开放上高楼,昔时农民获自由。

曾是农家贫穷客,蝶变小康免忧愁。

文人骚客常聚会,挥毫泼墨展歌喉。

唱响习总新时代,矢志感恩立潮头。

 

 

作者孙庆华东平县老年大学学员

原东平街道赤脸店村党支部书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