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我经历的改革开放

2018-11-14 15:56| 发布者: htwangyue| 查看: 449| 评论: 0|原作者: htwangyue

摘要: 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站起来了,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使全国人民富起来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领导人民走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的新时代,使中华民族强起来了 ...

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站起来了,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使全国人民富起来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领导人民走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的新时代,使中华民族强起来了。我经历了这三个时期,深有体会。在学校读书和参加工作后深受党的教育,在思想上坚定一个信念,听党的话,为人民服务。自改革开放以来,对我的世界观改造触动很大。

一、世界观的深刻转变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学校上哲学课,工作后去党校进修,老师都在讲:“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本质的三大区别不可调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实行公有制制度,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是按劳分配;但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是私有制制度,人与人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是按资分配。认为两个阶级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分配方式不可调和。1978年11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和1992年1月的南巡讲话解开了谜底。邓小平说:“中国特色主义姓‘社’不姓‘资’,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给大家讲清这个道理。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这段论述,明确了我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看法。我们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不能闭门锁国,要大胆吸收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科学技术,为我所有。这与当今习近平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构想和要建立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计是一脉相承。邓小平还说:“不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工作中心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凡事先争论,先争论此说法做法姓“社”还是姓“资”。农民种庄稼也喊出了“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口号,引导人们时刻防止和平演变的危险,解放20多年农民每天在地里辛勤劳动,每年还是为吃饱穿短发愁,人民生活没有根本改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从农村改革,1980年至1983年推行农民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一举解决了农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农民买了“四大件”,盖了新房,出现了“万元户”。农村改革成功又转到了城市改革。农民、工人尝到改革的甜头,才认可改革的成就,才想改革,勇于改革。邓小平说:“改革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还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邓小平又说:“对办特区,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否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成就,明确回复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邓小平的一席话,争论多年的中国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使人们如梦初醒,中国经济制度姓“社”还是姓“资”就看是否是符合“三个有利于”,如果是符合“三个有利于”,就是坚持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扭转了人们多年争论不休的就关键问题。要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二、明确了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方法和措施

(一)邓小平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构想是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避免两极分化,解决方法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但也不能吃“大锅饭”,逐步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问题。

(二)改革要先农村后城市,邓小平说:“对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不只是经济特区问题,更大的问题使农村改革,搞农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邓小平同志的构想是先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经过三年的努力,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普遍实行,而后转向城市工业企业改革,对企业进行承包、改制、转型改造、厂长负责制,政企分开,下放权力等措施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三)经济特区典型引路,推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搞经济特区,发展市场积极非常成功。1992年邓小平视察珠海、上海等地时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比如广州,要上几个台阶,力争20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比如江苏等发展比较好的地区,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又比如上海目前有条件的更快一些。回过头来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在广东、福建先搞四个经济特区,又将经济特区推广到沿海各城市,最后在全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四)邓小平提出了保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一是提出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首抓打击各种经济犯罪,这两手都要硬。二是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三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四是要杜绝形式主义等等。

三、邓小平同志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和规划了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蓝图

邓小平讲:“我坚信,世界上称赞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发展后必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有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坚定了人民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规划了中国发展蓝图。并指出了当时世界发展方向和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作用和态度。邓小平说:“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事实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与当今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永远不称霸的论述是同出一辙,一脉相承的。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规划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蓝图。邓小平说:“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资本主义发展了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少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后来的几届中央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为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断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建党一百年时2021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艰苦奋斗、奋力拼搏,沿着邓小平规划的改革蓝图,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辟了更广阔、更崭新的道路。现在我的国是真的厉害了,作为一位中国公民,为我国突飞猛进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外国人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哄抢火烧圆明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天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成果,是党领导人民走了不少弯路,付出了沉重代价,接受了深刻教训换来的,的确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当前的大好形势。我作为一位受党培养多年的退休党员,我一定要响应党的号召,听党的话,维护党的权威,增加社会进步的正能量,在法院调解员岗位上努力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党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蔡玉刚

桓台县人民法院党组原副书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