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云南双柏:深化产业建设 创新经济发展

2018-11-2 09:46| 发布者: 家住北极| 查看: 578| 评论: 0|原作者: 李文才

摘要: 双柏县共有8个乡镇、84个村(居)民委员会、31608户、人口152495人。有国土面积4045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6.5人。是一个民族、山区、贫困"三位一体"的农业贫困县。既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自 ...

访谈者:李文才,双柏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现任双柏县楚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

双柏县共有8个乡镇、84个村(居)民委员会、31608户、人口152495人。有国土面积4045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6.5人。是一个民族山区贫困"三位一体"的农业贫困县。既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自然气候特点。回顾40年前双柏县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形成"山大箐深,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产业单一、经济滞后"的状况。在十年的文革动乱和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疆化、市场封闭、经济淡化、生产落后、效力低下、供求差大、财税乏力、温饱艰难。由于多种原因影响到1978以前,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930万元、人均仅有213.6元,粮食产量3122公斤、人均236公斤,财政收入185.79万元、人均仅有财力13.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元。1978年具有历史重大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确立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确方向。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富强之路。

40年来在双柏县委和县政府的坚领导下,紧密地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引领、疑心聚力、创新思路、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抢抓机遇、赶超发展的思路。结合双柏的县情提出实施稳农富民、兴工强县、强资兴县、流通活县的四大战略。集中全力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收入为目标。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实"鼓励个私经济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强工业经济实力、推建科技产业创新、发挥资源产业优势、打造绿色品牌、挖掘增值潜力"做为双柏发展的主要突破瓶劲。

经过全县人民齐心合力、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奋力赶超改革开放40年到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6156万元,比40年前增加373426万元、增加128.4倍。人均总值达24670元、比40年前增加24466.4元、人均增加123倍。地方财政总收入40800万元、比40年前增加40614.21万元、增加218.6倍。人均财政收入2675.5元、比40年前增加2661.64元、人均增加192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3元、人均增加171.8倍。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主要经验和成效体会。

一、 鼓励个私经济发展,创建经济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来,为了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振兴经济发展。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认真抓住改革开放政策机遇,把思想从化中转变到改革中来,把管理摸式从封闭中转换到开放中来,把精力从争论中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动力、坚持开放市场、搞活经济,把积极鼓励支持个私民营经济发展当做工作重点。以发展个体经济、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三资企业、外资企业等 。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多种行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政策上给予鼓励、扶持、奖励、保护、引导。在服务上加学习、培训、协调、交流、指导、管理。

经过40年的精心努力,个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覆盖范围较广,除分布在全县各地的批发、零售、餐饮、运输、社会服务等行业外,还迎伸到房地产、水电开发、矿产、制造、旅游、医院、科技、物业等各个领域。个私民营企业已占据全县市场经济的主要成份,对全县区域经济拉动发挥了较大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到2017年全县共新发展非公经济6864户、从业人员21862人,注册资金384778万元。其中:私营企业1290户、从业人员8471人,注册资金347507万元。个体工商户5574户、从业人员13391人、注册资金37271万元。2017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7.2亿元。占全县总值的45.2%。实现财税收入15700万元。其中主要行业的营业收入: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927万元,餐饮、住宿业营业收入51316万元,旅游业收入74141万,加工业产值68728万元,建筑业产值60849万元。个私民营经济已形成了全县第三产业的主要增收来源。个体私民营经济的稳健快速发展,拉动了投资建设,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提升了财政增收能力,活跃了市场经济繁荣,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富民县中取到了拉升提速的重要作用。

40年来个体私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即有成功、也有失败的艰难发展过程,最终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发展的成果,对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现实意义。 

二、 打牢工业基础建设,推进新型化工业发展

在改革开放前,双柏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数量少、规摸小、技术差、效益低"大多处于手工制作的粗制产品,多数以资源类开采利用,只有少数使用半机械设备生产,工业经济处于十分脆弱时期。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小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主要工业产品:有资源类银、木材等的开采,加工类有木器缝纫制鞋印刷食品等,生产类有水泥、建筑、酱油农机具制造酿酒皮革机械修理等。全县共有全民集体、社办工业和加工企业54个,从业人员985人,实现工业总产值685万元,实现税利35.6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双柏县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产业的发展,为改变"工业小县,经济弱县"的壮况。县委政府提了"兴工强县"的战略目标。坚持"以改革为机遇、以开放为动力、以发展为方向、以资源为基础、以招商为引领、以产业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突破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加快发展的活力和创新动力,有力地推进了工业经济新型化的发展里程。

(一)发挥投资引导作用,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为了加大招商引资步伐,双柏县把招商引资作为主要工作重点,共成立有县处干部带队,乡科级干部参与的18个招商团,要求做到"产业精准、区域精准、园区精准、主体精准、方式精准、考核精准"的6个精准招商。2017年累计引进和实施的招商项目达155个,引进到位资金达113.7亿元,其中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3个,引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个,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3个。全县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效,强力推进了工业新型化的创新发展能力。

(二)夯实园区基础建设,提升园区服务功能 为吸引更多的项目入驻工业园区,推动工业园区发展,对园区的引进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名具体责任人制度,从洽谈签约审批办理等实行全程跟踪协调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用地供水供电原料收储等协调服务工作。为加工业园区基础建设,园区统一征用土地540亩,其中已平整土地330亩,修建园区道路4.87千米,以引进9个科技水平高、投资规模大的高新科技产业入驻工业园区,投资园区资金达36.2亿元。为拉动园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发挥资源优势,加大产业开发力度。1)充分利用林业的自然资源优势,提升林化产品的深精加工。全县共有21户木材加工和林化工企业,2017年加工生产锯材129221立方米、生产木片9623立方米、收购松脂等原料75153吨,实现木材加工和林化产业产值55707万元。其中:云南美森源林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松香15895吨,产值15326万元,生产松节油1493吨,产值1386万元,生产歧化松香13227吨,产值15376万元,大部份林化产品口国外。双柏华兴人造板有限公司年生产10万立方中(高)密度纤维板,年产值2亿多元。2)充分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水电产业的开发。在加生态自然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抓住初期电源紧缺的发展机遇。全县成立了水电开发领导小和开发办公室。对全县的水资源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分期开发。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到目前全县共建成水电站18座、装机16.18万千瓦,建成光伏并网电站1座、装机2.7万千瓦。全县年发电量73704万千瓦,上网电量71847万千瓦,发电产值15426万元。改变了过去以买电转向上网卖的较大变化,大部份电能直接输送到省内外,有力地支持了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勤奋努力,至2017年全县有工业(制造业)企业80户,实现工业经营产值420649万元,实现地区增加值98230万元,占全县总增加值26.1% 比40年前增加143倍。其中2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经营产值34.9亿元,实现增加值62181万元,占工业增加值63.3%。实现财税收入12615万元。

40年来我县工业经济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由粗糙型转向高科技型,由低速型转向高速型,工业经济的掘起发展,增强了全县的经济实力,正在迈入"兴工强县"的快车道。

三、 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做强粮、烟重点产业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政策体制的影响,双柏的农业经济发展及为艰难。人们的平均分配思想较重、积极性不高、生产力低、生产方式原始、科技能力差、基础设施弱、经营摸式不灵活、种植结构单-、产量低、效益差。制约了全县农业生产经济的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前全县有耕地16.25万亩,粮食产量3122万公斤,平均亩产192公斤。人均235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961.8万元,人均76元。经济纯收入676万元,人均收入仅为53.6元。

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在发展的新时期国家给予了"三农"极大的支持、制定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并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还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使广大农民得到了长期的实惠,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强大动力。为了加快提升农业发展速度,双柏县始终坚持把"调构,兴产业,建支柱,强特色,创品牌,增效益"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路。把"建设优质粮、烟基地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着力打造高原现代化农业。

(一)抓牢粮食生产,实现稳步增收。 民以食为天, 粮食是人们生活的主要食品,也是粮农的重要经济来源,为抓好粮食这-民生产业,双柏县认真抓好国家各项农政策的落实,加大农业基础投入,着力推进科技推广,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实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近十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共投入资金5亿多元。加强了农业的水利修建、沟渠建设、改梯、低产田改造等基础建设,已改造中低产田(地)2.1万多亩,坡改梯18000多亩,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地)6.9万多亩。其中吨粮田3200亩,750公斤以上23810亩,500公斤以上17220亩。已建省、州级万亩优质高产片4片、41200亩,千亩展示片4片、400亩,百亩核心区15片、3313亩。已建立省、州级农业龙头企业36家:其中省级13家、州级23家。到2017年全县实现粮食总产量8572.8万公斤、人均达562公斤。粮食总产量比40年前增加5450.8公斤、人均增加327公斤。平均亩产421公斤,每亩增加229公斤。

(二)做烟叶支柱产业,实现提质增效。抓好烟叶支柱产业发展,实现烟草转型升级是全县经济增长,财政收,农民得利的重点产业。各级政府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以特色为抓手、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计划管理、提升技术指导、培植优质基地、规范经营管理、提升等级质量"为措施,一是对烤烟生产实行奖惩考核办法,对年底完成烟叶收购考核任务的县级有关部门和乡、镇、村领导干部给予奖励,对完不成考核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对种烟户实行种植合同管理,严格按合同组织供苗、配套物资、移栽收购。三是以种植特色品种为示范,全县种植特色品种面积达65.71% 四是优化部局,抓轮作、连片种植,共连片642片、连片在50亩以上面积达90%以上。到2017年全县共种植烤烟52901亩,收购优质烟叶7135吨,其中收购的上等烟达70%。农民实现种烟经济总收入20748万元,财政实现税收4583万元。烟叶生产以成为全县最强劲的支柱特色产业。

、培强畜牧业发展基础,提升畜牧业发展后劲

双柏县有较好的畜牧业资源发展优势,由于在长期养殖中存在着"小而全、科技差、投入少、周期长、产品散、 效益低"自给自足的传统养殖摸式,使畜牧业发展步履艰难。改革开放以后,为改变"生态县、产业弱县"的现壮。双柏县充分依托林地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增加总量、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择优发展”的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生态、节粮型畜牧业为导向,以科技推进为动力,以畜牧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重点,努力提高畜牧产业化生产能力。一是加强科技推进,提升品种质量。抓好畜禽厩舍改造、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全县建成改良点34个,种猪人工授精改良点11个,肉牛冻精改良点7个,奴比亚黑山羊种羊纯繁场一个、扩繁场2个,广大畜牧良种覆盖面和科学养殖水平普遍提高。二是抓规模、促发展。以标准化养殖为突破口,全县已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5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小区(场)48个、发展养殖重点户1327户,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435个、规模养殖户有3231户。三是抓招商、培龙头。加大畜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全县共引进11户畜牧企业、注册资金达1700万元,企业带动农户630户,促进农民增收126万元。如引进了双柏县云天蓬种猪繁育有限公司50000头种仔猪养殖场、年出栏肉猪15000头。双柏县鄂嘉镇生态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已建立生态养殖基地20平方公里、年可养殖10000头猪的山地养殖场。畜牧企业的崛起有效带动了畜牧产业稳健发展。到2017年全县共栏肉牛31829、栏肉羊105600只、栏肉猪99054头、实现畜牧业产值7702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8%,农民人均收入3046元,占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6.2%

五、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绿色产业发展

双柏有着"生态好资源丰潜力大"的林地资源优势,为了发挥好这一财富资源。双柏县把“优势在绿、潜力在山、希望在林”作为发展思路,坚持"以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取向。在发展上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着力打造高原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全县共有林地面积493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81% 为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2017年全共种植核桃100.19万亩,营造速生丰产37.02万亩,膏桐产业基地38万亩,茶叶种植14410亩,桑园11100亩,青花椒5.72亩,冬桃2万亩,红宝石榴16000。其中核桃已挂果15万亩、干果产量达3659吨、产值8050万元,茶叶产量564吨、产值2030万元,桑园产茧109吨、产值404万元。利用不同的气候特点和优良土地资源种植枣类0.92万亩,种植鲜葡萄10400亩,魔芋10700亩,热作冬早蔬菜种植3.8万亩,种植长寿青碗豆和青蚕豆特色晚秋作秋作物2.5万亩。利用高中海山地多的资源优势种植首乌、当归、天门冬、白芨、紫胶、茯苓、三七、续断、重楼、佛手、砂仁、丹生、芍药、石斛、黄精等30多种中药材 7.2万亩,生物医药产值达4.95万元。利用丰富林地资源采集品味优美的牛肝菌、香菌、鸡枞、干巴菌等野生菌1539吨、实现产值7389万元。到2017年全县共实现农业特绿色产业收入7.68万元。占农业总收入38.6%、农民人均达6159元。在创优生态绿色产业发展中、共发展各类绿色产业生产企业28个,产业合作社217个。其中取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企业7户,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认定总面积达3.48万亩,“白竹山”牌云雾茶,哀牢山密架山猪、大庄生态谷花鱼、绿汁江有机稻米和热作蔬菜、大麦地无公害葡萄、品种丰富的野生菌及各种生态无公害绿色果蔬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绿色生态知名品牌效应成为了助力双柏特色生态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有力地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40年是全国人民和经济建没"破壁前行、锐意进取、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改革开放40年也使双柏县发生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巨大变化。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到开放、崛起、致富的势发展历程。改革开放的40年、全县的经济持续、稳健增长,财政收入更加强劲,农民的经济收入快速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物质生活更有保障,人民的幸感更加充实。人们在生活中呈现"自主创业的多了、有钱的多了、住新房的多了、买车子的多了、电商购物的多了、行旅游的多了"的六多新变化。因此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攻坚脱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丽双柏而不懈努力前行。


.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