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我所经历的监狱——办学社会化

2018-9-29 16:27| 发布者: 家住北极| 查看: 501| 评论: 0|来自: 南山金秋

摘要: ▲镇江监狱退休干部杜微家1979年,我从扬州师范学院毕业,主动要求到了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的泗洪县境内的洪泽农场中学工作,这一干就是23年,我亲身经历了农场中学推向社会的整个过程。洪泽农场的前身是苏北滨海县的大 ...

▲镇江监狱退休干部杜微家

1979年,我从扬州师范学院毕业,主动要求到了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的泗洪县境内的洪泽农场中学工作,这一干就是23年,我亲身经历了农场中学推向社会的整个过程。

洪泽农场的前身是苏北滨海县的大有、东直、民生、潮河、新荡五大农场(俗称北五场)。1952年,为响应中央提出的“大批应判处徒刑的犯人,是一个很大的劳动力,为了改造他们,为了解决监狱的困难,为了不让判处徒刑的**分子坐吃闲饭,必须立即着手组织劳动改造的工作”指示精神,华东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制定了:“边垦荒、边建场、边建设” 的建场总方针,在滨海县首建新人农场,后改称建设农场,1956年分“北五场”。劳改农场建成后,干部子女面临上学问题,于是自办学校在这个背景中诞生。1962年大有农场设初级中学,1965年,因海防战备需要,“北五场”和泗洪县境内的洪泽湖知青农场对调,大有农场初级中学迁至洪泽农场继续办学。

▲农场宣传队

“北五场”各校的室内设备、物件悉数搬来,但是校舍无法与“北五场”相比,原洪泽湖农场初中10间草顶砖墙带走廊校舍算是最好的。直到70年代中期,中小学才有了全部砖瓦结构的合格校舍,1970年开设高中班,七八十年代,中学达到十几个班800多名学生。师生填水塘建田经场。80年代初建起围墙,1988年建成教学楼,1995年建自行车车棚,改造了办公室,完善了校园的绿化。为解决农场学生就业,1985年办了水产养殖职业班。

▲农场工人热火朝天建校舍

1976年,文革结束后,中学的教育质量逐步提高。1978年,参加高考先后被录取的有9人。1986年,3人考取大专院校、5人考入中专、3人考入淮阴中学,5人考入泗洪中学。学生马万里考上南京大学少年班。 1979年,选调11名留场人员到中学任教,以缓解中学教师不足的矛盾。1980年后,大中专毕业生逐步将代课教师置换出来。1990年,有10余名教师到中学工作。1999至2001年,初中生升入重点高中的录取率三年迈上三大步,由25.3%到33.3%再到58.92%,2001年中学综合考评排名达市第六名,县第三名。较好的解决了农场干工的后顾之忧。

十五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社会职能的分离,为减轻企业负担,企业办社会这一块逐渐推向社会由社会承担。监狱也在尽快剥离办社会职能。尤其是住房城市化政策给农村监狱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洪泽农场中学高中部于1998年整体迁往半城中学,初中部交给社会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

2001年,我担任宣教科科长,和另一位副科长承担起分离办学的任务。考察调研了泗洪中学、泗洪二中、泗洪三中、宿迁民办中学等学校,和泗洪县教委多次磋商,最后选定泗洪三中作为农场学生的施教学校,2002年监狱与泗洪县政府签订协议,由泗洪三中负责农场学生的义务教育,农场将中学的理化生仪器和橱柜全部无偿赠送给泗洪三中,另外给予三中30万资金作为补偿经费。中学20余名教师分流到场部附近的监区从事管教工作,原中学校址交给地方办学,洪泽农场中学退出历史舞台。农场办初中40年,高中29年,先后培养初中毕业生3000多名,高中毕业生2000多名。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感情上讲我深爱着自己的学校,但是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必然的,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监狱回归本质职能是必然趋势。监狱自办学校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路程,完成了分离社会职能的改革,监狱办学社会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成就。

记住江苏监狱有过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监狱的安全稳定,艰苦创业白手建校,教书育人辛勤耕耘,甘为红烛照亮他人。他们上好最后一堂课,布置好最后一道作业题。实践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师精神。多少孩子在这里启蒙,在这里成长,在这里烙下人生最初的印记,然后他们成为监狱长、政委、成为专家学者、成为社会的栋梁……

注:1994年《监狱法》颁布之前,劳改农场以第几劳改支队命名。《监狱法》颁布后,统一称为监狱。

 

 作者:杜微家,江苏省镇江监狱退休干部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