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者:王改梅,许昌市老干部大学学员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教育战线,描绘了当代教育发展进步的壮美画卷。 回顾人生40年,日月如梭,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孩从师范学校毕业来到许昌县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学校坐落在两个自然村之间,交通闭塞,通往学校的道路基本上都是田间小道,一遇刮风下雨,小道就尘土飞扬,泥泞不堪。校舍简陋,只有两排又矮又暗的小瓦房作为教室。里面的陈设也非常“朴素”—— “缺胳膊少腿”的桌椅板凳、显得杂乱无章;一块用黑油漆刷出来的“黑板”,经过几次板书和破布、旧毛巾擦过,几乎是灰白色的了。冬天,学生们冻得发颤,手脚生疮。遇到阴天,只有两个小灯泡发出一点昏黄的光亮。 除了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公办教师屈指可数,多数教师都是村上有点文化村民——民办教师。这些老师没接受过正规学校的学习,知识水平有限,也谈不上什么专业,更谈不上素质教育。有的语文老师,汉语拼音声调读不准;数学老师边学边教;体育老师更不专业,在没有固定的操场的情况下,体育课演变成学生的自由玩耍课。至于其它音乐、美术等学科,根本无法开课。 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十分不便。几个老师挤在一间屋里办公,吃饭要跑到几里外的一个乡粮所搭伙,住宿只得到一个女同事的家里借宿。 当时,我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怀着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一腔热血,看到眼前的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对教育事业投入的加大,村小学、乡小学逐渐改变了模样,我也辗转变换了几所学校,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虽然得到了一些改善,但仍是乏善可陈。直到90年代,我任教于南关村小学,一切变化便愈发迅速起来。这是一所成立不久的全日制新学校,建有漂亮的四层教学楼,还有小小的家属院,给教师们一个安定的家。学校老师深切感受到了党的关怀与温暖,浑身充满了干劲儿,工作起来雷厉风行,每天早出晚归,兢兢业业,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位学生。如今的南关村小学更是以全新的面貌于许昌的南郊展现:高大的教学楼、齐全的教室设施、50多个教学班,并配置有会议室、阅览室和多功能教室(如微机室、练功室、实验室等)。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窗明几净,新型推拉玻璃黑板,连桌椅都是根据学生身高量身定制,方便极了!雪白的墙壁上挂着名人名言,时刻激励着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发奋努力。 操场正规标准,塑胶跑道上踊跃着孩子们矫健的身姿;羽毛球、篮球场上更是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操场周围绿树成荫,花草簇立,仿佛是一个大花园,更是孩子们的乐园。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孩子们再也不用为交学费而发愁了。 如今,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学校师资力量都非常雄厚,教师都是从正规院校招聘,且经过专业培训。老师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几乎都达到了电脑智能化,教师乐教,孩子乐学。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没门课程都有专业老师教授。孩子们的特长也能得到很好地发掘和培养,小小年纪就参加各种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有的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有的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的还能够应情应景地道出唐诗宋词,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充分贯彻落实了素质教育。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退休在家的我,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与现在教育战线的变化,感慨万千。我始终相信“又是一年春好处”,改革的春风将化作春雨,滋润着祖国的幼苗、滋润着一代人的成长。中国人将迎着满天的朝霞,不忘初心,勇往直前,阔步奔向更好的明天,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