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心里总装着百姓

2013-8-1 10:10|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449| 评论: 0

摘要: 编者按最近一段时间,全国主要媒体连续对甘祖昌将军夫人龚全珍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对龚全珍同志的事迹作出了重要批示。56年前,龚全珍毅然放弃优越的城 ...

 编者按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主要媒体连续对甘祖昌将军夫人龚全珍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对龚全珍同志的事迹作出了重要批示。56年前,龚全珍毅然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跟随丈夫甘祖昌将军来到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教书育人,尽心尽力帮助他人。离休后,龚全珍关注社会帮助他人的脚步没有丝毫放缓,依然发挥余热,关心下一代,帮助贫困群众。龚全珍说,甘祖昌将军留给她的最大财富是——心里总装着百姓。她一直牢记着甘祖昌将军生前常说的话,挑起老党员的担子,不摆老干部的架子。龚全珍的感人事迹是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龚全珍是广大离退休干部学习的榜样。近日,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决定在全省离退休干部中开展向龚全珍同志学习的活动。

在江西省莲花县这块红土地上,有一个衣着朴素、面容慈祥的老太太,老人们亲切地称她“大姐”,孩子和年轻人深情地叫她“奶奶”,她的事迹在莲花大地上广为传颂。她就是甘祖昌将军的夫人,有着60多年党龄、现年90岁的离休干部龚全珍。

   “我其实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

    6月中旬的一天,记者见到了龚全珍老人。她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穿着朴素,待人和蔼,和普通的邻家老太太没什么区别,如果不经介绍,记者根本不会想到这是一位将军的夫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洪亮的声音,清晰的思维,丰富的手势,显露出龚老深厚的讲课功底。龚全珍说:“我其实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

    1957年,甘祖昌将军因战争年代脑部多次负伤留下后遗症,主动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职务,谢绝了组织安排他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建议,回到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当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军区子弟学校当老师的龚全珍也毅然跟随将军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回到了贫困山村。没干过农活的龚全珍下地没几天,就感觉到自己不是当农民的料。“我当农民养活不了自己。”龚全珍谈起当年当老师的经过,“于是我走了20多公里山路到县文教局毛遂自荐当老师。”从此,龚全珍在革命老区莲花县的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一干就是几十年。回忆起龚老的当年的教诲,当年的学生们都深情地说:“龚老师更像学生的妈妈,她坚持吃住在学校,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现在,一些学生见到龚全珍还是习惯地叫她“妈妈”。

    心里总装着百姓

    离休后,为了不给子女增添麻烦,龚全珍住进了幸福院。幸福院旁住了一位残疾人,叫尹润娇,她丈夫智力低下,生活非常困难。龚全珍帮助尹润娇购置了补鞋机,为了让她一心一意赚钱养家糊口,又主动帮她照看两个年幼的孩子,尹润娇一家从此走出了困境。1998年,尹润娇读初中的女儿彭艳峰含泪写下了作文《龚奶奶帮我家渡过难关》。彭艳峰说:“奶奶对我们的帮助是无私的。”在龚全珍的资助下,彭艳峰圆了大学梦。2005年,尹润娇不幸身患白血病,正当她绝望之际,龚全珍再次及时伸出援手,不仅捐款3000元,还帮她联系好医院。

    社区居民刘青松家境贫寒、体弱多病,龚全珍主动与他结成帮扶对子,不仅捐款捐物,还多次上门看望慰问,让他时时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孤寡老人赵婆婆年事已高,生活困难,龚全珍定期为她送去大米、面条、食用油、猪肉等。赵婆婆生病时,龚全珍自己出钱让赵婆婆去看病。

    龚全珍说:“甘祖昌将军留给我的最大财富是——心里总装着百姓。”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龚全珍资助困难家庭、困难户资金达10余万元,受助家庭30多户、受助人数100多人,而她本人的收入也不过是每月3000元左右的离休费。

201111,莲花县琴亭镇在社区建立龚全珍工作室,聘请龚全珍为辅导员,搭建对党员干部和居民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截至目前,龚全珍工作室共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32场,居民思想辅导20余次,参与活动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近320余人次,成为莲花县教育党员、服务群众的一张靓丽名片。

    家住莲花县御景湾社区党员贺丙才在办厂经商过程中,遇到不顺和困难,曾一度想放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龚全珍工作室,龚全珍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对自己要有信心,遇事要想开一些,没有过不了的坎……”听了龚全珍的耐心辅导后,贺丙才受到启发,坚定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工作也有了干劲,企业有了新的起色。现在,贺丙才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到龚全珍工作室,与龚全珍交流思想。

龚老还定期抽出时间,进社区向青少年宣传优秀文化,讲述老红军、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她还每月从离休费中拿出500元购买科普书籍,供社区青少年阅读。

    2008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县委老干部局组织的会议上,龚全珍带头向灾区捐款1200元。老干部局局长王慧敏回忆说:“在龚老的影响下,离退休老干部纷纷踊跃捐款,有些老同志还回家抱来干净的棉被、衣服捐赠,让人非常感动。”

   “挑起老党员的担子,

    不摆老干部的架子”

   “现在属于我的时间已不多了,所以要更珍惜这宝贵的时间,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龚全珍说。

     2010年,年近九旬的龚全珍向党组织递交了这样一封承诺书:健康时,每周去一次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病时不住特殊病房,不用价格昂贵的进口药……逝世后,生前最后一个月的离休费作为我此生最后的党费;生前捐助的5名贫困大学生,要求子女们继续捐助直到他们毕业……

   “我妈妈就是这样的人:钱用在自己身上总觉得是浪费,总想着怎么能帮别人。她一直牢记着爸爸生前常说的话,‘挑起老党员的担子,不摆老干部的架子’。”龚全珍的女儿甘公荣说,“做事情理所当然,不做事情就心有愧疚。这是我妈妈的行事准则。妈妈经常在家里说,离休了,天天在家休息,什么工作也不做,却拿这么高的离休费,真是不好意思。尤其是去年7月,她因身体欠佳不便外出而停止了校外辅导、报告团等活动,她对自己无功受禄感到的愧疚与日俱增。”

    曾有人问龚老:“您这么大年纪了,不在家安度晚年,整天忙这忙那,图个啥?”龚全珍回答:“虽然祖昌走了,但他把宝贵的精神留给了我们。只要还能动、还能讲,我就要把他为党为民的事业继续下去!

最新评论

回顶部