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亲朋好友欢聚,谈起家乡改革开放的变化,下初供电所职工段桂武不由感慨道:“从祖祖辈辈照明用小油灯,后来用上电灯,到现在用节能灯,家乡用电的变化真大呀!”他的话也勾起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老人们说这是神话。回想七十年代,我们段家村有近800户,2300多人口,在下初公社是第一大村队,交公粮占全公社的十分之一,是全县远近闻名的红旗村。村里粮食产量较高,还有绣花房、缫丝房、磨坊、粉房、油坊、草制品、打铁、制钉、缝纫铺等十几种副业。集体经济富裕了,1974年村支部研究安装电灯,这在下初公社是第一家。支部书记段云俊安排分管副业的支委段桂翠(村里人都叫他“官总”)带人北上牟平县柴油机厂买回了一台460型 60马力柴油机,又南下南京市发电机厂买回了一台40千瓦的发电机,成立了段云强、段桂武、段桂龙三人电工组,那时段桂武、段桂龙刚满18岁。事有凑巧,正赶上下初公社高中物理课搞开门办学,同学们在物理老师徐保建带领下,吃住在村里,用了两个月时间,帮助村里逐家逐户安上了电灯,每家最多让安两个灯泡。发电那天,全村像过节一样。天刚抹黑,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坐在灯泡前,等着亮灯。村干部则都聚集在发电室,等着这一刻到来。柴油机响了,带动发电机转起来了,电闸合上,电灯亮了,全村一片欢呼。官总段桂翠禁不住跳起来。“好!神话变成现实,我们段家村终于灯头朝下啦!”于是,发电机成了段桂翠的宝贝疙瘩,电工组也成了村里最羡慕的人,发电室就成了村干部每天必到的地方。 刚用电时,油料全由村里负责,每天只限照明三小时,晚六点到九点。每到八点五十,发电机就减一下速,电灯就眨一下眼,告诉村里人准备一下,电灯快回去了。“快收拾一下,电灯要回去啦。”每到此时,干活的、串门的都赶快结束。 “唰”电灯灭了。 “咦,怎么又停电了?” “唰”不一会儿电灯又亮了。 “村民同志们,大家不要惊慌,刚才是皮带断了!”段桂翠洪亮的广播声响起。那天段桂武在发电室值班,皮带断了,电机自然就没电了,他十分慌乱,手足无措。官总段桂翠急匆匆跑进发电室,询问是怎么回事。段桂武好容易发动机器,安上皮带,有电了,段桂翠于是连忙通过广播告诉村民们。 1976年,个别村民陆续买了黑白电视机,做饭用上了鼓风机。电不够用了,段桂翠又去牟平买回了一台4160型 100马力柴油机换上,在南黄医院工作的段云龙托人从北京为村里又买回一台30千瓦汽油发电机配合使用。发电量大了,村民用电更方便了。村里增加了8台小麦脱粒机,每两个小队合用一台脱粒机。小麦脱粒再也不用人与牲口棍打砘碾。当年麦季,为了抢时间保麦收,节约用电,小麦割下运到场院,先要用铡刀从麦捆中间铡开,麦根放在一边,脱粒时把麦捆散开,专门把麦头脱粒,既省时又节电。大家按要求认真操作着。但也有失误的时候,一不留神,一个麦个子没散开,整个进到脱粒机内,机舱被堵塞,电机呜呜空转,用电量一下子增加,整个村庄用电负荷增大,电灯光一下子暗了下来。这时候,就听到我们的官总段桂翠大嗓门又亮起来了,“大家加油干哪,你看,我们的发电机三相坏了两相,还有一相在坚持呢。”事后大家都把这当成笑话,可是仔细一琢磨,还不是刚用电,心里高兴,不舍得用。记得刚开始通电的时候,村民们用电都很节省,农村晚上九点左右就一片黑暗了。 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接上国家电网,村里不用自己发电了,电费虽说不是太高,但人们收入还很少,大家仍然很节省。那时候一个村只有一个变压器,电压还不太稳。家庭条件较好的,在买电视机的同时,通常会买一台稳压器。 2000年,乘改革开放的东风,按威海市统一指示,乳山市圆满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解决了由于电力设备老化陈旧、供电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的电能损失增大问题。“你看现在,基本上家家都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有的家还有空调呢。”段桂武说。农网改造工程结束后,农村变压器容量加大,加上电费也降低了,农村的晚上是灯火通明,以前城里人才能用的高档电器也逐渐进入了更多的农村百姓家。 “现在家家都离不了电,所以我们必须快速排除故障。”段桂武告诉我们,电力公司要求从安装电表到抢修电路,用户只需拨打电力彩虹服务热线9598或当地供电所的值班电话,维修人员就会骑着摩托车在半小时内赶到,保证“抢修不过夜”。而以前修整线路远没有这样方便,从供电所到发生故障的地点,往往都要用步行,群众反映不好。2011年7月25日,乳山市遭受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强降雨袭击,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最大降水达到359.5毫米。特大降水造成很多村子里的大树、线杆全部被刮倒,致使电网瘫痪,整个乡镇都陷入黑暗之中,下初镇受灾最重的是古初、三甲、下洼、胡家口村,十几棵电杆全倒了。为了尽快修复电力系统,段桂武他们抢修小组,通宵达旦忙碌在现场。“为了尽早恢复供电,当时连着一周都没回过家,吃住就在线路上。”段桂武回忆说,看着一个个村子的电灯亮了,他们的心里也都美滋滋的。 “以前村民缴电费,要挨号排队。要是个别户不在家,要跑好几趟才能交上,一些年纪大的老人缴电费更不方便。你看现在缴费多方便,不用跑那么远的路了。”86岁的段云君深有感触。现在除了能在农商营业网点缴费,还可通过电费充值卡、代收费等方式,基本在社区以内就能解决缴费问题。据了解,现在威海市已实行用电分段计费,要想节省电费,你可以错峰用电、选时用电。“现在用电方便了,电费便宜了,电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84岁身体硬朗的官总段桂翠自豪地说。 这就是一个普通乡村的“光明”之变,从而浓缩了威海乳山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
作者:段云明 乳山市下初镇初级中学退休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