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我亲历的改革

2018-11-11 09:40| 发布者: fcjyjlgb| 查看: 317| 评论: 0|原作者: fcjyjlgb

摘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国策,至今已有四十年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国策,至今已有四十年了。四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神州大地上,到处莺歌燕舞,遍地鲜花开放,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在精神层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拔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一方面,多年来戴在四类分子头上的紧箍咒终于摘除,这些人从此放下包袱,一心一意搞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此举大快人心,大得人心。另一方面是邓小平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的一部分,这一论断解除了长期套在知识分子头上的枷锁,改变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认识。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像一声炸雷,轰动一时。陈景润曾作为白专典型,一度成为了当时人们崇拜的偶象,尊重知识,敬重人才蔚然成风。文革中断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几十万青年才俊步入大学殿堂。对此,笔者感同身受。

再说衣食住行。改革前,因物资匮乏,什么都要票证。那时国人每年三尺三寸布票,还不够做一件衣服的,外国人嘲笑我们说五个人穿一条裤子。那时孩子多,老大穿完给老二,补丁摞补丁,衣服少,虱子多。男女衣服都是清一色中山装和国防服。女的不敢穿花衣服。改革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经济繁荣,物资丰富,票证废除,各色布料随便买。再后来就不买布做衣服,直接买成品衣。男士西装革履,扎上领带,潇洒帅气。女士们的衣裙款式多样,穿上高跟鞋,青春靓丽。

民以食为天。改革前,在生产队每人分口粮每年三百多斤,有的不到三百。麦季每人分几斤麦子,山区还不到十斤。汶阳田产量高也分不多,大部分交了爱国粮,被称作高产穷队。过年过节才能吃顿饺子,小孩子都盼着过年。那时只有上大学或参军才能天天吃馒头。实行责任制头一年,我家就打了近两千斤麦子,交完提留和公粮,还剩一千多斤,一家四口吃馒头是不成问题了。改革前,进饭店下馆子是很奢侈的事,只有相亲定婚才能走进饭店。现在不同了,一家人或亲朋好友到饭店聚一聚,都很平常。从前挖野菜是充饥,如今城里人挖野菜,是尝个新鲜。改革前走亲戚少不了拿馒头、挂面、点心之类的食品,当年的这些稀罕物如今已成为家中常有。

杜诗有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千年后,诗圣的愿望已成为现实。改革前,在农村住的是土坯房,睡的是土炕。下雨天,外边大下,屋里滴嗒。到冬天,开门屋里冷,关门屋里黑,烤火屋里更黑。1985年,我家盖起一套砖房,在我们村算是头一份。如今,土坯房不见了,家家盖起砖房,有的盖起二层小楼。现在不少村盖起社区楼房,旧村变成耕地,既扩大了耕地,又住上楼房。为了孩子上学,不少人在县城买了楼房。

改革后,村村通了柏油路。要想富,先修路成为流行语。行车不便的深沟也架起桥梁。农村运肥运庄稼用上了农用三轮车和双排汽车,独轮车和地排车成为历史陈迹。电动车成人几乎人手一辆,不少人家买了小汽车。有了车,活动半径扩大,有的全家自驾国内旅游,正在建设的青兰高速公路肥城人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选择。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驻村干部宣传社会主义,描绘这样的图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喝牛奶,吃面包。如今,进入互联网通讯时代,人人都有手机,足不出户遍知天下事,梦想中的画面早已变成了现实的生活。

改革四十年,中国综合国力发生巨变。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进入世界市场。科技成果日新月异,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嫦娥登月工程的启动,蛟龙号探索海底世界。火箭军、核潜艇和驱逐舰等国之利器,保卫着祖国安全。第一艘国产航母已下水入列,第二艘也在建造中,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成为保卫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四十年沧桑巨变,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我们坚信,只要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就有更光明的未来。七十年国庆在即,祝愿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改革四十年

改革历经四十年,

神州日月换新天。

三中全会国策定,

拨乱反正谱新篇。

实行生产责任制,

亿万农民尽开颜。

乡镇企业异军起,

经济繁荣城乡联。

农贸市场遍城镇,

蔬菜瓜果样样全。

衣食住行变了样,

精神面貌换新颜。

尊重知识敬人才,

确立科学发展观。

恢复高考得人心,

千军万马过大关。

一榜未必定终身,

毕竟行行出状元。

遍地英雄竞风流,

喜迎建国七十年。

不忘初心齐奋进,

振兴华夏永向前!

  

作者:李寿谦肥城市第三中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