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者:张华生 友竹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四面环山,距县城52公里,是峨山县岔河乡文山村委会下辖的一个村民小组。在这个小山村里,有17户人家64人,耕地面积132亩,人均2亩多。目前,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的有35人,有5户人家还在外地购置了房产。 就是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的人占全村总人口的一半还多。为什么有一半以上的人背井离乡,在外地工作和生活呢?是不是资源匮乏、条件太差、生活贫困?是不是邻里不和睦、治安太差?带着疑问和思考,笔者近日走访调查了这个小村子。 村民向笔者反映,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了他们外出打工、追寻幸福的机会。在外出打工中,他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改变了旧意识、旧观念、旧思想;在外出打工中,他们认识到只有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安身立业之地才是硬道理;在外出打工中,他们悟出了只有遵纪守法、勤劳节俭、努力奋斗,幸福生活才会到来。他们有的走出去就不再回来,有的回来了又想出去。总之,是党的好政策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党和国家搭建的这个可以发挥个人特长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平台,层次多、领域宽、容量大、范围广,足以让他们找到用武之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广大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所有权与承包权分离,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土地又实现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使土地流转成为可能,让农民吃下了外出打工的定心丸,彻底解除了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破除了束缚人们外出的藩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培训、社保、医保、维权等政策措施,农民工只要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就有用武之地。玉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对农民工、城镇就业者、大学毕业生,结合各地各行业实际,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培训,千方百计保就业,为想就业者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友竹人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人口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村子的人文和环境随之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能正确认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友竹人认为,物质是重要的,在实践中认识到思想观念的转变可以获得物质财富。比如为什么过去贫穷落后,主因是思想观念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停留在吃饱喝足、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富即安旧观念上。破除旧观念,才会树立新观念;增强竞争意识,才会走出去寻求新生活。从此,走出大山到外地打工的友竹人,从胆小怕事到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勇敢地追求幸福生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友竹人在实践中认识到,即使再多困难也要走正道,不走歪门邪道。 其次是知识结构的改变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多年来,玉溪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狠抓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普六”“普九”任务落实,收到了实效。“知识改变命运”已潜移默化影响着多数友竹人。随着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如何在工作中增长见识和才干,友竹人正逐步掌握这把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文山村党总支书记熊文兰表示,新时代,文山村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执行力,调整产业结构,争取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中,使文山村有新变化,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