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盐是我国急缺矿种,多年来列为国家重点找矿项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直接找矿效果不显著,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盐类矿产与油气矿藏在形成条件上具有某些共性,常生成在同一个沉积盒地中。世界上已知260余个油气田中,有130个伴生有盐类矿床,而在已知40余个重要钾盐矿床中,有40%是在油气勘探中发现的。因此,在油气勘探中综合兼探钾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根据上述找矿现状与找矿理论,国家计委国土司于1987年下达了“油气勘查区成钾条件调查”任务,决定由地矿、石油、化工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于1987-1988年完成该项任务,“提交全面总结报告,提出开展油盐兼探的具体靶区”。经研究确定,该项目挂靠在原局属地矿部第三地质大队,并决定我担任调查组组长。调查组由三个部门、八个单位、九名地质人员组成,我队有我和杨殿英同志参加。1987年5月调查组成立,1987年6月至1988年8月,我们兵分两路,先后对除东北以外的全国各主要油田及油气勘查区进行了调查,开展了包括资料搜集、座谈访问、剖面观察、岩心复查、采样分析等项工作,涉及21个省、区、市82个生产、科研、教学单位。1987年11-12月进行年度总结,1988年9-12月进行系统资料整理,综合研究,编写“中国含油气区成钾条件调查报告”。 根据陕北石油钻井新发现厚盐层的信息,我们调查的第一钻直奔陕北,我们在长庆石油勘探局查阅了大量钻井、物探资料及研究报告,到野外一线观察打到厚盐层的镇川,井岩心并采样;到陕两延长油矿翻查五十年代施工的延深井的旧岩心,查看原始记录,该井在1955年就打到了盐层;我们还到了内蒙磴口观察由地矿部三普在盆地北部施工的伊24井等岩心,了解盐盆边部的地质特征。通过调查及分析,我们立即给国家计委国土司写了一份专报,建议在陕北奥陶系开发油盐兼探工作,立即安排兼探取心井,并提出了具体井位。我们的建议很快被国土司采纳,并给石油部下达了取心任务,最后,长庆油田加深了原来设计不打穿盐层的榆9井,增加取心350米,并将终井层位改到寒武系,该井成为到目前为止陕北地区钻穿层位最全的钻井。后来,在榆9井发现了钾石盐及光卤石等钾盐矿物及薄钾矿层,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世界奥陶系首次发现钾盐,也是我国海相沉积区首次发现钾石盐。 我们在新疆的调查中,发现了三处新的含盐地区和层位,在塔里木盆地北缘沙10井石炭系见有224米厚的石盐岩,单层厚达190米,可异含钾量很低;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艾比湖地区艾3井下第三系首次发现石盐岩;在吐鲁番盆地上第三系也发现了盐层,厚达99米。在新疆,我们还进行了剖面观测和地表盐丘的观察,我们在塔里木盆地西部乌恰县观测了第三系剖面,在塔里木盆地北部温宿县考察了阿其克苏盐丘和盐山口盐丘,那是一片人迹罕见的荒原,盐丘出露地表,和表层浮土及泥砾胶合在一起,受雨淋之后,溶解的盐水顺山而下,形成满山遍野白茫茫似雪非雪的景观,有的顺沟流下形成阶梯式的“盐瀑布”,非常壮观。在盐山口我们还见到厚1米长十多米的纯盐层出露在山坡上,常年不化,可直接开采。 在青海,我们考察了柴达木盆地中部的盐湖群,在察尔汗钾盐湖,我们穿上水靴,脚踏水下的白色结晶盐壳,深入湖心达1公里,观察卤水结晶的地质环境,还在察尔汗钾肥厂参观由卤水提取钾盐的生产流程。在柴达木盆地西部,我们与青海石油管理局的专家进行了座谈,并在施工现场查看新取出来的岩心。 我和两名同志组成一个三人小组从格尔木乘两天汽车翻过唐古拉山到了西藏拉萨,西藏地矿局资料处的藏族同志热情接待了我们,因为我们持有国家计委国土司的介绍信,所以查什么资料都不受限制,我们查看了1951-1953年中科院西藏工作队在西藏东部进行路线调查的资料,五十年代青海石油普查大队在昆仑山——唐古拉山路线概查的资料,60-70年代中科院、地科院对西藏盐湖的考察研究资料,还有七十年代西藏地质局四大队提交的石油普查报告等,通过这些资料的搜集及整理,我们发现在青海南部及西藏东部有六处盐丘、盐井或盐矿点,而这些珍贵资料过去是不被人重视的。 在云南,我们考察了江城勐野井钾盐矿,这是我国目前唯一探明的固体钾盐矿床,我们观察了探矿坑道,参观矿石采集以及钾盐提取的工艺流程。 通过一年的野外调查,从西到东,从北到南,一个点一个点的深入了解,又经过半年的综合整理,我们汇集了全国179个盐矿床及盐矿点的资料,编绘了“中国含盐—含油气盆地分布图”,这是前人没有做过的。通过以上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国各油气勘查区的盐盆面貌,发现一些新的含盐信息,将全国划分为15个成盐区,划分了四类油盐兼探区,提出了油盐兼探工作的具体要求及建议。 国家计委国土司委托地矿部直管局组织专家组对调查报告进行了评审,评审意见指出:该报告汇集了我国油气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资料,首次对我国30余年来盐矿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资料齐全,内容丰富。对各时代各盐盆的成钾条件、保存条件和油盐兼探条件作了系统分析,指出了有利的钾层位和地区,对兼探区的选择是切合实际的。该报告对盐矿地质研究和找钾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国油盐兼探研究工作的先进水平,是一部有较高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的报告。 在我们的报告提交后不久,在我们预测的有利区陕北首先发现了钾盐,随后在云南云龙县诺邓也新发现了钾盐,相信随着地质工作的发展,今后将会有更多新的重大的发现。
作者:杜之岳 山东省地矿局鲁南地质勘查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