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七十可当“哲学家”

2013-8-2 09:3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428| 评论: 0|原作者: 宁 白

摘要: 人能活过70岁,身体尚健,思维正常,都可能成为“哲学家”。人过七十,经历了各种生活体验,对生命过程有了透彻的了解,因此在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上,变得坦然、宽厚,更具爱心,更懂得对生命的珍惜,这不是对生命的最 ...

人能活过70岁,身体尚健,思维正常,都可能成为“哲学家”。人过七十,经历了各种生活体验,对生命过程有了透彻的了解,因此在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上,变得坦然、宽厚,更具爱心,更懂得对生命的珍惜,这不是对生命的最好诠释吗?能诠释生命,便进入哲学境界了。冯友兰先生说,哲学“就是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

耳闻目睹的一些事例,让我觉得这一说法有着实际的依据。

不远的里弄内,曾住着两位老艺术家,一位是油画家,一位是戏曲女演员。油画家鹤发童颜,每天拄杖散步时,口袋里都装着糖果,有小孩叫他爷爷,他便拿出糖果送孩子,满脸慈爱。这样的老人已到净化之境,心中满是宽厚之爱。有邻居说,经常能见到他的那些孩子,长大也会心怀善念的。戏曲演员颇有名声,但从不摆架子。年过七十了,每次见一位坐轮椅的青年妇女要进弄堂,她便上前把那扇铁门推开。那位残疾人好生感动,逢人便说。其实,这两位老艺术家,都经历过生活的磨难,知道生活中的关爱最能抚慰人心。这慈爱的糖果和这开启铁门的推力,都来自他们坎坷生活中对爱的认知。一个“爱”字,曾引出多少中外哲学家的经典高论。

也有些老人,凭着自己一生的经验,偶然讲出的话,令人警醒。一位老邻居,年轻时干过一些事,却无大成,老来与妻相伴。有一次去他家串门儿,他说起往事,有句话让我思忖良久。他说:“年轻时干事,碰到困难,摔倒了,不要沉湎于伤痛停留太久,否则等你站起来,机会可能就没了。”听他说这话时,他已过80岁,我30出头,听时没理解透,话却记住了。20多年间,不断记起此话,不断地让我体味内中的含义。这里,有着这位老人历经曲折和困境的深切体验,这是从失败中提炼出来的生活哲理。有一位农村老妇的话,近来常被人在网上提及:“哪有那么多顺心的事,你自己把它扒拉过来,头拱地做好就是了。”都是老人的感悟,异曲同工。头拱地与不停留,都是在说,生命无几,不容沉湎于感叹啊!

行走人生几十年,老之将至时,往往言出真诚,言意也深。我认识的一位著名脑外科专家,102岁还出了一本专著。书中除有逻辑缜密的理论阐述,还在《后记》中一定坚持记下他的人生感悟共享于读者。其中有:何以解忧,助人为乐;坦诚待人,良友必多;扬人之长,避言其错。这是集一生的方法、经验和长寿秘诀,也是一位智者的留世哲言。他80岁时,我曾陪太太求医于他的专家门诊,经一番检查后,他亲自去注射室给我太太在头部打了一针,几十年未再复痛。他当时的和善、精心,给我们留下难忘印象。他的书出版后,送了我一本,端正写上我的名字,并请“指正”。老人的人生感悟,其实是他长年行为的文字表达。这里面,有许多值得后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我喜欢与老人聊天,觉得这是与智者的对话。那些漠视老人、把老人看作落寞过客的后代人,他们与无数的生活“哲学家”侧身而过了。谁知道,他们因此而损失了什么。如果他们善于倾听,生活一定会因此变得更加平和而丰富,有坚守也有舍弃,充满快乐而又气定神闲。说不定,未到70岁,就成长为“哲学家”了。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