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艳阳天,我兴致勃勃走出家门,前往我工作过的老市区。我走过跃进桥,穿过宁芜路,来到幸福路,这条路可是大跃进年代毛主席走过的路。迎面而来的是一幢幢高耸漂亮的居民住宅楼,这让我想起40多年前的场景,就在这些高楼的地址上,曾经是毛竹搭起的一排排毛草房,每逢刮风下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颤抖抖地在风雨中摇晃,让人觉得随时就会被风雨卷走。但它是那个跃进年代全民大办钢铁的见证。据资料记载,二铁厂建厂初期光料场就有三千多人,硬是靠人工扛箩筐将矿石上到高炉里,那场面是何等的壮观。 走过楼群,我抬头看看天,一眼望去,天上瓦兰瓦兰,明净得像一块白色的绸缎,洁净无尘,想当年人们描写工厂常用的赞美词语是“机器轰鸣,马达隆隆,烟囱林立,浓烟滚滚”,其实就是噪声和烟尘的污染,那时候洁白的衬衫晒出去不一会就会落上一层黑黑的灰尘,市民对工厂污染环境有不满情绪,厂里人会说我们不生产钢铁拿什么建设国家,有工厂就有烟囱,有烟囱就会冒烟,我们总不能把烟囱堵起来吧,这话说得理直气壮,听起来天经地义,国家建设不可能没有钢铁,为了不造成污染能关闭工厂不生产吗?那个时候是不可能的,这是我们国家生产发展的创建时期,经济基础薄弱,不可能将环境保护工作一步到位。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这座城市通过“还我蓝天”不懈的努力,取得效果。 在幸福路上不可不看幸福广场,这是金家庄老市区一大亮点。尽管钢城还有灯的海洋之称的吉庆广场,还有超大影屏的市政广场,和有音乐喷泉的花雨广场,但幸福广场有它特殊的意义,它是马鞍山最早居民——马钢人的家园。每当华灯初上,幸福广场上就热闹非凡,很多居民都来这里健身,载歌载舞,戏迷来这里唱戏,孩童来这里溜冰。它已成为老市区人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值得一题的是:操场的东南角有一个露天篮球场,阶梯似的座位是水泥砌的。马钢各单位的工会,都经常组织职工在这里开展篮球比赛,是市里仅有的唯一的体育娱乐活动,是那个时候的最大看点。 走过幸福广场来到我曾经工作过的厂区,厂区大道两旁的先前的梧桐树已不知去向,代替的是高大的樟树,浓阴匝地,散发出浓郁的清香,厂区静悄悄的,少有行人,我边走边看,这是一座花园似的工厂,真乃是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我走进一个小景点,草坪中间是一座假山,流水潺潺,曲径通幽。再往后是工厂生产区,我忽然发现四座高耸的中型高炉已不复成在。通过询问我才恍然大悟,中型高炉产能低下,已不能适应马钢快速发展的形势,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马钢淘汰了中小型高炉。然而这里有我30年的足迹,有太多的欢乐与憧憬。从人工上料到机械化,从人工铸铁到铸铁机,每前进一步都有我的见证。那炉前铁水奔流的场面曾让我激动不已,永生难忘。它映红了一代代炼铁工人的青春岁月。 近几年来,马钢投资200多亿元开发建设慈湖新区,从小高炉发展到特大型现代钢铁联合企业。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事情。走进新区,看不到钢花飞舞,闻不到煤焦气味,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碧水,鸟语花香,绿肥红瘦。昔日的“江南一枝花”,今朝更加妩媚动人。 作者:何根松 搜索 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