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适逢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四十周年。一九七八年八月,桓台县人民检察院恢复重建。 四十年来,县检察院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为指导,在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过程中,坚持和践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始终以法律监督为主线,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依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深入查办、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强化诉讼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四十年来,县检察院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正人先正己,不断加强纪律教育,大力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建立了遗址严格执法、素质优良的检察队伍。检察官们换了一茬又一茬,奋斗了一代又一代,历代检察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情怀,严格履行检察职能,接力前行,他们用汗水乃至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崇高而神圣的检察事业,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四十年来,县检察院与全国检察机关一样,始终与改革同行,在一次次改革中不断完善检察职能。这是栉风沐雨的四十年、风雨兼程的四十年、砥砺前行的四十年、茁壮成长的四十年,展示了检察机关光辉的历史进程。 回首四十年,县检察院发展的每一步,都能感到党的关心、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县检察院重建时,与县公安机关同驻县老招待所院内,当时只有十几个人,二十间小平房,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办案员骑自行车到五、六里以外的乡村,这时唯一的交通工具。在县委的关系下、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全体干警的艰苦奋斗下,一九八二年在原址盖起一栋三层办公小楼,随着检察业务的扩展和人员的增加,又于一九八四至一九八六年在县建设街建起了现在沿用的六层办公大楼,使干警的办公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现在办公早已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正规化了。在当时建院仅有的十余人中,除了原先在政法机关工作过的同志外,再就是我们几个来自部队的转业干部,随着“严打”斗争的需要和各项检察业务的拓展,办案力量逐步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大家对检察业务都不太熟悉,尤其是我们这些军转干部,都是“门外汉”,但是怀着对法律建设的满腔热情、对检察工作的热爱和高度责任感,边干边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党的政策阳光沐浴下,全院干警掀起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潮,知识不足,加强学习,电量不足,不断充电,其中有五位同志分别到北大、中央政法干部学院、山东政法干部学院脱产学习。我是“老三届”,由于“文革”的破坏,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在一九八七年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入山东政法干部学院脱产学习了两年。全院干警边干边学,参见了函授学习,通过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和检察业务,为更好地履行检察职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是于一九七九年在改革开放的序幕刚刚开启我检察机关重建之际,告别部队转业到检察院的,从此与检察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三十年的检察生涯,直到二〇〇八年退休。军旅、从检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变化的是容颜,挺起的是脊梁。在部队立正稍息、向右看齐、正步齐步,练就步调一致,如今不忘初心,看齐意识强;投弹、射击、驾驶……,练就的过硬本领,如今自强不息,责任担当。当过办事员、助理检察员、检察员、检委会委员、科长、反贪局长、付检察长;干过行政、当驾驶员,做到热情服务;当做批捕科长,审查批捕,查微折疑,不袒不纵;当经检科长、反贪局长及分管反贪渎侦十年,反贪惩渎,斗智斗勇,严格执法,秉公办案,与干警们一起查办贪贿、渎职犯罪案件四百余起,重点查办了建筑、卫生、交通、公路、电力、金融等系统的犯罪分子,他们当中有局长、分镇长、公安派出所长、法庭庭长、企业负责人等,有的被处死缓,有的被判有期徒刑十年以上,使违法犯罪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处,社会空气得到了净化,为桓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推进依法治县发挥了重要作用。县院发炭疽在一九九五年曾受到市院记集体三等功的表彰,我个人也被荣立二等功一次。在办案的同时,注重社会调研和综合治理,我们所办有影响的案件,《中国检察报》、《方圆》杂志都曾给予报道。展现在眼前的一面面金光灿灿的奖牌和锦旗,掩藏在背后的是检察人辛勤地耕耘和无私地奉献。 二〇〇八年,我光荣退休,离开奋斗了三十年的检察工作岗位。追记历史的印记,还时刻关心着心爱的检察事业,作为县检察院离岗、退休干部支部书记,团结离退休干部,发挥正能量,继续为我院检察工作在新时代取得的成绩。 以上是我对检察生涯的片段记忆,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县检察院的发展和辉煌,也记录了我作为一个人民检察官为钟爱的检察事业奋斗的历程,我为有这样的人生而自豪,更为检察机关四十年的辉煌而骄傲。作为一个老检察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常怀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对正义的追求之心、对人民的仁爱之心,继续关心检察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共赴新征程,迎接检察事业发展的新未来,祝县检察院谱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作者:李树明 桓台县检察院退休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